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郭树清,唯一一任银保监会主席的1883天

admin 前天 1
郭树清,唯一一任银保监会主席的1883天摘要:   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  文:鲁速  凤凰网财经讯 7月1日下午,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郭树清被免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正式离开了金融监管一线。  此前,5月...

  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

  文:鲁速

  凤凰网财经讯 7月1日下午,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郭树清被免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正式离开了金融监管一线。

  此前,5月10日和5月19日,李云泽先后被任命为被任命为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和局长。5月17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正式更名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大楼门外的“旧牌子”也被拆除。中国银保监会在名义上和形式上都成为历史。

  今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也意味着现年66岁的郭树清成为唯一一任银保监会主席,自他2018年3月21日履职开始,一共1815天。但是,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起航之前,银保监会继续履行着金融监管职责。若以5月17日为截止时间,郭树清在银保监会主席任上一共1883天。

  实际上,在银保监会官宣撤销之前,今年3月8日,郭树清已经有了新职务,担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883天的时间并不短,与主政山东的1426天,和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相比,这已经是郭树清任期最长的一份工作。尽管如此,他的告别依旧显得有些匆忙。

  这1883天,郭树清留给银行、保险行业的是更加健全的监管制度,和精准拆弹、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的监管成果;留给自己的是接近全白的头发。

  1883天,银保监会共计出台了50余个规章和数百个行政规范性文件,甚至在今年3月10日之后还发布了4个文件,郭树清依旧是那个广大网友所熟知的“郭旋风”。

  1883天,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及其他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一起走上严监管的快车道。

  1、严监管,完备制度建设——改变牛栏关猫弊端

  银保监会在2018年成立,到今年摘牌,一共5年时间。这是中国金融监管面临挑战最大的5年,也是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快速完善、健全的5年。银保监会作为中国金融监管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性机构,完成了里程碑式的历史使命。

  作为中国首任、也是唯一一任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恐怕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

  在上一次国务院金融机构改革之前,在银保两会合并之前,银监会曾公布了一个数据,截止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然后,2017年2月,郭树清从山东回到北京出任银监会主席。

  履新银监会主席伊始,郭树清在参加新闻发布会首秀时曾29次谈到监管,表示要让监管成为看门人。32次谈到风险,强调要把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10次谈到“稳”字,表示要稳中求进,平稳健康,稳妥。

  “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郭树清上任之初就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态度。

  2017年3月28日到4月12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银监会密集发布7个文件,基本是“两天一道令”,剑指强化银行业风险管控,促进银行业去杠杆。

  中国银行业正式迎来“监管风暴”。

  一年后,2018年3月21日,郭树清出任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兼党委书记;3月26日,郭树清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成为首位一肩挑两担,身兼国务院两大部委党委书记的官员。但他的使命没有改变,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审慎、严格的执行监管要求,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依旧是他的首要任务。

  彼时,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但在监管方面却存在很多空白。对于“金融监管制度缺失”,郭树清曾有过一个流传至今的金句式表述——类似“牛栏里关猫”。他履新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建立协调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2018年4月24日,郭树清上任刚刚一个月,银保监会就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标准,规定了风险暴露计算范围和方法,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内部限额、信息系统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强化大额风险管控提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了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

  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的8个月里,银保监会先后发布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六个规章制度,并且废止、修改了部分规章。

  据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3月21日到2023年3月10日的5年时间里,银保监会共计出台了54个规章、约700个行政规范性文件。

  为了完善制度的“笼子”,防范金融乱象死灰复燃,银保监会在成立后迅速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办法,全方位的完善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真正的把野兽关进了笼子。

  同时,2019年12月24日,还正式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现场检查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现场检查制度框架,规范现场检查行为,提升现场检查质效,通过发挥查错纠弊、校验核实、评价指导、警示威慑等作用,督促和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以更好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大局。

  不仅如此,为做好举报、投诉、信访事项的分类处理工作,2019年12月25日到2020年1月14日,银保监会先后发布了《银行保险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进入黑猫投诉】处理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信访工作办法》,进一步规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举报处理工作。同时,《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第38条强调,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将会让银行保险机构消费投诉处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进一步加大消费者保护行为监管。

