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一个月内,研报罚单陆续席卷多家券商,被罚对象不乏明星首席、研究所负责人等。
界面新闻据各地证监局网站和券商披露公告梳理,自5月18日至今一个多月里,已有至少18家券商、34位券商员工被监管点名研报不合规,各地证监局共计披露不少于35张有关研报的罚单。
处罚对象所属机构方面,不仅包括华安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证券等中小型券商,也包括野村证券、申港证券、东亚前海证券等外资控股券商,还包括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申万宏源证券等头部券商。
有券商从业者表示:“本次监管密集公布监管处罚源于前段时间‘双随机’检查后处罚的集中落地。随着双随机检查结果的发布,公司近期已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强调对研报质量的把控。”
研报质量大检查后,券业研报成监管处罚重灾区。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自5月18日以来,券商因研报违规而收到的罚单总数已达35张,其中涉及34名研究所员工、18家券商,“双罚”( 券商及研究人员双双被罚)呈现递增趋势。
已接到罚单的券商包括信达证券、中天证券、华安证券、中原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等。
在处罚类型方面,本次以“双罚”为主,责任人中既有直接责任人,又有相关管理负责人。罚单类型主要包括警示函、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其中警示函罚单有31张,占比高达九成。
在处罚事由方面,主要包括存在违规行为、业务人员不适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信息形成留痕机制、出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处罚中不仅出现了从业二十年的分析师,更不乏研究所所长,行业首席分析师等资深人士。
例如,深圳证监局就点名了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夏。张夏在招商证券担任策略分析师多年,曾获得多家评选机构的“最佳策略分析师”、“金牌分析师”等称号。还有中信建投前社服首席分析师,现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也出现在了本次的监管名单中。
券业人士指出,以上一系列对研报业务的处罚来自于此前监管对于券商研报业务的专项检查。
今年4月,监管发布了监管通报,通报显示,监管于2022年在全行业开展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从检查情况看,券商研报业务合规水平和专业能力虽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部分公司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部分证券分析师研报制作专业性审慎性不足等问题。
根据《通报》来看,现场检查发现三大典型问题:
一是部分券商内控制度未根据法规规范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二是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三是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
有分析师表示:“上述研报违规问题的罚单,来自于各地证监局去年在全行业开展研报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此前为了加强对于券商研报合规性的管理,监管对券商研究报告进行了大规模的抽检,检查中确实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券商也要引以为戒,加强对研报合规性的管理。”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道,研报是券商研究部门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向投资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定和后续的收益亏损。低质量的研报会干扰投资者分析判断,也有可能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监管部门对研报“强监管”,有利于清理市场上的不良现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根据此前向各券商通报的2022年研报“双随机”的现场检查结果以及主要存在的多项问题,证监会也重申了四点法规规范要求:
一是加强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打牢高质量研报坚实基础;二是强化研报制作、审核、发布全流程内部控制,着力提升专业质量和合规水平,压实制作环节责任要求,确保研报专业审慎;三是规范公开发表言论和客户服务活动管控,强化舆情风险管理;四是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内部问责制度,促进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在加强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信息收集环节管理,确保信息来源合法合规;其次是优化信息来源核实机制,明确专项提级审核措施;
强化研报制作、审核、发布全流程内部控制方面,一是压实制作环节责任要求,确保研报专业审慎;二是强化审核环节管控,确保质控合规落实到位;三是加强发布环节审慎评估,确保重大事项提级审核执行有效;四是强化投价报告管理,提高投价报告质量。
规范公开发表言论和客户服务活动管控方面,首先要实施全面管理,确保业务活动管控有效;其次是强化责任担当,规范员工公开发表言论;三是重视舆情管理,自觉维护公司和行业声誉。
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内部问责制度方面,一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确保有效激励约束;二是加强人员管理,严肃追责问责。
另一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直言,“券商研报同质化程度高是行业性瓶颈,目前真正有价值的研报还是少数。”他进一步解释道,目前券商推票时代已成为过去,只有当研报质量低、分析结果无法得到投资者认可,才会出现红海无序竞争,演变成所谓人多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公募交易佣金下调对券商研究所短期冲击较大,但长期来看,有望倒逼研究所提升研究质量。在成本控制下,未来对分析师的评价标准有望回归“务实”,回归研究实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