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北部湾事件(北部湾事件纪念章)

admin 2022-11-23 19
北部湾事件(北部湾事件纪念章)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是北部湾事件?2、...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北部湾事件?

请参考百度百科

北部湾事件 又称东京湾事件。美国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又称东京湾)制造的战争挑衅事件。1964年7月底,美国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宣称美海军遭到挑衅。3日,美总统 L.B.约翰逊宣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4日,美国宣称美军舰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袭击,即所谓“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5日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义安、鸿基、清化等地区。7日,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是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推行逐步升级战略,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标志。

1964年,美国借口越南北方舰艇对美国军舰进行了攻击,蓄意制造了一个北部湾事件。美军派出由四五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战斗群,耀武扬威地停泊在南海上。他们天天出动数百架飞机,在对越南北方实施轰炸的同时,加紧对我中南地区、非凡是海南岛上空的渗透侦察。美军倚仗装备的先进,吹嘘在东南亚无人可以匹敌。

1965年4月 9日8时许,我警戒雷达在榆林正南110公里处,发现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国4架F-4B型鬼怪式战斗机,朝我领海线内飞来。担负战斗值班的大队长谷德合与战友们驾驶4架歼-5型战斗机,呼啸着飞向作战空域。

谷德合和战友们与敌机斗智斗勇。谷德合忽然听到护尾器发出刺耳的尖叫声,转头向后观察,发现一架敌机已跟踪上来咬尾,便立即命令4号机作战术动作脱离。4号机非常冷静地一个急转弯摆脱敌机,使咬尾的敌机一下子冲到了他前面,紧接着又来个倒扣,将瞄准距光环紧紧套住敌机。

这时,隐藏在4号机后面的另一架敌机赶上来,妄图支援他的难兄难弟,慌忙按下导弹发射按钮。就在导弹射出的一刹那,4号机忽然一个跃升。导弹从4号机的机腹下闪过一道白烟,像长了眼睛似地不偏不倚正中前面美军自己的飞机。万米高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机顿时起火冒烟,坠落在海南岛的西海岸边上。眼瞅着自己的伙伴命归黄泉,敌人气急败坏,连连向我发射导弹攻击,但均在我机腹下穿过爆炸。无奈,敌机只好没精打采地离去。

这次空战创下3个第一:

第一次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与美军性能最好的飞机交战。

第一次在同温层与美军飞机作战。

第一次与美国带导弹的飞机作战。

在17分钟的战斗中,敌机共向我发射6枚麻雀Ⅲ型导弹,而我方严格执行上级对敌不首先开炮的指示,未发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却使美机击落了自己的同伴,创造了我军空战史上以劣胜优的一大奇迹。

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和国际斗争形势的策略需要,空战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祖国领空不容侵犯》的社论,但对这次空战的实况却始终没有公开报道。这段空战秘闻也就深深地埋藏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真相大白

1994年4月16日,已经离休的谷德合忽然接到海军政治部联络部打来的电话,请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京海军第一招待所。原来美国国防部派来了一支由5人组成的特遣队,专门调查1965年4.9空战详情,寻找当年失踪的飞行员。

4月19日上午,会晤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双方互致问候后,美方特遣队队长科英首先开口道:在那次不愉快的对抗中,我们有一名飞行员找不到了。能否请你谈谈当时的情况?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谷德合对空战过程作了尽可能具体的介绍。没料到科英忽然发问:你当时在空战中,有没有看到飞机上掉下来什么东西?谷德合微微一愣,但霎时就明白了对方提出这个问题的真实用意。

噢,假如我没记错的话,那天是复杂气象,云层很厚。飞机被你们自己的导弹击中时我看到了,但飞机掉到云层里以后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谷德合坦诚、巧妙的回答十分出色,没有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

原来如此,科英两手一摊,耸耸肩说道,很遗憾,那天是因为我们的飞机误入了你们的国土。

谷德合闻听此言,当即脸色一沉,义正词严地说道:不对!你们这是有意的挑衅。假如是误入,为什么头一天派出两架飞机来试探?那天碰到我机拦截为什么还不退出,却向我方接连发射6枚导弹?谷德合有理有据的发问,直逼得科英哑口无言。

随后科英又自我解嘲地狡辩说:当然了,我们的飞机比你们的强,但你们的飞机转弯性能好。

谷德合反驳道: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因为人的因素你没有考虑进去。我们这些飞行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取得胜利是以我之长、击你之短,是靠正义和勇敢。

科英似有所悟地点点头。谷德合随即反问道: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当时的情况?

