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朱云来:能源转型提供了发展动能转换新模式

admin 昨天 1
朱云来:能源转型提供了发展动能转换新模式摘要: 专题:202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  来源:财经网  12月16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支持,《财经》、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主题为...

专题:2023三亚·财经国际论坛

  来源:财经网

  12月16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支持,《财经》、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主题为“探寻复杂环境下高水平开放之路”。金融专业人士、中金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表示,从历史上看,往往比较先进的国家会比较开放,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也应该继续面向开拓世界市场,“尽管各国都存在保护主义与风险审查,我们至少要谈判去参与,不能轻易放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此外朱云来认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转换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导向。他指出,根据计算显示,光伏发电可以替代传统火电煤电,现在虽然代价可能还比较贵,但长期成本下降仍有较大空间,而且为了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保护青山绿水,这个钱也有必要投。

朱云来:能源转型提供了发展动能转换新模式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朱云来:新增长动能在哪里?近年来大家都在谈经济增长,关心经济发展,试图找到最好的推动办法,这个很重要,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应有一个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框架性理解,比如我们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每年将近10%,但我们是否留意到同期我们的经济总资产扩张规模?我们做过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方向的系统性分析,国家总资产概算下来发现过去10余年资产的增长速度是年产值增长速度的1.3倍,各种资产名义价值迅速地膨胀,如果从产值和资产的比较来讲,相对的资产产出效率在逐渐降低。全世界都有这样类似的问题,可能也是与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经济或解决危机的思路相关。例如2008年后最典型,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各经济体都在放大各种贷款、救助,让资产膨胀,以后每年都面临着资产规模与实际产出的东西相比不成比例的问题。从我们自身来看,我国是有着长期的经济进步,在过去的45年里,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同样以美元计价,中国年产值名义增长差不多九十倍,实际增长差不多十倍,年增长速率会是世界整体经济的两倍。我国的经济进步在现代史上也是前所未闻的巨大成就。当然,这样的高速增长近年来有所放缓,这也是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基础满足程度已较高,新增的需求少了,社会整体看可能也不用增长那么快了。原来要什么没什么,从发改委的角度做每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最早的时候可能连豆腐厂都要给一笔专门的资金去投入建设,现在这些问题应该不用考虑了,供给基本需求的市场已经很完善了。反而现在局部可能有点产能过多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以后,我们有了很多的积累,经济有所放缓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时间调整。

  下一步我们往哪个方向走,比如国际贸易越来越困难,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因为困难咱们就退缩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应该要面向世界市场,从历史来看先进国家往往都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可能很难有持续的进步,即使发展水平很好但往往也只能停滞在那,即使绝对值不萎缩,在相对值上也会被后来居上者甩开距离。

  中国在入世时也有很多担心,怕这个产业或那个产业被冲垮,但是现在看整体上大大促进了我们的竞争能力,也没有哪一个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被冲击垮,反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市场。如果当时不入世的话,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从侧面看,这可能验证了竞争才是进步的最大动力,保护过度了以后反而可能出现软骨症,发展不起来。

  刚才有嘉宾提到单方面降税或免签,我国可以更大幅度开放进口。过去一直觉得进口好像是消耗我们,好处外流,其实促进进口的话,亦是促进世界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让我们的企业有更大动力去完善自己,同时如果国外的消费品有更高性价比,单方面引进来也是会为国内的消费者增加福利等好处,需要综合地、可持续地考虑。现在中国有很多的产能,也有很多在我国运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运营经验和商业技能,四十多年来我们还培养了大量有经验的工人,培养了很多非常有经验的团队,从全世界经济角度来看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相比也还有差距,其实他们都可以利用中国的这种能力、技术、经验乃至团队,为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无论从中国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还是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发展角度都是有好处的。

  简言之,从历史上看往往比较先进的国家也会比较开放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应该继续要面向世界市场,尽管各国都存在保护主义与风险审查,我们也应该想办法,讲策略地去谈判去参与,不要轻易退缩放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源转型,根据我的计算,从科学上工程上来讲,比如光伏发电可以替代传统火电煤电,现在虽然还是贵一点,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还是需要尽快转型,就像最近北方持续的大雪天气影响,就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气候变化。通过我初步的测算,如果用一个光电体系代替现有的煤电体系需要投资两百万亿,在二十年里,每年差不多十万亿,以中国经济每年120万亿的产值规模看,这个投资应该还是有能力支持的,为了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保护青山绿水,这个投资很有必要,现在这样的能源转型正好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转换,十万亿恰好也是地产过去十年年投资大致的规模水平,从客观的意义上讲它也提供了新的替代性投资方向。投资意义是非常清晰的,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而当前我们要绿色化、低碳甚至零碳,势在必行,同时提供了经济顺利调整的替代性需求之一。这方面的国际贸易也是在大力推进全球的能源转型进程,对全人类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我们现在清楚了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以后不再新建火电,可能我们很快就能实现碳达峰。我国火电资产折旧二十年,也就是说现有的火电资产经过二十年自然使用损耗价值会逐渐减少到零,假设它们都能被清洁发电方式替代,那么二十年以后我们是可能达到碳中和的。这个过程是自然渐进的,而且也是最经济的,历史上的火电资产都还是物尽其用。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转型方式,也将会是调整我们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机会。

  朱云来:我觉得还是要强调一下,政府如果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导向,对于双碳相关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十年里中国已经在大力推进低碳化,促进了比如太阳能产业、风电产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历史过程上,现在可能是具关键性的转折点,如果停止新建火电,可能很快就碳达峰了。在二十年的自然折旧期之后,可能就自然碳中和甚至零碳了,所以确定了这个方向,关键就是坚定地往前走执行好。比如把目标分解,这二十年一年只要建1/20的发电装机替代自然折旧到期淘汰的火电装机就够了。这种决策即使有失误的代价,可能也是比较小的,因为分解为二十份,每年只有5%,这样即便初期有一些试错成本,比如有更好更新的技术出现,使按照现有的光伏储能技术搭建的平台过时了,也很容易在下一年调整为更先进的平台,跟得上产业升级的节奏。要相信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已有的设备还是可以继续用,只是效率偏低一点。第二资金问题,第一个问题想通了,后面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金融本身是对市场收益率、价格信号方向非常敏感的。如果停建火电了,以后买电逐步都会是光电,规模的生产建设光伏发电,会带来规模效应的降本增效,并通过合理定价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分享规模效应收益,进一步会引导投资者意向的变化,哪里投资有收益资金就会往哪些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