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万亿国债提振稳增长信心 降准预期再度升温

admin 今天 1
万亿国债提振稳增长信心 降准预期再度升温摘要:   作者: 祝嫣然 陈益刊 亓宁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什么要增发国债,增发的国债用于何处,资...

  作者: 祝嫣然 陈益刊 亓宁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什么要增发国债,增发的国债用于何处,资金具体如何分配,万亿国债资金如何监管?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

  受增发万亿国债消息刺激,当日A股继续反弹,上证指数涨0.40%报收于2974.11点。而在提振市场对稳增长信心的同时,由于担忧流动性冲击等,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也再度升温。

  带动国内需求,提振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上述吹风会上表示:“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资金需要,以及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务院提出了增发1万亿元国债来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朱忠明解释称,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和2020年发行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这次的1万亿元增发国债列入赤字,会提高赤字率,而抗疫特别国债属于特别国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会增加财政赤字。这次万亿国债“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上,即专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朱忠明明确,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所以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

  冯琳表示,此次增发的国债本质上是普通国债,所以将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即全部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发行,主要由银行、券商来购买。

  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的当下,增发1万亿元国债,被普遍认为将有效拉动经济。

  冯琳表示,这次增发万亿国债的主要目的并不直接用于基建投资等稳增长领域。不过,从资金腾挪的角度来看,增发国债后,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金,使其能够在今年底、明年初拿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其中包括保持基建投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客观上也有利于提振经济增长,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预计四季度实际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升至5.5%,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5.3%左右,完成全年“5.0%左右”的增长目标已没有悬念。

  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撰文分析,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如年内转移支付给地方的5000亿元形成投资,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拉动约为0.9%。这将拉动四季度现价GDP约1.5%,带动全年社融同比增速约0.3%。

  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全流程监管

  根据安排,增发的万亿国债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朱忠明表示,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当前已进入四季度,到了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

  “现在临近年底,为了避免地方突击上项目、突击花钱,所以1万亿元资金分成今明两年使用。国债的资金使用比较严格,分成两期有利于资金合理使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毛捷说。

  这次增发国债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因此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工作尤为重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全面做好项目的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及时按程序上报项目需求,经工作机制审核后形成项目清单。

  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在会上表示,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做好规划编制和落实的同时,还要压实有关部门责任,细化工作要求。

  “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罗国三称。

  朱忠明还介绍,财政部将加强资金的全流程监管,充分利用直达机制,将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全部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发现的可能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用于化解政府债务不是直接的目标,但是该笔资金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的收支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资源去化债。

  毛捷也表示,此次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直达地方,可以缓解受灾害影响等地方的财政收支矛盾,也有助于缓解地方到期债务压力。这将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增强经济恢复动力和信心。

  流动性担忧增加降准预期

  增发万亿国债提振市场对稳增长的信心,同时也引发对金融市场的一些担忧,包括流动性冲击、债市扰动等。

  当前,由于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集中发行、税期高峰、汇率压力等因素,资金面已较为紧张。

  截至10月25日,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DR007分别报1.95%、2.06%,后者10月以来多数时间处于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1.8%以上,仅10月8日降至1.76%。同时,1年期国股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超过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

  接下来,国债、地方债的发行仍是资金面的主要干扰因素。据中信证券测算,综合考虑前三季度国债净融资额(2.37万亿元)、年初预算中央赤字(3.16万亿元)、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年内仍有约1.79万亿元国债净融资剩余额度,为季度历年之最;特殊再融资债券启动以来,仅10月份发行规模就接近1万亿元,后续额度预计进一步攀升。

  不过,国债发行对资金面的干扰大概率是阶段性的。“回顾历史,在政府债券供给扰动加大的阶段,央行通常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降准等方式进行对冲。”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为配合此次国债发行,央行大概率会通过降准+MLF的方式释放流动性,叠加支持信贷增长和实体经济修复的需要,甚至不排除通过降息的方式来引导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明明举例称,今年8~9月份政府债券加速发行的阶段,央行就曾积极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并在9月份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25BP,对冲政府债供给压力。他认为,宽财政阶段央行货币协同发力并不罕见,当下这一取向仍然明确。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也认为,考虑到近期资金面较为紧张,预计央行可能加大逆回购投放或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同等规模资金对国债发行形成对冲。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分析,是否采取降准还有待观察。降准需要满足经济数据反映政策需要进一步加码、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偏紧、宽信用受到一定制约等多方面条件。从目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看,降准并不迫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