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提升大行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

admin 12-19 1
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提升大行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摘要: 专题: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3年12月14-15日在上海召开,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出席并演讲。    黄金老在演讲中表示,我国大银行...

专题: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3年12月14-15日在上海召开,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出席并演讲。  

江苏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提升大行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

  黄金老在演讲中表示,我国大银行在国际竞争力,或者服务于国际金融业务这块,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一是管理风险的能力,银行不仅要管理自己的风险,还要替客户管理风险。

  二是管理资产的能力,我国非金融企业和个人的外币存款比较多,2021年末非金融企业外币存款余额有5245.2亿美元,目前虽然掉了1000亿美元,到2023年10月末也还有4225.8亿美元。需要银行提供更多的外汇理财产品。

  三是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战略,银行应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对东道国作经济、金融、产业、财税等多方面的分析以及风险管理。

  四是境外业务发展的能力,我国提出“金融强国”,金融业不仅要和自己比、还要和国外比,主要还是和国外比。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感谢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提供这样一个参与分享的机会,我也是多次参与本论坛了。既然是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这里我想谈谈“提高大行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这个主题。

  在讲大行的服务能力之前,我想先谈一下新兴小银行的情况。我国从2014年成立第一家民营银行至今,一共开了19家民营银行,在十年时间里,民营银行经历了多重挑战,有GDP增速下行的挑战、有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挑战、有互联网金融政策调整的挑战、有个别中小银行经营失利的挑战、有个别银行股东经营困难的挑战。尽管面临这五重挑战,我国的民营银行还是保持了充分的韧性,截至2022年末,民营银行的总资产增长到了1.8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实现了稳健增长,没有给国家添麻烦,实现了良性发展。

  就我所在的江苏苏宁银行,因为处在江苏,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银行的各项核心指标是比较靠前的。最突出的是成本收入比较低,只有22%,低于一般银行同业10个百分点,使得ROE、ROA等均有上好的表现。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客户数,均居19家银行中的第三位。在江苏的137家法人银行中,江苏苏宁银行也上升到第12位。

  国家组建民营银行的初衷是让民营银行做普惠,十年下来民营银行保持了这个初心,定位基本上是普惠,我所在的江苏苏宁银行,普惠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40%,全国平均比例是9%。江苏苏宁银行累计发放了1000多亿普惠小微贷款,户均9万元,平均借款期限是120天。如果一个生意人借了一笔钱120天,并用这笔借款赚了7%的收益,那如果他一年借三次,每次赚7%,就可以获得21%的收益,远高于他付出的年化利率。随借随还,大大缩短了借款期限,降低了借款人的付息负担。

  民营银行在数字技术应用上走在世界前列。在穆迪、《亚洲银行家》等发布的全球数字银行排名中,微众、网商、本行均名列前茅。

  我国的民营银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得益于四个因素,最重要的是充分运用了数字技术。数据风控、AI等创新技术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了普惠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民营银行运用了这一新技术,实现了有效发展。中国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也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了充分空间。机制创新则是民营银行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快速实现业务创新的基础。再加上股权管理与公司治理的持续完善,使得民营银行在十年间实现了良好发展。

  我国拥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其中仍然有中小银行存在的空间,一些领先中小银行的实践也说明,中小银行也可以做得比较好。

  讲完了中小银行发展的韧性,下面来说说大行。

  我国截至2022年末有3843家银行,其中资产规模在10万亿元以上的有7家,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以下的3449家,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3359家。中国的大型银行非常强大,但从数量上看,银行体系内绝大多数还是中小银行,这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一个特点。

  近些年大银行愈发重视下沉市场,一个表现就是做小微贷款业务。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由2020年二季度末31%迅速上升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39.1%,上升了8个百分点,这些市场份额是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型银行缩减的。大银行的实力强,管理有方,负债成本低,贷款定价低,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现在7家大型银行,有4家都开设了消费金融公司,在信用卡、网络贷款等产品之外,进一步通过消费金融公司挤占下沉市场。

  大行下沉使得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提高了,这是好事情,感谢大银行的努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实际上,大、中、小银行应该服务于多层次金融市场,而不是挤在一个市场里面。

  我国的大银行非常强大,全球前十大银行占了五家。我国大银行在国际竞争力,或者服务于国际金融业务这块,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一是管理风险的能力,银行不仅要管理自己的风险,还要替客户管理风险。如外汇风险,美元汇率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9月份,升值了14%。在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业务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摩根大通2022年末的外汇衍生品合同名义金额有93万亿元,我国五大行加起来不到摩根大通的1/3。总书记到上海,专程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许多中国企业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管理外汇风险的产品,还需要管理黄金、原油、铁矿石等各类贵金属及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的产品,而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一流银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二是管理资产的能力,我国非金融企业和个人的外币存款比较多,2021年末非金融企业外币存款余额有5245.2亿美元,目前虽然掉了1000亿美元,到2023年10月末也还有4225.8亿美元。需要银行提供更多的外汇理财产品。2020年末我国的外汇理财产品规模在180亿美元左右,三年后减少为110亿美元。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能力上的提高程度远远没有其他领域提高的多,有的甚至下降了,一些外汇产品、黄金产品,跟十年前比是下降了。中资银行及其理财子在累计获批的QDII额度中占比仅7%,也能说明问题。

  三是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战略,银行应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对东道国作经济、金融、产业、财税等多方面的分析以及风险管理。媒体经常报道我国电动车企、跨境电商等出海,在国外遭受税务、法律等方面的巨大风险,说明这些企业没有获得有效的咨询服务。如果大银行能提供相应服务,可以减少这些企业的损失。1980年代日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展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日资企业调研分析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等各项情况。

  四是境外业务发展的能力,我国提出“金融强国”,金融业不仅要和自己比、还要和国外比,主要还是和国外比。和自己比的话,我1997年进大行工作时,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是23万亿元,现在一家大银行就42万亿元的规模,已经是金融强国了。和国际比,很重要的一项是看你的境外业务发展能力。大行的境外业务占比还是比较低的,个位数居多。中国银行强一些。

  以上从风险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服务企业“走出去”、境外业务发展能力来看,大行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3年11月全国人大调研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财务顾问、融资结构安排、风险防控、国际市场分销能力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总之,我国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上的能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大银行更做了很大的贡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际金融服务能力应是大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大银行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和组织实力,都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服务能力的条件,会做的很好的。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