嗨,别提了!科英把手往上一扬,边比划边说道,那天我们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时候,就不小心摔了一架......听完科英的介绍,谷德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神情。科英介绍的这段意外插曲,无疑为这次原本就很罕见的空战,又增加了一道更加传奇的戏剧性色彩。

3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战斗功臣谷德合当年收藏的一些关于这次空战的资料,其中有一则是日本一家通讯社的报道:中国说打掉了美国一架飞机,美国说打掉了中国一架飞机,究竟是谁打掉了谁,现在还是一个谜。

今天,这个谜真相大白了。事实正告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侵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来源:西陆

1 曾是美国海军主力的F-4"鬼怪"战机

2 歼5是中国制造成功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跨入了喷气时代。

3 F-4"鬼怪"战机发射导弹

美国为什么打越南,理由是什么 ?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这些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国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岛。中南半岛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极具影响的胡志明还与共产党有直接的联系,美国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国政权被由苏联操控的政治机构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即48-2号报告。该报告使美国坚定地建立了“防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政策,这份文件建议“对法属印度支那应给予特别的注意”。

1950年和1952年,从遏制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先后出台了《美国对于印支的立场 》和 《美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和行动方针》,认为印度支那冲突是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根据这两个文件的建议,美国有责任在东南亚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在中南半岛的法国人,阻止共产党进一步扩张,以保护美国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使用 “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术语,以说明阻止中南半岛“沦陷”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形式——“局部战争”。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4年决定向吴庭艳的南越政权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的发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尔共任命了300多人为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顾问团成员,在以后几年中,美国驻越军事援助顾问团在训练、装备南越军队并向其提供建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时期, “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更是美国对越政策和全部冷战战略的指导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东南亚的柱石、拱顶石和提防要塞”。声称如果“赤色浪潮”淹没了越南,东南亚国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约翰逊时期,美国政府主张应当不断加强对印度支那,特别是越南的干涉和渗透。1960年1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继承了哈里·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位总统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战争的政策。

背景

越南在1885年至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大日本帝国趁法国战败占领法属印支,维希法国殖民政府仍然运作但其权力被当地的日军悬空。1945年二战结束前,日军发动三九政变解散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改建傀儡政权越南帝国,保大帝为皇帝,以及柬埔寨王国及寮王国等日本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3天后,中华民国国军及英军分别进驻了越南北部及南部将当地的日军缴械。1945年9月底英军撤离越南南部,并归还原本的殖民者一法国。

1946年5月中华民国国军撤出越北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世称“北越”。法国则挟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

法国为重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北越和法国以及其傀儡政权越南国进行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又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法国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控制西贡、河内等主要城市,但广大农村已经落在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游击队手中。

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北越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

战事结束后,双方开始和平谈判,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1954年7月21日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北越、南越、柬埔寨、老挝九国外长,达成协议,称为《日内瓦协定》。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统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

《日内瓦协定》内容重点是:法国撤出越南,并承认越南、柬埔寨、老挝为独立国;以北纬十七度为界,分割南北越南;南北越为中立国家,不得与任何国家缔结军事同盟,不得进口军火,不得依附任何集团国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实行普选,由普选再统一南北越。

按照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却没有举行。同时北方也没有同意进行选举。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半岛一样。

后来只有法国和北越签署这个协议。法国撤出印支三国之后,美国为了阻止北越的共产党势力向南越扩张,全力支持吴廷琰在南越建立反共政权,打算围堵共产党,1955年,吴廷琰在西贡发动政变推翻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国,世称南越,政权更动下选举机会渺茫。

面对西方国家再度来越南长期驻军,主张赶走西方势力的北越更获得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等共产势力的支持,武装冲突升级似乎在所难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越南战争

