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十年来首次换帅,植田和男正式就任日本央行行长

admin 04-10 2
十年来首次换帅,植田和男正式就任日本央行行长摘要:   十年来首次换帅,植田和男正式就任日本央行行长  来源:华尔街见闻 赵颖  刚刚上任的植田担任着“全世界最艰难的央行职务”:既需要带领日本退出YCC政策,又需要可持续地实现2...

  十年来首次换帅,植田和男正式就任日本央行行长

  来源:华尔街见闻 赵颖

  刚刚上任的植田担任着“全世界最艰难的央行职务”:既需要带领日本退出YCC政策,又需要可持续地实现2%通胀目标,更要保证日本金融环境稳定。

  以超宽松政策执掌日本央行十年的黑田东彦谢幕,植田和男接棒出任第32任日本央行行长。

  4月9日,现年71岁的植田和男正式开始了其为期5年的任期,成为日本央行史上首位经济学家出身的行长。

  然而,刚刚上任的植田就担任着“全世界最艰难的央行职务”:既需要带领日本退出YCC政策,又需要可持续地实现2%通胀目标,更要保证日本金融环境稳定。

  在植田领导下,日本经济的潮水将流向何方?金融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冲击?

  师从费希尔 史上首位“学者型”行长

  2月初,植田和男被提名为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的消息传出后,市场集体懵了。这一名字鲜有被提及,有分析师感叹道,“除非你过去二十年里一直活跃在市场上,否则你不一定熟悉这个名字。”

  植田和男曾担任日本共立女子大学经济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1974年,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研究活动,师从前任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值得一提的是,费希尔堪称美国财经界的“孔夫子”,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等皆是他的门生。

  植田的提名,让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派再次成为万众焦点。麻省理工学派着眼于现实,费希尔曾表示,MIT讨论的重点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经济学”。

  此后,植田多活跃于日本学界,而植田“意外”提名行长令市场震惊。一直以来,日本央行行长一职都由央行内部和财务省的官员担任。不过。“局外人”的身份令市场认为他能够理性判断如何重整政策。

  鹰鸽难辨 着眼于现实的“平衡派”

  除了纯正的学术背景,植田还拥有一段作为日本央行董事会成员的经验。1985年-1987年间,植田担任财政部财政和货币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官员,并于1998年时被任命为日本央行审议委员,并在该职位上工作了7年。

  在担任审议委员期间,他帮助日本央行引入了前瞻性指引并在宽松政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的植田可以算是“鸽派”;但到了黑田东彥担任行长时,植田发文就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作用表示担忧,这时的植田似乎又变成了一个“鹰派”。

  在2月份举行的首次提名确认听证会上,植田表示,自己最大责任是在适当时候作出正确政策决定,无论是朝着正常化方向转变还是继续实施刺激措施。

  Ichiyoshi Securities 首席分析师、前日本央行官员 Nobuyasu Atago对植田评论称,不应把植田归类于“鹰派”或贴上“鸽派”烙印,他是一个着眼于现实并寻求最佳政策决定的人。

  三重压力:YCC退场、可持续通胀、金融稳定

  新官上任的植田就面临着“YCC退场、可持续通胀、金融稳定”三重压力,因此被媒体评论为“全世界最艰难的央行职务”。

  植田首先要解决的挑战是平稳退出YCC政策,在去年全球加息潮中,日本央行压力与日俱增,“寡妇交易”卷土重来,不断冲击YCC区间上限。去年7月,植田和男曾表示“需要在未来合适的时机认真考虑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的出路”,但也要避免仓促进入紧缩货币政策。

  分析认为,植田和男领导下的日本央行将于4月进一步扩大收益率曲线目标区间,并6月或7月彻底结束极宽松货币政策。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可能会一次性完全退出YCC政策,中金认为YCC的退出大概率或是一次性完全退出,而非渐进式。

  除了YCC退场外,通胀也格外棘手。日本2月核心通胀率同比上涨3.1%,但是为“输入型通胀”压力,并非是物价本身坚挺。植田此前表示,距离日本央行2%的目标仍很漫长,建议将“短期内实现”改为中长期目标。

  此外,此前黑田东彦将宽松政策贯彻到底,如今日本央行政策稍有变动,全球金融市场就会为之一颤。

  有分析预警称,全球市场甚至是经济走向都可能迎来“地震般的转变”,因为过去十年超宽松货币政策将价值3.4万亿美元的日本国内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现在这笔资金将回流日本。

  关注植田“首秀”

  在周日正式出任行长后,植田料将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先举行会晤,然后在北京时间周一下午18:15左右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或对是否有意转变政策有所暗示。

  此外,植田上任后的第一次日本央行政策会议也值得关注,该会议将于4月27—28日举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