本文作者:admin

丁立国:德龙舍中求进

admin 2023-04-19 2
丁立国:德龙舍中求进摘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文作者 | 张延陶  来源 | 英才杂志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1949 年,...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文作者 | 张延陶

  来源 | 英才杂志

丁立国:德龙舍中求进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1949 年,河北省的粗钢产量不足 3700 吨。而到了 2021 年,河北省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 2.25 亿吨。72 年,增长 6 万余倍。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丛林”,中国河北不仅贡献着冠绝全球的钢产量和钢企数量,也演绎着周期波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壮士断腕”和“浴火重生”的“剧情”。丁立国,生、长于斯。从适者到强者,德龙钢铁集团也从河北省的中型钢铁企业成长为世界 500 强。深耕钢铁领域 30 年,丁立国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诸多心得。

  01

  扬帆“一带一路”

  世界 500 强在 2022 年又迎来了中国企业的扩容,入围企业数量从 143 家增加至 145 家,德龙钢铁集团占据其中,首次入榜,位列 469 名 ;与此同时,德龙还位列世界钢铁企业 50 强中的第 12 名。这家来自中国的民营钢企正在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张影响力。

  虽然入围世界 500 强对于一家中国企业而言已经不是特别值得炫耀的资本,但在很多企业家眼中,它仍是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丁立国对此表现平淡,他告诉《英才》记者,我们并没有因此欣喜若狂,更不是为了 500 强而 500 强,最重要的还是坚守战略、保持定力。但与此同时,丁立国也确实在成为 500 强后,开启了一场为期 2 个多月的世界旅行,研究国际市场,稳健制定集团发展战略。丁立国坦言 :“将近3 年没出去,这次大概走了两个月。外面的变化也需要实地感知,集团的战略也要做出一些调整。”

  此次出行,海外业务的筹谋当然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丁立国的预期当中,德龙的海外收入将在 5 年内和国内市场收入相当。因此,德信钢铁成为丁立国此次出行海外的重要一站。

  据了解,德信钢铁是德龙钢铁集团在印尼打造的当地规模最大的普碳钢生产基地,目前拥有 400 万吨钢、130 万吨焦的年产能。德信钢铁建设期间,带动中国国内相关成套设备出口额 60 亿元。投产后,该项目每年将带动国内相关设备、零配件出口 6 亿元,同时还将促成当地 7000 名人员就业。

  来到德信钢铁,丁立国同与会员工代表分享了德龙钢铁集团海外发展的宏伟蓝图。他表示 :“德龙钢铁集团将以海外项目为支撑,向着年产 5000 万吨钢铁的目标前行,未来 3 年,德信钢铁将逐步实现海外年产 2000 万吨钢、1500 万吨焦的规划目标。”

  而这家位于印尼的钢厂仅仅正式投产 2 年。2020 年 3 月29 日,印尼德信钢铁高炉第一炉火红的铁水奔流而出,注入铁水包 ;3 月 31 日,转炉正式开炉生产,第一炉钢水于当日9 点 18 分冶炼成功。八机八流方坯连铸铸坯顺利。这一切标志着印尼德信钢铁实现了工厂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全流程打通和投产。

  德信的捷报在国内钢铁行业再度步入周期拐点时显得弥足珍贵。也是丁立国对“出海”坚持 15 载的一份回报。

  早在 2008 年钢铁行业迎来隆冬之前,丁立国就已判定行业将步入下行。德龙钢铁自2007年就开展了国际市场调研,先后考察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南非、西亚、中亚、俄罗斯、蒙古国、东亚、东盟十国等地,最后决定落脚东南亚。

  在筹建海外工厂的过程中,丁立国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言 :我在马来西亚失败了,在泰国失败了,但是最终在印尼成功了,这可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韧性,不是有钱任性,是对战略、趋势判断的坚持。

  今天,中国的钢铁市场已经变成了存量整合市场。房地产 + 基建对钢铁的拉动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兼并重组也在钢铁行业频频发生。但反观中国以外的市场,依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等领域释放大量钢铁需求,因此扬帆出海开辟海外增量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共识。

  目前,德信钢铁一期扩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投产后将达到 年 700 万吨的生产规模,东南亚最大单体投资钢企、中国海外投资最大钢铁项目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除了海外大本营德信钢铁,丁立国此行的另一重点就是与四大矿山代表的碰面。

  众所周知,在长期困扰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诸多困难中,铁矿石称得上是“顽疾”。身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的丁立国曾公开表示,我国钢铁行业目前仍面临着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钢铁连续性生产与疫情下需求萎缩存在矛盾、钢铁供给与需求结构性存在矛盾三个主要问题。