  郭树清治下的银保监会,不只是对金融机构采取严监管的态势,对于银保监会自身,也树立了严格的规范。2020年1月3日,正式发布《中国银保监会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银保监会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同年,5月24日,发布《中国银保监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明确行政许可程序,提高行政许可效率,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拥有“亮剑”精神的郭树清而言,只有完备的制度建设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严格的依照制度执行,并且对于违法、违规行为挥下惩罚的利剑。

  2019年7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再次强调,坚持“监管姓监”,敢于斗争,敢于担责,敢于碰硬,坚决整治市场乱象,加大处罚力度。

  在这样的最严监管下,2017年到2019年的两年多来,银保监会共罚没60多亿元,超过前十年处罚总和,处罚了违规人员8000多人次,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2020年银保监会处罚违法违规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4554人次,罚没金额合计22.8亿元;2021年,银保监会全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870家次,处罚责任人员6005人次,罚没款合计27亿元。

  对于这样的处罚力度,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作出过解释,他表示,“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监管、责任的到位来倒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自己的主体责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7年到2020年的三年,是被称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三年。2021年3月2日国新办记者会上,郭树清总结了攻坚战的成绩,一是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二是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三是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四是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五是外部风险冲击应对及时有效,金融体系保持较强韧性;六是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七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八是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处置。

  “2021年,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宏观杠杆率下降了大约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内的资产扩张恢复到较低水平,再次回到了个位数。”郭树清在2022年3月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同时,郭树清也再次强调“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2年11月,郭树清发表题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署名文章,表示要从八方面着手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一是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健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四是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五是营造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法治环境;六是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七是完善金融安全网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八是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拆弹影子银行——五年一共减少了25万亿

  “影子银行一度是我们严重的金融风险隐患,特别是在2016年的时候达到最高峰。”

  郭树清在2022年3月2日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再次谈到了影子银行问题。此时,经过监管过去5年的努力,“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一共减少了25万亿,现在还有29万亿左右”,但风险已经“完全可控”。郭树清的语气听似从容,但外人可能无法想象,过去几年他所面对的挑战和承担的压力。

  郭树清的银保监会之旅也被媒体称为“拆弹之旅”,影子银行正是亟需他拆掉的随时可能爆发的威力巨大的炸弹。

  所幸,这并不是郭树清首次面对影子银行问题。早在就任银监会主席首秀时,他就曾提到,要“使得所谓‘影子银行’去掉‘影子’。”此后,影子银行治理便成为贯穿郭树清银监会和银保监会主席生涯始终的重要监管课题。

  彼时,甚至没人能说清我国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更没有人能说清一旦爆雷危害会有多广。

  这一问题,直到2020年12月银保监会课题组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才确切的为人知晓:“到2016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亦高达51万亿元。影子银行严重影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极大扭曲了市场资源的正常有效配置,对我国经济金融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当然,要解决如此严重的潜在金融风险,并不是郭树清一人可为,但他兼任银保监会和央行两大部委党委书记的身份,为央行和银保监会协同发挥监管职能、化解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0年7月,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一行两会一局”对影子银行(资管产品)共同建立了统计制度。对于影子银行的整改,银保监会划定“一二五”重点。“一”,是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二”,是“两个坚决”。即坚决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五”,是“五个严禁”。一是严禁多层嵌套投资、资金空转;二是严禁监管套利、假创新和伪创新行为;三是严禁选择性落实新规要求;四是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五是严禁不当宣传和销售。

  经过三年集中整治,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效果显著,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幅下降。但《报告》也指出,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长,存量风险较大,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可能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影子银行不会消失,将和传统金融体系长期共存,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的作用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

  所以,郭树清多次强调,要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要防止金融机构再次通过交叉性金融产品无序加杠杆,对各种“类信贷”新花样必须遏制在初期阶段。要认真落实资管新规,确保存量资管产品整治任务顺利完成。

  在2022年7月2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严防类信贷“影子银行”反弹回潮,把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建立“影子银行”的风险分类、风险权重、资本拨备计提等标准。