请问越南战争是怎么开始发生的?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北部湾事件的殖民地北部湾事件,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越共在北方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北越”)。此后,越共和法国进行北部湾事件了长达9年北部湾事件的法越战争。1954年,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北部湾事件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 转自铁血社区 ]

1959年,越共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由越共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到1961年,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美军战斗部队开始进入越南。1964年,北部湾事件之后,美国正式介入越南内战,致使越南战争不断升级。

1973年,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至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详细请看参考资料

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越南战争的怪生物

1964年,美军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矛盾愈加激化。这一年的8月2日,美国第七舰队“马多克斯”号驱逐舰为收集情报,驶入了北部湾,随后被北越发现,双方进行了一场“火拼”,“_多克斯”号击沉了一艘越南鱼雷艇后,成功突围。尽管当时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美国总统依旧命令“马多克斯”号继续返回北部湾巡逻,与此同时,为确保安全,又让“特纳”号驱逐舰一同前往。

8月4日,一场风暴袭来。天空乌云密布,海浪汹涌,两艘驱逐舰的船员异常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观察着环境里的异常。北越海军随时可能会偷袭,船员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即便天气如此恶劣,他们丝毫也不打算放松警惕。

他们的谨慎很快被证明是正确的。“马多克斯”号的声呐探测器检测到了20多枚鱼雷,船员们还看到了漆黑的海面上出现了光亮,那是北越海军鱼雷艇驾驶舱的灯和他们的探照灯!“特纳”号驱逐舰上的船员们还发现有两艘鱼雷艇正在从北面快速驶来。

情况危急,警报声响彻夜空,两艘驱逐舰的舰长一边指挥船队躲避敌军袭击,一边下令立刻开火还击,这场战役持续了数个小时,美军一共向敌军发射了650枚炮弹和5枚深水炸弹。

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北部湾事件。

可以说,北部湾事件是越南战争全面升级的导火索,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美国军舰眼中的偷袭可能只是一场闹剧。

一个证据是如果一场战役打响,双方人员或者设备受损是必然的。但美军的两艘驱逐舰向敌军发射炮火数小时,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一艘受损的敌军鱼雷艇,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两艘美军军舰也“毫发无损”,没有被任何鱼雷击中。

那么,两艘驱逐舰船员观测到的鱼雷和亮光又该如何解释呢?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美国杜撰出来的,只是发动越南战争的借口,不过,从当时两艘驱逐舰的通讯记录上看,当晚军舰的声呐确实检测到了鱼雷大小的物体,海洋表面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发光物,只不过这些物体表现得有点“怪异”,它们不像被发射的鱼雷,会直线前进,而是可以忽东忽西,有的时候还能漂浮在船下方,似乎能自己决定方向。根据这一描述,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找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推手——海洋生物火体虫。

火体虫是一种浮游动物,喜爱生活在热带或者温带温暖开阔的海域中,北部湾也是这些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们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个体不过几毫米长,但是它们是一种群居动物,上千只火体虫会由一种凝胶状的物质黏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浮游动物部落。当这些火体虫进食时,会吸入包含浮游动物的海水,随后会将海水以喷射流的形式从身体的另一端喷出,这一推力会推动着火体虫缓慢前进。

在体型上,一群火体虫的大小一般和鱼雷差不多,能产生相同的声呐图像,虽然火体虫部落的游动速度比鱼雷慢得多,但它们感觉到危险时,也会以惊人的速度移动。

另外一点是火体虫也会发光,在感觉到外界的干扰时,每只单独的火体虫都会发出明亮的淡蓝色光,这些光非常明亮,附近的其他火体虫发现同类发出的光芒时,一般也会做出回应,同样释放出光芒。

想象一下,在局势异常紧张的夜晚,如果你是当时美军军舰上的船员,当你看到声呐图像上显示着鱼雷状的物体,周围海水中又有发光物体,你是不是第一反应也是猜测敌人在偷袭?并立即告诉你的指挥官这一信息?即便最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也不敢去告诉指挥官真实情况。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