  铁矿石“受制于人”依然是头号问题。

  因此,丁立国此次与四大矿山代表的见面也围绕着深化合作相继展开。

  面对“卡脖子”问题,长治久安的办法还是要自力更生。丁立国曾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二次会长办公会席间向《中国冶金报》透露 :“西芒杜铁矿的开发我们可能会参与。”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凝结了中国钢铁人的众志成城以及德龙对于冲破铁矿石掣肘的努力尝试。

丁立国:德龙舍中求进

  02

  穿越周期

  众所周知,2021 年是钢铁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的一年。而回首十年前的 2011 年,彼时的钢铁行业也正“春光无限”。然而顶峰之后,便是下坡。2009 年起“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惠及”基建、保障房等钢铁下游领域,钢材需求在政策的刺激下硬挺的支撑起钢价。在“4 万亿”的保驾护航下,2009 年 3 月钢价转为上行并经历 2 年牛市,于 2011年 5 月到达高点,钢铁产能疯狂扩张,但产能过剩已经危机四伏。回看钢铁行业的周期演变,我们似乎又一次走到了行业周期的十字路口。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 6.9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2.7% ;累计利润总额 3524亿元,同比增长 59.7%,创历史新高;销售利润率达到 5.08%,较 2020 年提高 0.85 个百分点。但是来到 2022 年,钢价自 5月开始就步入下行趋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收 4.87 万亿元,同比下降9.27% ;利润总额 928 亿元,同比下降 71.34%。

  历史再度上演,丁立国却认为成因不尽相同,“虽然两次都是周期性调整,但是这一轮明显是需求严重不足”,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丁立国如是说道。

  仔细盘整钢铁行业自 2008 年以来的“三跌两涨”。房地产 + 基建的功劳尤为突出。无论是 2008 年 4 万亿刺激计划的出台还是 2015 年末的房地产周期繁荣。而这一轮钢价下跌的同时,恰逢房地产陷入低迷。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 6.83 万亿元,同比下降 5.4% ;其中,住宅投资为 5.18 万亿元,同比下降 4.5%。

  落实到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更直观。1-6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施工面积为 59.94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2.9% ;房屋新开工面积为 6.64 亿平方米,下降 34.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 4.88 亿平方米,下降 35.4%。房屋竣工面积为 2.86亿平米,同比下降 2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 2.09 亿平方米,下降 20.6%。

  销售是新开工的先行指标,上半年住宅销售面积为 6.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22.2% ;商品房销售额为 6.61 万亿元,同比下降 28.9%。

  建筑用钢下降将成为趋势。申万宏源预计,2022 年建筑行业总用钢量为 4.85 亿吨,同比下降 4.16% ;参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城镇化达到 60% -70%后钢铁消费进入平台期,而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4%。

  招商证券更是断言,中国粗钢产量将从 2022 年开始持续负增长。

  凛冬已至,如何御寒?丁立国告诉《英才》记者 :“你没新东西就不要犯老错误。”应对周期,丁立国不免“老生常谈”。但朴实真理往往说来容易躬行难。丁立国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节奏”的重要性,而并非战略本身是否高明。“舍,是历经人生的难题”。而据《英才》记者多年的观察,丁立国的“舍”往往都是在高点。

  或许很多人在德龙入围世界 500 强时投来欣羡的目光,但殊不知,在 2021 年,丁立国关停了 3 家钢厂。他告诉《英才》记者 :“我们跨越周期主要是靠投后改进。”

  “第一,这几年我们持续改进投资的项目,应该讲在2022 年、2023 年,未来几年会发挥出它应有的效应。因为你投资,你改进很多都是降本增效的项目 ;第二,我从 2021年判断 2022 年可能不太好,我们就把重组的企业,还有原有企业关停了三家,就等于是退出了。退出以后我的产量减了一部分,但是现金流增加了,大家到困难时候就拼现金流了。”

  相同的事例还发生在 2008 年前后。

  当时,4 万亿刺激计划犹如一剂肾上腺素,给中国钢铁业带来了迅速繁荣。而彼时的丁立国则采取了“采购低库存,销售零库存”的模式,以此来应对高企的矿石成本。德龙钢铁甚至一度将矿石库存控制在 10 天以内。在行业为产能过剩的恶果积聚能量时,德龙舍去了唾手可得的繁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总有人会犯老错误”。作为钢铁行业 30 年的老兵,丁立国显然已将“舍中求进”熟稔于心。

  03

  不断进化

  “舍中求进”令丁立国从容穿越周期,但保守却并不适合形容这位惯于冲破传统的企业家。无论是扭转钢厂脏乱破旧的旧识,打造在产钢厂 AAAA 级旅游景区;还是短短 2 年间,从参与原世界 500 强企业混改,到一举成为世界 500 强。丁立国总在演绎“进化”的发生。

