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蓝色债券发展持续向好,前景广阔,其规范化问题也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国际上已有的蓝色债券框架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共性及差异,并结合我国蓝色债券框架研究现状提出蓝色债券框架设计原则及构建依据,最后从项目投资范围、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认证及募集资金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蓝色经济 蓝色债券 框架准则
引言
蓝色债券是拓宽蓝色经济融资渠道、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工具,在推动海洋保护、创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目前,国际社会高度重视蓝色债券的规范化问题,进一步构建蓝色债券指引、准则、文件等体系(以下简称“蓝色债券框架”)已形成国际共识。各国政府不断给予支持,部分国际组织及金融机构也主动参与到蓝色债券框架的建立中。我国蓝色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建立蓝色债券框架,对促进我国蓝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海洋强国梦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际社会陆续发布有关蓝色债券框架文件。部分国际组织机构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为核心参考,发布了《蓝色金融指引》《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等重要指引文件,对蓝色债券的发行、认证等过程作出具体规范。然而,我国目前尚未与国际进展同步,蓝色债券发行过程主要参照绿色债券框架体系,未形成独立的框架体系。伴随着蓝色债券的兴起,我国有责任在蓝色债券框架领域继续贡献中国智慧,成为全球蓝色债券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立蓝色债券框架的国际实践
随着蓝色债券的发展,部分国际组织率先关注到其规范化问题,并发布了相关框架政策。2017年,欧盟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联合编制《可持续蓝色经济融资原则》,旨在为海洋环境可持续投资的发展提供指引。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欧盟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联合发布《可持续蓝色经济融资原则宣言》,提出蓝色经济可持续投资原则,引发全球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2021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绿色债券原则》,该原则重点建议等内容也为蓝色债券认证提供了思路,成为蓝色债券框架重要参考文件。2022年,国际金融公司以《绿色债券原则》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构建《蓝色金融指引》,将募集资金使用用途合格清单进一步细化完善。
部分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也开展了蓝色债券框架的研究工作。其中,亚洲开发银行、泰国军人泰纳昌银行(TTB)以及西斯班公司(Seaspan)均基于自身发展理念,建立了相应的蓝色债券框架(见表1)。
随着绿色和蓝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也探索发行了相关的债券原则及指引文件。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版)》,扩展了蓝色经济领域的部分项目范围,为蓝色债券的项目规定提供新的思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陆续修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增添“蓝色债券”标识内容,为蓝色贴标债券的发行提供支撑(见表2)。
在绿色债券框架的引领下,构建我国蓝色债券框架工作逐步开展。但蓝色债券整体的发行、认证等工作缺乏完整性,例如蓝色债券项目包含有关海洋资源、海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项目,但并不足以涵盖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国际社会已发布的蓝色债券文件相比,我国并未单独围绕蓝色债券主题发布相关文件。蓝色债券发行流程仍包含在绿色债券体系中,且仅在少部分制度中体现。我国蓝色债券框架的建立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同时需要借鉴国际框架经验。
国际蓝色债券框架的比较分析
(一)蓝色债券框架之间的共性
1.核心要素具有一致性
国际上发布的蓝色债券框架均在《绿色债券原则》基础上制定,其涵盖的核心要素基本一致,由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募集资金管理及报告四大核心部分组成。其中,募集资金用途包含了符合蓝色债券融资条件项目的分类和描述,并对项目作出具体规定;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部分阐述了有关项目评估依照的政策基础,并对项目评估和遴选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募集资金管理则涉及蓝色债券募集资金的处理方式及分配比例等;报告部分主要包含蓝色债券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涵盖信息披露内容、报告类型、发布时间等多项规定。
2.项目规定保持同质性
在项目规定方面,各框架均采取了先概括性要求、后细分项目类别的形式,同时重点关注项目的环境效益。各框架提出项目要贴合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各框架将项目进行分类,并罗列具体要求。框架对项目的环境效益作出相关要求。环境效益可以体现在节约水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友好等方面,框架提出所有项目均要给环境带来正效应,真正促进蓝色经济健康发展。
3.项目评选流程规范化
