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股份(维权)(000861),这家曾因在非洲猪瘟防治相关事项中存在虚假记载,而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公司,现如今却再次陷入一系列的新困境。
回顾2019年,海印股份因虚假记载在非洲猪瘟防治相关事项的行为,遭受了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还对其经济状况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自从被行政处罚过后,海印股份便一直处在严峻挑战之中。最近,从公司对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印股份正在面临新的压力,包括控股股东减持后仍欠债不还,持续的业绩亏损,以及不断增长的存货压力。这些问题对公司的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在其前景上投下了阴影。
一、业绩亏损不断,存货高企
据了解,海印股份主营业务为商业物业运营、地产、金融服务等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物业出租及管理、房地产、百货业、酒店业、金融版块、文化版块。
2022年末,公司营业收入中商业物业租赁业务收入为4.88亿,占比达到50.69%;地产板块业务收入为4.38亿,占比37.77%;金融业务收入为0.69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93%。
近年来,海印股份收入与利润均出现大由下滑的情况。数据显示,2019-2022年,海印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36亿、13.02亿、12.20亿以及11.60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84%、-46.56%、-6.30%以及-4.89%;营业利润分别为2.88亿、1.28亿、-7.05亿以及-3.79亿。
在此次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对于海印股份商业物业运营与地产业务的营业收入的波动进行重点问询。
说明报告期商业板块业务开展情况、商业租赁收入确认方法,并说明商业板块收入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各报告期房产业务毛利率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并对比同行业公司相似业务或地理位置相近的项目情况等说明毛利率变动趋势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是否明显偏离同行业平均水平。
随着营业收入与利润的下滑,海印股份的高库的库存商品也开始不断出现问题。2022年末,海印股份的存货账面价值为23.15亿元,存货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比达75.1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4亿元,其中,对开发成本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92亿元,对开发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12亿元。
与行业对比中来看,2022年末,海印股份期末开发产品跌价准备余额为1.98亿,占开发产品余额比例为22.37%,行业均值为9.96%,可比公司的首位;期末开发成本跌价准备余额为2.13亿,占开发成本余额比例为11.57%,行业均值为5.39%。
虽然海印股份的开发成本与开发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显著高于同业,但在年报问询函回复中,海印股份表示与同行业相比,未见显著异常。
二、减持过后,控股股东仍“赖账”1.7亿
除了业绩外,海印股份的控股股东广州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印实业”)与上市公司存在一笔1.74亿的欠款一直备受关注。
据悉,海印实业拖欠款项是海印股份转让子公司“湖南红太阳(000525)演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红太阳’)100%股权及其附属权益”的尾款。按照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的规定,该笔款项需要在2018年11月20日前支付完成。
然而,这笔款项却迟迟未支付,而未支付的理由是控股股东海印实业获悉标的公司湖南红太阳原实际控制人施杰涉嫌刑事犯罪进而发现施杰等人在标的公司湖南红太阳的股权转让中存在造假等行为,故对相关人员提起股权转让纠纷诉讼及申请仲裁。
据了解,湖南红太阳是海印股份在2014-2016年期间收购而来。2014年12月1日,海印股份以4,340万元收购湖南红太阳12.1211%股权,并增资14,000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848.485万元。增资完成后,海印股份对湖南红太阳持股比例为38.2977%。
2015年12月15日,海印股份以人民币20576.17万元的价格收购湖南红太阳36.7022%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红太阳演艺的股权比例将由38.2978%提高至75%。湖南红太阳其他股东施杰、刘文渊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0%和5%。
在此次收购中,股东施杰、刘文渊承诺湖南红太阳2016、2017年、2018年合并报表下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875万元、6,050万元、6,413万元。
2016年9月28日,海印股份公司最终以人民币7,889.75万元的价格收购红太阳演艺25%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红太阳演艺100%股权。同时,在此次收购中,公司减少6,125.55万元收购款来免除股东施杰、刘文渊的业绩承诺。
值得关注的是,湖南红太阳的股权是海印股份在2014年-2016年期间进行的。在此期间,海印实业对海印股份持股超过50%,实控人邵建明对海印股份持股比例超过60%。由于湖南红太阳投资与入股只需董事会审议,无需经过股东大会。因此,对于湖南红太阳的投资海印实业与邵建明有着绝对话语权。
由于海印实业已与海印股份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并且湖南红太阳的投资决策过程与海印实业密切关联。因此,海印实业拖欠股权转让尾款引发监管与审计的关注。审计机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为此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标准无保留意见。
同时,在2023年5月11日、6月17日,海印股份披露了《关于股东减持公司股份超过1%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海印集团近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71,054,097股,按照2元均价计算,套现资金近1.50亿元。
此外,在控股股东拖欠1.7亿的转让余款,以及在公司业绩不佳、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海印股份却仍与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将原本2018年应支付款项,变更为“标的股权”有关的诉讼或仲裁案件取得终审判决或裁决之日起2年内向支付。
为此,深交所在问询中要求海印股份结合股权转让交易商业实质、标的股权诉讼或仲裁案件具体情况及进展、控股股东近期减持上市公司股份情况等说明控股股东长期未支付股权转让款的原因及合理性,补充协议设置支付条件的必要性及合理性,相关交易是否构成向控股股东及相关方利益输送,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海印股份在问询函中回复表示,公司与海印集团商定支付条件并签署补充协议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充分考虑了案件的进展情况及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支付条件的设置不仅进一步明确海印集团的还款义务和还款时间,更符合公司尽快收回股权转让款的目的,同时也给予控股股东在相关案件终审判决或裁决后的资金筹备时间。公司将持续与控股股东海印集团沟通标的股权案件的进展情况,在协议达到支付条件时敦促海印集团在约定时间内及时归还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