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德国《汽车周刊》9日披露,德系车企奥迪计划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平台授权,以缩短车型研发时间。对此奥迪中国方面11日回应称,“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时期,奥迪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共创成功未来”。
汽车行业媒体分析称,奥迪此举是为了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根据奥迪官方公开数据,2023年1-3月,奥迪在中国地区的销量为13.64万辆,同比下滑16%。CarExpert网站称,在全球电动汽车竞赛中,奥迪已经落后于奔驰、宝马以及中国公司。美国电动车行业媒体Electrek在1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由于内部和母公司大众集团的软件业务问题,奥迪多款新车型不得不延期面世,这或是其寻求第三方平台的原因之一。该媒体还认为,如果奥迪的计划真正执行,在中国的电动车制造市场上“有太多的合作对象可供选择”。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奥迪开发新能源车起步晚,相关技术落后于主流车企,为了维持市场地位和品牌竞争力,奥迪要尽快完成新能源转型。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周期长、费用高,车企很容易因此错过市场机遇,所以,向中企买技术对奥迪来说是一种捷径,并且这种方式也能降低技术故障率。
张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汽车制造商之间的技术授权是比较常见的,中国汽车行业在发展初期也是向国外企业买技术。资料显示,1988年,一汽与奥迪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曾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
时隔35年,奥迪从“卖方”变成了“买方”。“如果奥迪这次和中国车企达成合作,那么应该算是中国车企的‘技术出口’。”张翔称,为了保护核心技术,“出海”的车企不仅会在国内注册专利,还会在出口国注册专利,这是国际企业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