为筛选出符合蓝色债券融资条件的项目,各框架对项目评选流程予以规范。首先,不同框架列示蓝色债券认定和评选步骤,使发行人掌握项目完整的遴选过程。其次,框架重点强调了蓝色债券的项目需要符合的政策环境、社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最后,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项目还需要进行更细致化的评估和选择。整个评选流程致力于将蓝色项目的遴选方法量化、透明化、规范化,杜绝类似绿色债券发行者运用不符合标准的项目“洗绿”现象。
4.第三方认证获得共识
《绿色债券原则》与《蓝色金融指引》重点建议债券发行人应在发行前委任外部评审机构对债券展开进一步认证。
遵循上述重点建议,各框架均强调债券框架已获得外部评审的独立意见,并采用第三方认证,确保框架与《绿色债券原则》保持一致。
(二)蓝色债券框架之间的差异性
1.项目范围差异
在蓝色债券支持项目方面,不同框架所涉及的项目范围存在一定差异。《绿色债券原则》的国际认可度较高,并将债券支持项目分为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污染防治、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等十大类别。
《蓝色金融指南》进一步勾画出了蓝色经济项目范围,项目范围更为全面,其在9项类别下又细分40项子类别,使项目达成目标可量化、可视化。
《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涉及项目范围相对较小,重点关注海洋和沿海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领域。
《TTB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中募投项目范围较为广泛、宽松,项目类型倾向于海洋保护。框架在4大类别下细分18项二级目录,还增加了与旅游业相关的投资项目。
《蓝色债券过渡框架》中募投项目主要围绕航运业的发展。
2.项目评选差异
在项目进行评估和遴选过程中,各框架依据的政策及流程存在较大差异。《绿色债券原则》要求发行人应当知悉申请项目在环境效益、风险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其他债券框架以《绿色债券原则》评选流程要求为基础参照,进一步制定不同的流程。
《蓝色金融指南》则主要围绕《绿色债券原则》展开,与其内容保持基本一致,同样要求债券发行人在其框架内阐述对于蓝色相关活动和资产评选的治理措施。
《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及《TTB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均对项目评估作出具体的政策规定。其中,亚洲开发银行运用其2009年发布的《保障政策声明》(SPS),通过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和受影响人员产生不利影响,来促进可持续项目的发展。《TTB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则基于TTB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政策(ESR)来评估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3.资金管理差异
在募集资金管理方面,各框架采取的措施存在一定差异。《绿色债券原则》强调,存续期间需根据合格绿色项目的投放情况对募集资金净余额进行追踪和定期分配调整,使投资者知悉净闲置资金的临时投资方向规划。同时,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可按单只债券单独进行管理或多只绿色债券以组合形式集中管理。
《蓝色金融指南》则依据《绿色债券原则》对募集资金进行管理。
《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强调,在每个季度末,相关子投资组合减少的余额等于该季度内支付符合资格项目的金额。而在此类支出之前,相关的子投资组合将投资于流动性工具。
《TTB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明确提出了收益分配比例。预计在债券发行后12个月内分配至少50%的债券收益,并在发行后24个月内完成100%分配。同时,TTB将自行决定持有或投资其资金流动性投资组合、现金或其他短期和流动性工具。
《蓝色债券过渡框架》将财政部作为募集资金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强调财政部将跟踪出售任何用于合格项目的蓝色过渡债券的实际净收益金额。募集到的资金预计将在发行后36个月内进行分配。
4.信息披露差异
《绿色债券原则》要求发行人提供有关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强调发行人要记录和保留各年度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必要信息,直至募集资金全部投放完毕,并在发生重大事项时及时进行更新。年度报告应包括债券募集资金投放的项目清单、项目简要说明及获配资金金额和预期效益等。
《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明确在债券发行后需要向外界发布的报告种类。这些信息包含了分配及影响报告、合格项目案例亮点及相关的影响指标等。同时,每一笔符合条件的绿色或蓝色项目贷款会有适用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文件。亚洲开发银行也会根据业务政策和战略,在项目执行期间对项目发展有效性和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进行持续监测。
《TTB绿色和蓝色债券框架》介绍了年度报告包括分配报告和影响报告两种,并详细规划了报告应涵盖的具体内容。分配报告应记录分配给符合资格项目的收益金额、未分配收益的金额等5项指标。影响报告应包含绿色和蓝色债券融资或再融资收益的影响、融资和再融资项目的预期和实际影响等。
《蓝色债券过渡框架》提出,公司将根据资金信息流动情况发布报告。在债券净收益完全分配之前或项目有重大进展时,需披露有关资金分配、案例研究及预期影响指标相关的报告。
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国蓝色债券发展持续加速。据万得(Wind)数据,2018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境内已发行超过23只贴标蓝色债券,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53.63亿元,投融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面对我国蓝色债券市场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蓝色债券框架的构建工作亟须加速完成。
