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为求增长拼了!哈银消费金融上线贷超业务

admin 10-13 1
为求增长拼了!哈银消费金融上线贷超业务摘要: 为多个互金产品导流从自营走向开放,哈银消费金融又踏出一步。「镭射财经」注意到,哈银消费金融已上线贷超业务,为京东金条等多款现金贷产品导流。纵观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哈银消费金...

为求增长拼了!哈银消费金融上线贷超业务

为多个互金产品导流

从自营走向开放,哈银消费金融又踏出一步。

「镭射财经」注意到,哈银消费金融已上线贷超业务,为京东金条等多款现金贷产品导流。纵观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哈银消费金融率先开辟贷超业务线,着实比较前卫。毕竟即使是线上业务强势的头部消金公司,也对贷超一类的业务比较谨慎。

从哈银消费金融的业务转型历程来看,上线贷超业务与其线上自营战略一脉相承。自哈银消费金融启动平台+自营的联动模式以来,线上自营业务的确有所起色,自营业务占比也提升至10%以上,线上流量池养成一定规模后,上架贷超业务就变得顺理成章。

贷超业务也能给其带来一定的表外业务量,贡献服务费和佣金等非利息收入,在表内资本紧张的情况下,增加非信贷资产以外的多元收入来源。

至此,哈银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型逐渐丰富,包含线上自营、助贷、贷超、联合贷、线下自营等业务单元。相比线上业务,哈银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近些年扩张略显停滞,这似乎也凸显了哈银消费金融有意将战略重心向线上业务倾斜。

其实不只是哈银消费金融,持牌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受银行竞争、资产荒影响,为了寻求增长,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明显提速,多数消费金融公司都在助贷、联合贷业务以外,摸索多元业务模式。

从线上到线下,从线下到线上,从助贷到贷超,持牌消费金融的新型业务探索也将成为常态。

01

上线贷超,开辟表外

哈银消费金融的贷超业务设置在独立的精选借款频道,目前哈银消费金融的贷超业务给民生助粒贷和京东金条导流,从业务逻辑看,哈银消费金融主要给贷超产品匹配流量,贷款管理由第三方负责。

为求增长拼了!哈银消费金融上线贷超业务

根据哈银消金用户协议,哈银消费金融的网站及客户端可能涉及由第三方机构所有、控制或者运营的其他网站的内容或链接,哈银消费金融不能保证也没有义务保证第三方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三方的内容、产品等信息均由用户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与哈银消金无关。

虽然哈银消费金融所导流的产品都是主流的互金产品(年化24%以内),不过,在贷超页面营销引导上,哈银消费金融突出“领取低息额度”,这明显与互金产品的平均利率区间不符,存在诱导消费者的嫌疑。

哈银消费金融能开辟出贷超导流业务条线,关键在于线上自营网络所搭建的流量池。从哈银消费金融的业务转型历程看,2021年是其“平台+自营”战略迭代的关键节点。

这一年,曾任招联金融首席市场官的谢云立出任哈银消金总裁。谢云立具有丰富的线上运营经验,除了在招联任职过,还曾任腾讯电商助理总经理、京东集团微信手Q事业部营销中心总经理。

谢云立的加入,让哈银消费金融线上自营业务转型步伐加快。2021年,哈银消费金融对旗下自营产品整合升级,推出全新自营品牌哈哈贷,并更新上线了哈银消金App等多个线上自营渠道,而后还上线分期商城。短短两年时间,哈银消费金融线上自营网络搭建完成。

在线上自营发力前,哈银消费金融的主要投放依赖流量平台的助贷业务,合作了度小满、京东金融、滴滴金融、乐信等多数互金流量平台。自营网络建成后,哈银消费金融的自营业务占比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哈银消费金融自营业务贷款余额超17亿元,占比11.7%。线上自营之外,线下直营业务也是哈银消费金融自营战略的重要一环。

「镭射财经」了解到,哈银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采取直营模式,布局了北京、天津、成都、深圳等六个城市。哈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策略偏保守,自从2019年前后,线下扩张放缓,没有再开设新的城市。同时,哈银消费金融线下产品定价相较其他线下消金公司较高,产品优势并不突出。

凭借线上+线下,助贷+自营的联动发展模式,哈银消费金融的体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表内余额维持高位。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哈银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为113.93亿元、136.58亿元、152.38亿元,期间增速分别为54.21%、19.88%、11.57%。今年八月,哈银消费金融的表内余额已突破200亿元,管理资产总额近220亿元。

由于哈银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仅有15亿元,每年的利润留存有限,多年扩张后的资本充足压力骤升。于是,通过助贷、联合贷等方式拓展表外,成为哈银消金的首选。

在表内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放平台流量,发展贷超业务,也成为哈银表外增长的重要一环。

02

业务融合,加快探索

就整个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言,哈银消费金融的贷超业务,恰是行业探索新业务、多元业务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三年,消费金融公司为求增量,应对资产荒和银行分期团队的下沉冲击,除了发力自营,均选择多条腿走路。哈银消金上线贷超如此,头部消金线上线下融合也是如此。

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是,老牌线上机构招联,除了巩固线上自营、助贷基本盘,还启动线下业务扩张,全国多地招募线下代理渠道,通过渠道力量推广工薪贷产品,向线下客群渗透。线下巨头兴业消费金融也开始增加线上投放,以支撑业绩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开辟新业务条线,线上线下交叉,线上强势机构寻求线下,线下机构开始布局线上,都是行业成熟期的一个表现,凸显了各种模式下都遇到了瓶颈。

在主体业务稳定的前提下,这种新业务探索也将成为常态。有持牌消金高管表示,线上机构觉得线下的成本不高,大额业务上量快,愿意去试一试;线下机构认为线下管理成本高,线上模式轻,搞几个模型就可以做,也想去试一试。

“大家都想互相试试,就当做一个新型业务探索,如果探索不成功,可能就随时撤回来。”

相比线上业务创新,线下展业摸索难度更高。某消金公司线下区域负责人表示,现在消费金融线下市场已成红海,各路玩家涌入,对公司的产品和展业团队造成较大压力。

消金公司线下展业压力来源三个方面。其一,银行的分期产品和信用卡分期团队不断下沉,定价灵活,品牌声誉优势和资金成本优势大,消金公司难以匹敌。

“现在银行的分期业务很下沉,一些消金公司拒绝的客户,银行分期团队拿过去能批出额度来,谁包围谁已经很难说了。”消金从业者称。

其二,整个市场利率定价机制非常透明,客群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这直接拉低了消金公司的产品优势。

其三,年轻的客户经理展业能力有限,加上消金公司为了严控风险,审核偏严格,甚至比银行的分期业务都严,导致消金公司的线下投放吃紧。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短期由于银行的介入,边界出现混乱的局面,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能力层面,从混沌再到相对稳定。

银行大举进军小额消费信贷赛道的情况不会持久,当大家都看好的时候,会一窝蜂涌入,最后一定杀成红海。首先就是简单直接地拼价格,当发现客户质量参差不齐时,最后就会拼风控。

在风控层面,银行是典型的从上到下渗透,在优质客户风控方面经验丰富,但在次优甚至次级客户层面的风控经验,不见得比原本深耕消费金融领域的机构更有优势。一旦银行在下探过程中,资产质量把控不住,就可能出现战略回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