  “前段时间去英国考察,看到一家钢厂焦炉冒黑烟,转炉冒黄烟”,丁立国直言 :“跟 30 年前我创业的时候差不多的环境”。时代在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角色更是快速升级,但往往很多旧识依旧深入人心。Made in China 如今已经成为制造业的皇冠,但仍有消费者唯恐避之不及。

  钢铁行业亦是如此,遮天蔽日、废旧污染仍常年成为形容钢铁企业的主流形容词。丁立国坦言 :“环境 - 生态约束早已不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矛盾,现在钢铁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产业集中度低。之所以大家还保留着不好的印象,很大原因是因为工厂太多,人们对排放的承受是有限度的。”

  中国钢铁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同时环保压力也逐步增大。特别是 2014 年“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后,环保成为钢铁企业的“生死线”,而后的 2018 年,环保限产等政策又进一步推动去产能的进程。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早已经成为这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德龙也已经从“循规蹈矩”变为“输出标准”。

  从与钢铁行业“环保生死线”重合的时间线上,可以看出德龙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早早起步。自 2014 年来,德龙钢铁一直大力推进对生产环节进行全流程改造升级,引入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对水、气、渣、尘、路全面治理改造。在节能降耗方面,集团大力引进节水、节电、节煤气等新技术,将消耗能源、消耗资源降到最低,并且实现了转炉煤气、废水、蒸汽、废渣的全部回收利用。

  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德龙钢铁在 2014-2021 年环保投入共计 103.4 亿元。

  丁立国表示,进入“十四五”,德龙钢铁集团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优化用能效率、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打造节能低碳循环产业链、推进数智化碳管控、加快碳减排路径实施,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与行业和国家“双碳”时间节点保持一致。

  对于绿色环保方面的投入,丁立国直言 :“不设上限”。随着金钱与时间花费的累积,德龙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乃至制造业的环保标杆。

  在绿色管理方面,德龙钢铁已在环保管理、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治理、土壤管理、工业旅游管理、社会责任行业、创新环保管理方面设定了相应管理模式。德龙钢铁还配合环保“四级联查”以及“环保示范岗”、“环保之星”评比等措施。

  2020 年 9 月,德龙钢铁文化园顺利通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成为全国首家在产钢铁企业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德龙钢铁文化园景区以三种类型博物馆为载体,以 33 个钢铁景点为依托,以 5 项世界之最为特色,全方位展现钢铁文化,为游客铸就了了解钢铁文化的立体窗口。曾经的“污染源”变成了 4A 级景区,2020 年接待游客超 10 万余人次。

丁立国:德龙舍中求进

  若以“进化”为关键词去勾勒德龙的发展路径。绿色底色之上,如何将新天钢集团的绿色发展在短时间内,快速补齐短板,并成功依靠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进入世界 500 强,又是精彩的一个篇章。

  2008 年,钢铁行业历劫,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 23 家处于亏损的状态。抱团取暖成为行业重组的根本动力。武钢重组柳钢,济钢莱钢联姻,宝钢兼并韶钢广钢,河北钢铁集团挂牌都在这一时期集中发生。而 2010 年 7 月 13 日,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4 家企业重组,成立渤海钢铁集团。

  重组浪潮之后,渤海钢铁集团成立仅仅 4 年,就入选世界 500 强榜单,彼时渤海钢铁的总产能达到了 2000 万吨,居国内钢铁行业前十。

  然而渤海钢铁亦非完卵,行业历劫,一时间企业经营陷入泥沼,资不抵债,走向破产。2018 年,渤海钢铁集团负债总额高达 2800 亿元,资产负债率是惊人的 220%。

  德龙钢铁集团于此时出资 200 亿元(留债 179 亿元),参与司法重整,接收了渤海钢铁集团的 18 家钢铁企业以及 4万余名员工。2019 年 4 月,新天钢集团成立。

  2019 年 4 月是重整完成后的第一个完整月份,新天钢就已经开始盈利,到第 5、6 个月,产能已经全部恢复。2020 年,新天钢集团完成铁产量 1713 万吨、钢产量 1994 万吨、材产量 1602 万吨,冷轧产量 220 万吨、制品产量 30 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815 亿元,利润总额 40.3 亿元,超额完成利润指标。重整后的德龙钢铁集团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企业的升级。

  04

  “氢”装上阵

  如果说打破旧识令德龙的进化得以发生,那以新技术生发的氢装上阵则是德龙自我变革立新知的开始。

  一主两翼是德龙目前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主是坚守钢铁主业,而两翼其中之一正是前文所述的上游原材料,与之相衬的就是下游的氢能源。

