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资产配置迎变?

admin 昨天 1
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资产配置迎变?摘要: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成为国内最大的资管子行业。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成为国内最大的资管子行业。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以下简称“《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公募基金产品达10980只,规模总计27.69万亿元。同期,全国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总数3.71万只,存续规模 25.34 万亿元。而2022年年底,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7.65 万亿元。

  作为资管机构的主力产品,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存续规模变动的背后,也反映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配置策略的调整。

  银行理财业务人士透露,从产品来看,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机构投资者仍占绝对多数。与之相比,银行理财投资者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现金+”等稳健型产品的配置倾向更为明显。

  收益吸引力下降

  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除了当前存续规模最大的理财公司和其他机构存续规模同比小幅上升以外,其他类型银行理财机构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同比都有大幅下行。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存续规模相对降幅较大,同比降幅都在30%以上。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下降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理财产品基本完成了净值化转型,近年来受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银行理财波动较大。同时,由于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有所下降。

  广州的投资者陈先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以前主要是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既能保本又能保证收益。但净值化后,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太高,尤其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手上持有的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亏的,有的产品到期后损失上万元。“现在理财、基金、股票风险都比较高,上半年基本都没有配置太多这些产品,闲置资金主要购买一些存款类产品和组合类的现金管理产品。”陈先生说。

  与陈先生有着类似观点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去年银行理财遭遇两轮较大的“破净”潮之后,投资人赎回现象增多,对净值波动较大的理财产品接受度不高,这种影响延续到今年上半年。此外,6月末部分资金回流至存款也导致理财规模进一步下降。在同样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倾向于购买潜在回报更高的产品。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扰动压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外,公募基金多项优秀属性也助推了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使其规模不断提升,并最终超越银行理财。相对而言,银行理财目前仍以债券型产品为主,虽然各家目前正在积极发展权益类等其他类型产品,但体系建设尚需时日。

  周茂华也认为,近年来,国内公募基金发展迅速,产品体系快速丰富,为投资者提供门槛低、流动性好,满足多元化风险偏好。公募基金的迅速发展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收益率下降等因素,也会对投资者产品配置的偏好产生影响。

  不过,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银行理财依然是个人投资者的配置重点,公募基金则仍是以机构投资者唱主角。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各类理财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10254.38万个,占全部投资者比达98.87%;机构投资者117.33万个,占比仅为1.13%。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上半年,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在资管产品配置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个人投资者更加注重产品安全性和收益性,对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稳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一定的偏好;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对公募基金等具有更多投资策略和主动管理能力的产品更感兴趣。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在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理财的刚兑预期被打破,配置风险整体上行,公募债基相对配置性价比提升,进而获得资金流入。若公募基金公司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投研体系,有望扩大中低风险产品市场。

  发展空间均广阔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债市收益率企稳,债基大规模赎回基本进入尾声,银行理财规模有望触底回升。

  中信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据测算,7月理财规模环比大幅增长1.88万亿元至27.22万亿元,涨幅达7.42%,主因是季节性因素。扣除季节性因素后,六七月合计上涨规模仍达到0.69万亿元,高出往年平均水平。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8月15日,央行宣布MLF调降之后,5年期LPR并未跟随调降,更加说明银行净息差面临较大压力,或将推动新一轮存款利率的调降。届时,理财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预计此前积累的超额储蓄将会逐步回流至银行理财。同时,在理财子公司下半年营销冲量之下,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将恢复至29万亿元。

  在柏文喜看来,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类产品配置的态度和趋势是多样化的,部分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公募基金,因为公募基金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较为灵活的投资策略。然而,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的个人投资者来说。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强调,去年年底,理财净值和收益率出现了一定波动,导致大家对此感到恐慌。然而,根据最近的数据不难发现,当前理财的收益率正在非常快地回升,甚至与存款、公募基金、股票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相比,其收益率已经快速拉回来了,可能会成为具有很高吸引力的产品。

  刘银平也表示,理财公司在稳净值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包括谨慎配置权益类资产、提升固收类产品发行比例、采用混合估值法、阶段性降低产品费率等。今年,固收类产品净值稳步回升,整体业绩表现良好,预计接下来理财产品规模也有望逐渐回升。

  与此同时,基金配置依然被看好。中金公司研究认为,未来随着“房住不炒”的理念深入人心、伴随着利率的下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或将相对上移,更多投资者可能将尝试投资固收+或混合型基金以增厚收益,相关产品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周茂华也表示,从中长期看,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的发展空间均广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财富稳步增长,相应的理财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而两种产品代表两种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两种产品体系丰富,有助于丰富投资者资产组合。

  “国内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居民投资理财产品更加丰富,选择更多,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居民个人资产配置趋于多元化。近年来,理财产品、基金、保险、股票等产品颇受投资者青睐,并且投资者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风险性、预期收益和流动性等方面的平衡。”周茂华如上表述。

  此外,从资管机构角度来看,随着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市场规模的变化,资管机构也在进行业务发展的布局调整。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指出,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放缓,意味着银行需要进一步寻找其他可替代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利润能力和竞争力,这就可能引发业务布局调整和产品策略创新。而公募基金市场规模的增长,使得资管机构涉足的资产种类增多,需要更加专业的投研能力和风控能力,推动资管机构加强自身的投资能力和服务水平。

  某理财公司相关业务人士也透露,近来公司也在搭建开放式货架,逐步丰富货架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包括现金+、固收+、权益类等各种风险等级的产品体系。同时,也在重点强化买方投顾的投研能力建设,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