  3、拆弹包商银行——及早把‘烂苹果’捡出去

  2021年,郭树清在总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时专门讲到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问题,顺序还在“影子银行”之前,可见这一“战”的艰难和重要。

  相比于随时可能暴雷的“影子银行”,彼时,有个别中小银行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而且风险极易在其几百家同业客户中形成连锁反应,危机一触即发。

  为避免风险被动爆发对国家金融系统和社会稳定造成更大冲击,2019年5月24日,银保监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然而,包商银行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的“明天系”集团也逐渐浮出水面。

  此前很多年,普通民众对“明天系”都十分陌生;即便是在金融圈内,“明天系”也像是一个藏在“隐秘的角落”的庞大“金融帝国”,甚至没人能说清它的基本样貌。

  直到2020年7月,银保监会、证监会宣布接管明天系的4家保险、2家信托、2家证券、1家期货公司,“明天系”的大致轮廓才被看清,其背后重大的风险隐患也才正式曝光。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末,上述9家机构总资产超过9000亿元,净资产超过900亿元。据新华社新媒体报道,9家机构的同业交易对手共计150多家,同业风险敞口约400亿至500亿元,风险敞口超过3亿元的机构10余家。此前一年被接管的包商银行,同业交易对手多达700家,个人储户超过500万户,理财客户超过20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2.5万家,风险敞口超过3000亿元。

  不仅如此,据包商银行清产核资结果显示,在2005年至2019年的15年里,“明天系”通过注册209家空壳公司,以347笔借款的方式套取信贷资金,形成的占款高达1560亿元,且全部成了不良贷款,包商银行被逐渐“掏空”。

  而且,包商银行还是我国建国来被接管的最大商业银行,也是20年来首家被监管接管的商业银行。这一系列的因素叠加,难免给市场造成恐慌。当时,央行及时喊话安抚市场表示,“接管包商银行属个案,中小银行没出现异常。”

  2020年4月30日,脱胎于原包商银行的蒙商银行宣布成立;11月,银保监会原则同意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

  进展到2022年,随着新时代证券成为中国诚通的子公司,新华-信托被批准进入破产程序,国盛证券恢复正常运营。其余5家金融机构的处置也在有序进行。

  2022年8月,明天控股被数罪并罚,处罚金550.3亿元;“明天系”实控人肖建华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3年,处罚金650万元,并对其犯罪中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不足部分责令退赔。至此,盛极一时的“明天帝国”彻底覆灭。

  去年11月,郭树清在题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署名文章中专门谈到了对于问题机构的处置。他表示,“及早把‘烂苹果’捡出去,对于建设稳健高效的风险处置体系至关重要。”

  在处置明天系“烂苹果”之前,一个已经“无照驾驶”、“野蛮生长”多年的新金融业态——P2P开始集中暴雷,极大的考验着银保监会和郭树清的监管智慧。

  对此,银保监会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原则,郭树清明确表示,“既要纠正‘有照违章’,也要打击‘无证驾驶’”。

  同时,郭树清还都多次苦口婆心的警示投资者,“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世界上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更没有所谓‘稳赚不赔’的理财项目,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经过几年的集中整治,到2021年,P2P网贷机构全部停止运营,未兑付的借贷余额压降到了4900亿元。当年3月2日的国新办记者会上,郭树清谈到了对于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置情况。他表示,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

  4、拆弹房地产——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2017年到2020年之所以被称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不仅是因为风险隐患大,更因为多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多个“危机”并存。

  另一个亟需拆除,让风险“完全可控”的隐形炸弹,是房地产!

  房地产也被新华网列为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所需要面对的主要烦恼之一。彼时,房地产信贷占比令人担忧。在2016年新增的信贷中,房地产信贷占比高达45%。郭树清需要“配合楼市调控,控制房贷数量比例”。

  不过,郭树清自上任伊始就对房地产风险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指出,“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差别巨大,不同城市、不同地方的房价涨幅所包含的泡沫,或者风险情况不一样,所以在金融调控方面,希望银行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稳健、审慎地把握对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投放,包括对开发商和居民个人。”

  3个月后,2017年6月23日上午,郭树清在主持召开银行业座谈会时再次表示,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坚决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

