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港股市场无视美联储议息会议放鹰,以及隔夜美股调整的利空影响,跟A股一起扯出了一面独立拉涨的大旗。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3.69%,与此同时,恒生科技指数ETF买盘积极,整体呈现难得一见的“量价齐升”局面,资金或在博弈更大的反弹空间。
回购潮再现港股市场!腾讯成回购王
年初以来,恒生指数累计回调约-8.72%,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分别调整-3.33%、-14.07%。当前恒生指数无论是年内跌幅还是估值,在全球市场主要指数中都处于洼地。与恒生指数横盘弱势震荡相同步的,是指数成份股公司出现集体“回购潮”。
截至9月21日,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已有148家公司累计回购股票770.0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其中腾讯控股年内82次回购,最近更是连续10日交易日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超297亿港元,该金额创下港股上市公司回购之最。
来源:金融终端,截至2023.09.21
9月20日、9月21日连续两天,单日超过40家港股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合计回购1亿股,回购金额超15亿港元。
恒生指数公司预测,2023年港股上市公司总回购规模将达到929亿港元,约为此前五年回购均值的3.9倍。恒生指数公司还指出:“这种非同寻常的高水平回购规模可能反映出,企业认为它们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价值被低估了。“
回购=利好?
“回购”通常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
一般来说,回购出现在市场低迷、投资者信息不足的时期,当一家上市公司主动、大力度回购,一般能传达出以下信息:
1)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经营非常有信心;
2)认为当前公司股价表现被市场低估了;
3)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或信用来源。
但回购一定是利好吗?实际上,也要分情况看。
如果对回购后的股票进行注销,那么市场中的股本变少,股东的每股收益就变高了,这可以视为真利好;
但也有一些回购后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用作发行可转换债券、或者员工激励,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这个相对“回购注销”的利好程度相对弱一些。因此,我们也要警惕“假回购”“真套现”,甚至沦为“市值管理”的手段,要看清回购公告中的用途。
批量回购=市场见底了?
如果说一家公司回购,很难判断其股价是否见底,那么当一个市场或一个板块内,上市公司集体进行回购,一定程度上或也可以看做指数处于底部区间的信号之一。
像这次,除了腾讯控股,还有小米、快手等恒生科技指数的十大成分股也进入回购金额TOP10,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国信证券通过调研发现,公司回购次年股票上涨概率与次年的大盘表现相关性高达0.76,也就是说从中期(一年以上)来看,回购对股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由大盘决定。将回购行为与大盘的判断相结合,可能效果更佳。
兴业证券、海通证券也复盘发现,2008年以来,港股市场共经历五次完整回购潮,均在市场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也达到较低水平时出现。恒生指数价格与公司回购数量呈现负相关走势,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
来源:海通证券
回购潮后,市场底多久出现?
华泰证券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港股回购后1周/1个月/3个月涨跌幅与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并计算上涨概率与胜率,发现:
1)回购后一周平均上涨0.65%、中位数持平,胜率达53.1%,上涨概率略低于50%,或表明回购行为多发生于市场底部左侧;
2)回购后1个月、3个月平均上涨0.84%、1.94%,但中位数分别为持平、下跌0.50%,且上涨概率、胜率均低于50%,说明中期表现分化,平均涨幅主要由小部分表现好的个股贡献。
至于这次回购潮持续多久?市场是不是见底了?海通证券统计发现,这五次回购潮,持续时间为6-9个月,均未超过一年,而本次港股回购潮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港股市场底呼之欲出。
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回购注入信心,港股市场最受关注的流动性问题,也传来多个好消息。
一方面,美联储议息靴子落地,暂不加息,前期备受压制的外资抽水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大幅买入,有望成为港股新主力,截至9月21日,南向资金连续6日净流入,当周合计净流入已超186亿港元,9月合计净流入超446亿港元;
第三,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近日,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正加紧开会深入研究促进市场流动性的措施。
不过,短期想进场的投资者可以谨慎些,警惕节前资金避险。可以着眼中长期,国内经济复苏渐入佳境,这是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最强支撑,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分批布局。
恒生科技指数是港股科技旗舰指数,覆盖软件服务、资讯科技器材、药品及生物科技等目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科技主题领域,不仅有中芯国际等偏硬件领域的龙头公司,也有腾讯、网易、百度等偏软件应用领域的龙头公司,整体受益于新的一波科技革命带来的长周期机遇,在本轮AI+行情中,股价并未充分表现,未来或有望迎来补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