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监管趋严,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华联合财险)却大额罚单频现,上半年多家分支机构被罚,将公司内控问题摆到台前。
作为财险第二梯队成员,中华联合财险业绩常年保持盈利背后却是保费和净利规模严重失衡。
01
年内罚单已超千万
近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一连发布9条行政处罚信息,直指中华联合财险重庆分公司及下属支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各分支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541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中华联合财险被罚机构多达9家,受此影响被警告并处以罚款的相关责任人数量达28位。中华联合财险重庆分公司领头被罚,包括旗下8家支公司江津中心支公司、万州中心支公司、璧山支公司、永川中心支公司、秀山支公司、黔江中心支公司、江北支公司、北碚中心支公司均在被罚之列。
经查,上述机构被罚案由包括未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高级管理人员;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虚假承保、虚假理赔骗取农业保险的保险费补贴;利用开展农业保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中华联合财险浙江分公司就因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拒不依法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义务的问题,致使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受到罚款72万元的行政处罚。
事实上,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既是行业久治不愈的顽疾,也是监管部门整治的重点。尽管监管趋严,然而业内乱象仍旧不止。
有业内人士表示,行业顽疾难愈根源或是部分保险公司为了保业绩而频繁出现合规漏洞。首先,行业顽疾难改和市场竞争激烈息息相关。财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往往会加大渠道投入,导致费用率过高,拉动综合成本上涨。其次,与财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也有关系。短期业务导致新业务开展的频次更高,从而引发违法违规行为的概率也越大。
这仅仅是中华联合财险违规遭处罚的 “冰山一角”。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16日,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因多种案由累计被罚超1200多万。值得注意的是,中华联合财险大额罚单较多,合规管理问题如利剑悬颈。公司急需强化内控建设,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2023年,中华联合财险董事长和总经理还相继迎来调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核心高管有相似履历,曾长期供职于人保财险系统。
2023年2月,经监管部门批准,高兴华获批出任公司董事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高兴华曾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个险营销管理部总经理、市场研究部/渠道管理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等职。
2023年5月,经监管部门批准,原现代财险总裁蒋新伟接替高兴华任公司新总裁,这距离其被任命为临时负责人不到2月。
蒋新伟保险经验丰富,历任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研究室综合调研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市场开发处处长、办公室主任、九龙坡支公司总经理、重庆市分公司党委委员、重庆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管理部/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电子商务事业部(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华联合财险一直都是由人保系高管掌舵,例如前董事长徐斌、副总裁田振华,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邱彬,审计责任人邢环,总精算师刘新喜等也都曾长期就职于人保财险。
02
营收净利失衡
中华联合财险属于老牌险企,成立于1986年。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冠名“中华”,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
名字虽然大气,但公司曾经的经营差强人意,一度被托管,2012年底四大AMC之一东方资产出手注资,成为公司实控人。在纳入东方资产旗下后,被东方资产视为重要业务板块,并成为东方资产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中华联合财险处于国内财险第二梯队,业绩长年盈利。不过近10年,公司业绩出现严重失衡,保险业务收入规模不断扩张,净利水平起伏大。
2013-2022年,中华联合财险保险业务收入297.45亿元、348.87亿元、394.58亿元、386.93亿元、389.44亿元、423.13亿元、485.86亿元、529.04亿元、557.16亿元、603.43亿元。10年间保险业务收入迅速扩张,翻了一倍。同时,拉动营收由2013年的263.49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556.09亿元,同比上涨111.05%。
同期,公司净利为11.39亿元、19.95亿元、24.46亿元、8.81亿元、12.93亿元、11.23亿元、5.81亿元、6.13亿元、4.47亿元、10.88亿元。
期间,净利润增速依次为-47.86%、75.18%、31.88%、-63.91%、46.72%、-13.09%、-48.26%、5.53%、-27.07%、143.19%。不难发现,公司业绩虽保持盈利,然净利波动较大,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4.67亿元,净利5.88亿元,业绩失衡情况或将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公司综合成本率较高为99.82%,接近100%盈亏线。其中,综合赔付率较高为72.68%。一般来说,综合成本率较高,很大可能会拖累净利表现。
从业务上来看,机动车辆险一直以来是中华联合财险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随着车险综改实施,车险业务规模急剧下降。行业内马太效应更加凸显。上半年“老三家”卷走车险利润超9成,中小险企生存压力变大。
作为国内第二梯队的中华联合财险车险保费收入逐渐放缓,非车险业务占比提升。
2020-2022年,中华联合财险的机动车辆险保险业务收入呈趋势下滑,分别为280.09亿元,255.91亿元、266.59亿元。
期间,农业保险和短期人身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张。3年间,公司农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06.12亿元、120.52亿元、143.13亿元。短期人身险保险业务收入为78.93亿元、106.58亿元、119.81亿元。
上半年,公司实现签单保费406.4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为147.45亿元,占比仅为36.28%。
从渠道来看,公司上半年签单保费主要以代理和直销渠道为主,分别占比43.93%和46.37%。
投资端方面,上半年,公司除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亮眼达3.25%外,其他指标均在1%上下浮动。其中,总资产收益率为0.74%,投资收益率为1.12%,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1%。
近年来,公司偿付能力波动较大。2020-2022年,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0.86%、185.99%、151.7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23%、208.38%、195.3%。尤其受偿二代二期影响,2022年偿付能力下降明显。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4.65%,环比较第一季度144.48%,增长0.17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3.83%,较第一季度184.21%,下滑0.38个百分点。
从行业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5.7%。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7.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6%。
可见,中华联合财险偿付能力较行业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后期或有资本补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