  2022 年 9 月 13 日,丁立国与另一位河北企业家——长城控股、长城汽车股份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共同见证了一项三方参与的氢能合作落地。当日,德龙钢铁集团、长城控股与立本能源正式签署氢能生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围绕氢能产业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生态,共同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全面、深入合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战略协议,三方将在氢能装备、氢气制备、氢储能、气 / 液态氢制备运输、加氢站建设、零碳物流、光伏发电、碳交易等相关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并以建设零碳排放物流运输项目为切入点,共建“氢能零碳运输服务平台”,联合推广不低于 5000 台氢能装备,共建“碳交易体系和产业研究院”,展开产业前瞻研究,逐步构建碳交易模式下完整的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生态闭环 ;在氢能资本领域,将积极高效协作,通过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不断释放协同创新效能,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与钢铁行业不同,我国氢能产业的产业发展基础与世界保持同步。氢能往往被冠以“终极能源”,其原因在于氢能的使用过程无污染、无碳排,符合我国双碳战略的核心要义 ;氢能的另一层战略意义在于其对于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因如此,顶层设计层面,氢能的政策东风已经吹拂。仅在 2022 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系列氢能支持政策相继出台。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规划将氢能列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之后,湖北、山东、河南、上海、陕西、河南、四川、吉林等地纷纷出台相应政策。

  丁立国告诉《英才》记者,氢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氢排出的是水,即便当前催动新能源汽车不断提速的动力电池,其制造环节其实也有污染。

  但氢能虽然可以用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演绎其“终极能源”的绿色优势,但从科学理论到商业应用往往相隔千山万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几十年,即便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例计算,描绘光伏应用的美好场景,但直到解决成本问题之前,光伏行业也是在挫折中成长。而环亘在氢能产业面前的还有安全等问题,因此,氢能商业化仍有诸多待解课题。其中,如何通过场景应用切入氢能行业就是丁立国不断思索的问题。

  根据丁立国的规划,未来氢冶金、制氢、氢物流将成为德龙“氢”装上阵的主要场景。

  在钢铁行业,德龙将推动氢冶金的应用。根据赛迪研究院的观点,氢基冶炼属于推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担负着实现钢铁行业“零碳”排放的重任,目前全球主要产钢国都在加紧研发氢基冶炼技术。

  冶炼技术可分为碳冶金和氢冶金。碳冶金以碳作为还原剂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氢冶金以氢气作为还原剂并生成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当前钢铁行业主流冶炼技术为碳冶金,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的炼铁工序碳排放占到行业碳排放的 73.1%,因此钢铁行业要实现碳中和,氢基冶炼技术路线势在必行。

  理想美好,现实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氢冶金方面,据测算,传统高炉的燃料成本不到 1000 元 / 吨,而采用焦炉煤气制氢后全氢气炼铁的燃料成本高达 1400 元 / 吨,短期内没有竞争力。根据行业共识,预计 2030 年左右,可能会迎来高炉富氢碳循环技术改造的高峰期。

  对此,海外业务反而可能为德龙进行氢冶金尝试提供合适的落地可能。丁立国告诉《英才》记者,煤制氢在印尼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除此之外,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40% 的地热资源位于印尼,这也为利用地热能作为一种可靠且稳定的能源来生产绿色氨或氢提供了可能性。当前,印尼的德信钢铁正在快速发展,氢冶金的场景拓新或许率先从海外钢厂开始。

  与此同时,丁立国表示还将在制氢和氢物流方面发力。目前,德龙钢铁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德龙汇能已经全面锚定氢能发展方向。在此前与投资者的互动中,德龙汇能表示,天然气与氢能相关的产业链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公司长期聚焦新能源领域,拥有丰富的能源运营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天然气与氢能双轮驱动的赛道上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空间。

  回到与长城控股、立本能源签订的合作协议,氢交通的应用场景也在通过合作的开启而展开。丁立国表示,在氢物流领域,德龙将重点布局氢交通、氢卡车、加氢站等应用场景。在 2022 年新建成的天钢公司厂院内,坐落着 2 座加氢站,这 2 座加氢的日设计加氢能力为 1000 公斤,可满足 60 辆氢能重卡加注需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达 5600 吨。根据介绍,目前天钢公司每天所有的物料通过清洁能源运输的比例已经达到 80% 以上。这些清洁能源运输包括投入 200 多辆纯电重卡以及 2022 年新购置的 5 辆氢能重卡,按照规划,未来氢能重卡的数量也将提高至 200 多辆。上述场景已经为德龙进军氢能产业构建了实施典范。

  丁立国告诉《英才》记者,氢冶金、氢物流的需求已经非常显著,但归根结底这些氢能应用都将围绕钢铁主业展开,“氢”装上阵的目的也是为钢铁主业增加竞争力。丁立国始终相信 :“一件事,一辈子,一直做,一定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