  就任银保监会主席后,郭树清也坚持了这样的监管策略。2018年的陆家嘴论坛上,他表示,房地产泡沫需徐缓调理“慢撒气”。

  但是,对于房地产金融化的问题,郭树清态度明确,表示必须正视,“当你买了房子用于投资、投机,并不出租,那就是一堆闲置的水泥钢筋和砖头。房地产市场是有很强的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房价有涨有跌很正常。但是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凡是靠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都很不划算。”

  “过度依赖房地产终要付出沉重代价”,“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成为郭树清对于房地产市场论断的两大金句,为广大网友所津津乐道。

  金句听起来通俗易懂,却饱含着郭树清对于房地产投资者的风险警示。

  一段时间以来,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自2020年8月监管部门出台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新规后,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简称“《通知》”),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五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监管部门相继对房地产行业的银行贷款、境内外债融资以及信托融资等主要融资渠道进行了全方位严格管控。

  2020年8月,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文章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19年与2016年相比,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既满足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的正常需要,又避免因资金过度集中出现更大风险。

  但文章也同时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并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精神,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2021年3月,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上重申,“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但是三道红线下房企‘红转绿’动作加速。”

  相对于影子银行,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更为“显性”,监管部门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广大老百姓的心。不过,经过五年的努力,“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郭树清在2022年3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郭树清同时指出,现在房地产需求结构产生一些变化,对金融业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得太大,还是要平稳地转换。”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预判,在去年下半年恒大等知名房企的风险逐渐暴露之时,央行和银保监会都及时调整了监管措施,出台了“金融十六条”。同时,将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重点工作,金融“三支箭”齐发,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及时有效的控制住了风险。

  去年年底,郭树清在银保监会党委(扩大)会议上再次谈到了房地产问题,他表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5、防患于未然——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

  P2P暴雷一度引发人们对于“金融科技”的担忧,但监管并没有因噎废食,明确表态支持合法的金融科技发展,只是同样要防范风险。

  如何监管金融科技?这是郭树清面临的另一个难题,而且没有前例可循,甚至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空白。

  “我国金融科技应用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到世界前列。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目前银行业的离柜交易率已经接近90%,小微企业贷款过去是20到30天的审批周期,现在通过科技平台实现了秒审秒贷。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发展金融业务,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郭树清在谈到我国金融科技所取得的成绩时,不无骄傲。

  但是,行业发展的成绩越大,监管的挑战也就越大。既不能卡太死,也不能坐视不管,具体该怎么做,十分考验监管智慧。

  对此,2020年12月,郭树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金融科技应用整体上在法律规范和风险监管等方面,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过不少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面对金融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官方将坚持既鼓励创新又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切实解决好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同时,他还提醒,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以蚂蚁集团、腾讯、京东金融等为代表的大型科技平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2020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多次约谈蚂蚁集团。2021年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从事金融业务的13家主要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约谈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从支付业务、个人征信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整改要求,要求被约谈企业对照问题全面深入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完成时间节点。

  对于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郭树清表示:“我们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对于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对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零容忍’,坚决制止监管套利。”

  此前,2021年3月,郭树清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金融业务是在网上开展的,无论是互联网平台办的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都要求它们必须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有充足的资本。互联网平台只要做同样的金融业务,也必须同样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但是,考虑到历史原因,监管并没有一刀切,而是给予了一个过渡期,“但过渡期最长两年,就要回到正轨上来,所有机构都要满足资本约束要求。”郭树清说道。

  2022年3月,郭树清再次谈到了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整改情况。他表示,“前年以来,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的金融业务一直在进行整改,总体进展比较顺利。”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3年1月,央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在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透露,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整改已基本完成。

  尾声

  郭树清在南开读书时,因努力勤奋、乐于助人,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蒙古牛”,媒体和网友喜欢将他称为“郭旋风”。也有很多网友认为,敢于对某些利益集团“亮剑”的郭树清颇具侠士之风。他自己或许也想过,有一天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如今,银保监会已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已经起航,中国金融监管事业也将再出发。郭树清会如何评价自己执掌银保监会治理金融乱象的成果,我们不得而知。但在2018年3月17日,他在评价自己银监会的工作时,仅仅用了三个字“还可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