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公司法即将施行,董责险能“爆单”吗?

admin 06-28 4
新公司法即将施行,董责险能“爆单”吗?摘要: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正式施行。新公司法首次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正式施行。新公司法首次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这又给董责险添了一把火。

  事实上,董责险真正开始走入大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康美药业、瑞幸等上市公司造假事件,这几年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加。

  基于市场目前的情况,平安产险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预计2024年底已投保的A股上市可达1400家,即投保率可达约24.8%。  

  国内某大型险企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公司法》作为顶层法律之一,在第193条提及了企业可以采购董责险。对监管和公众来说,主动采购董责险的企业可能会被认为更加重视自身的风控合规和经营稳健,有更好的公众印象。

  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好处还有哪些?当下,董责险的风险评估面临哪些难点?

新公司法即将施行,董责险能“爆单”吗?

  投保明显升温

  董责险全称“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是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及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由保险公司赔偿法律诉讼费用及承担其他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董责险并非一项新险种,2002年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之前国内上市公司投保意识一直不高,董责险仍属小众险种,其真正开始受到公众关注,是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之后。

  在该案中,5名酬金仅十万的独立董事在一审判决中要共同承担3.69亿元赔偿责任,其中两位独董合计需承担1.23亿元,另三位则需承担2.46亿元。这使得市场上一度出现“独董离职潮”。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董责险投保明显升温。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发布拟投保董责险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19家、248家、337家,同比增速分别为205%、108%和36%。

  根据平安产险的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2日,今年发布董责险采购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家数高达294家,较去年6月底增长42.0%,其中有约43.2%为全新采购。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春雷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增长趋势与新《证券法》的实施、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关注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预计董责险的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增长。

  罗春雷表示,董责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需要更加重视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同时,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认识到董责险的重要性,并合理评估公司风险,选择适当的保额和保障范围。

  上述平安产险人士说,随着新《证券法》、新《公司法》等顶层法律的修订以及信息披露规则、要求的持续变革,企业的董事高管在日常履职、信披合规层面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如企业采购董责险,可给自身高管的个人风险提供多一层保护,让其更加安心履行自身职责。

  赔付数据并不多

  事实上,虽然董责险明显升温,但是这些年对外披露的赔偿数据并不多,还略显神秘。

  据可查数据,2023年,共有2家财险公司披露了报告期内的5笔董责险赔付案例,合计赔付约9097万元。

  根据美亚财险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数据,4项“董监高责任诉讼”相关的重大赔付事项,赔付金额分别为3237万元、1065万元、2040万元、2025万元,合计赔付8367万元。

  苏黎世财险披露的报告期内重大赔付事项显示,一项赔付原因为“董监高责任险”的重大赔付事项,赔付金额为730万元。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表示,此次披露的部分保险公司的董责险赔付数据对于推动上市公司积极投保董责险具有积极意义,因为长期以来董责险投保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市场公开赔付案例,上市公司对董责险能否发挥转移责任风险作用信心不足。

  今年5月16日,京东安联保险也披露一则重大事项公告,称其承保的某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及公司补偿保险,被保险人于2019年被起诉,案件于2024年4月达成和解。截至2024年5月14日,京东安联保险赔付抗辩费用及和解金额达到上季度末净资产总额的5%。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一季度,京东安联保险净资产为12.83亿元。根据上述公告提及的比例,其承保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及公司补偿保险,赔付抗辩费用及和解金额应在6400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巨额董责险仲裁最近也有了最新进展。据了解,瑞幸咖啡在上市前曾购买总限额2500万美元的董责险,其中基础层保单保额1000万美元,由8家中资保险公司共保。

  据悉,平安产险作为基础层主承保公司,承保份额为30%,公司采取了分保100万美元、自留200万美元的方案。

  由于对欺诈责任存在争议,最终该董责险基础层保单进入仲裁环节,并已作出仲裁,裁决结果为共保体赔付700万美元,免赔300万美元。对此,平安产险回复界面新闻记者称,公司已经按保险合同和共保协议完成相关理赔事宜。

  有险企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说,仲裁一般是有保密要求的,所以不会选择公开。瑞幸财务造假案涉及的董责险获赔,体现了董责险在保障上市公司及其董事、高管在面对法律风险时的有效性。

  对险企提出更高要求

  董责险投保率上升的趋势,也对险企的承保定价、产品设计、风险评估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平安产险相关人士表示,董责险因涉及公司治理、财务、法律法规及证券合规等属性,故其专业性相对较强,同时也呈现显著本地化属性,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建立独立团队专项投入和经营,方可在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优质且合理的保险服务。

  上述人士说,保险公司需要就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特性、财务状况、管理层经验、股东状态和经营地域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可全面且合理地进行风险评估。要实现前述的专业能力,保险公司应集中管理及经营相关业务,这样才可获得专业知识和理赔经验的积累。

  罗春雷表示,随着上市公司对董责险需求的提升,险企需要扩大承保范围,提高承保限额,以满足市场需求。

  他进一步表示,险企需要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定制化程度。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状况和需求各不相同,险企需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董责险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另外,董责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其风险较高,险企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确保稳健经营。

  也有险企人士建议,险企可以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加强合作和联动,共同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风险管理和法律服务,推动董责险市场的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