(一)我国蓝色债券框架的设计原则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是构建我国蓝色债券框架的设计原则。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首要原则,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完善蓝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激发我国海洋生态产业潜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同时,要推动海洋经济平稳增长,实现人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处理好海洋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时刻保护海洋生态,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逐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我国蓝色债券框架的构建依据
一是借鉴国际经验设立框架。我国可以《绿色债券原则》为基础,参考国际上已有蓝色债券框架,建立初步的框架模型。二是以我国绿色债券体系作为业务指引。我国绿色债券框架体系较为完整,已形成了原则性框架和不同种类债券业务指引相结合的模式。可以采取绿色债券框架体系形成的模式,在制定原则性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种类债券制定详细的指引。三是以社会责任作为蓝色债券框架构建的支撑。持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经济效益,实现人与海洋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蓝色债券框架的建议
1.细化项目投资范围
在符合蓝色经济内涵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国蓝色债券的项目范围。一是在构建蓝色债券项目目录时,可将海洋污染防治板块进行重点规划。二是将海洋装备及船舶改造升级等项目纳入蓝色债券的项目范围内,以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三是运用蓝色债券加速我国粮食资源的新开发、新突破,充实“蓝色粮仓”。
2.统一信息披露标准
统一蓝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及标准,推动蓝色债券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框架内形成注册发行机构与存续期募集资金的信息披露规范和模板,结合绿色债券监管机制,将募集资金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及环境效益等信息披露进行统一。二是重点关注蓝色债券项目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应严格要求发行方定期公开上一年度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项目发展状况,对已建设或运营的建设项目,使用实际运营数据,参考中债绿色指标体系,构建可计算化的债券环境效益评估体系,实现环境效益可视化、可计算化,保证蓝色项目的环保效益落到实处。
3.实施第三方评估认证
设定第三方认证制度,建立认证机构准入机制,提升蓝色债券信息透明度及公信力。一是为进一步规范蓝色债券认定标准,应对外部认证实施强制性要求。目前我国对于发行绿色债券,并未强制要求第三方评估或认证,而对蓝色债券应提高标准,将外部认证作为发行的必要条件。二是建立第三方认证制度,严格规定项目甄别、认证、资质审查等各项流程,并重点关注债券的环境效益,赋予相对应的信用等级。三是在可量化的基础上提供更为专业的评估报告,并呈现蓝色债券项目概况、环境效益、资金使用情况等基本内容。
4.规范募集资金管理
统一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监控资金动向,确保蓝色债券募集资金专款专用。一是设定募集资金分配制度,明确资金的分配周期、分配比例等,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并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二是在存续期间,发行人应定期调整募集资金余额。若募集资金的用途变更,要求变更后的项目同样满足蓝色债券的项目要求。三是指定资金监管行,设定专门的资金监管账户。资金监管行应严格履行职责,对募集资金的拨付到账等任何变动和流向做到有效监控和管理。四是参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对闲置资金进行管理,在不影响资金使用计划且经公司批准的情况下,允许发行人投资如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注: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洋经济强国战略下蓝色金融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体系研究”(23BJY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泮.广西发行蓝色债券的必要性、困境及对策研究[J].广西经济,2022,40(4):34-39.
[2]范彬彬.积极推动我国蓝色债券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22,(23):57-58.
[3]刘景允,仲昭一,吉秋红,等.我国蓝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J].债券,2022,(6):40-44.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2.06.011.
[4]司徒韵莹,彭语涵.蓝色债券发展现状与展望[J].金融纵横,2021,(12):16-26.
[5]韦谊成,刘小瑜.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比较研究[J].银行家,2022,(3):79-83.
[6]杨安澜.《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内容概览与解析[EB/OL].(2022-8-15)http://www.sfecr.com/ydyj/info_375.aspx?itemid=4497.
[7]杨红生,章守宇,张秀梅,等.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思考[J].水产学报,2019,43(4):1255-1262.
◇ 本文原载《债券》2023年11月刊
◇ 作者: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谭小芳 钱薪竹 尹诗璐
◇ 编辑:商瑾 廖雯雯 鹿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