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多部委密集调研稳经济 宏观政策有必要延续扩张基调

admin 昨天 1
多部委密集调研稳经济 宏观政策有必要延续扩张基调摘要:   作者: 祝嫣然  3月份CPI、PPI双降以及核心CPI低迷,市场上关于“通缩”的担忧加剧。  有分析认为,通缩趋势正在快速显性化,CPI年内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也有专家指...

  作者: 祝嫣然

  3月份CPI、PPI双降以及核心CPI低迷,市场上关于“通缩”的担忧加剧。

  有分析认为,通缩趋势正在快速显性化,CPI年内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也有专家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当前物价低位运行判断为“通缩”,随着消费需求回升,发生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需求不足和预期不稳仍是主要矛盾。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扎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巩固拓展向好势头,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近期,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宏观经济主管部门密集调研,接连召开经济形势地方、行业协会、专家座谈会等,围绕当前经济运行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听取意见,稳经济政策有望上新。

  专家认为,我国宏观政策有必要延续扩张基调,着力于改善预期和扩大内需,以提振消费为抓手,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链条。避免预期转弱长期化,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夯实房地产市场复苏基础,防止经济陷入通缩风险。

  “通缩”担忧加剧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走弱等因素影响,3月份CPI同比上涨0.7%,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1%以下。PPI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已连续6个月收缩,且跌幅连续3个月扩大。

  机构分析,社融信贷数据与通胀数据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矛盾,揭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内生结构性问题可能较为突出,值得警惕。低迷疲弱的通胀数据表明生产端的旺盛并未有效转化为实际需求。当前及后续一段时期的政策导向应是,在稳定企业端的同时,继续突破消费端。

  中金公司指出,通缩包含但不止包含物价放缓,还要结合“两个特征、一个伴随”(物价持续全面下降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以及伴随经济衰退)来判断,当前物价下降既不全面亦难持续,货币供应创新高,经济已步入复苏。目前物价放缓主要是基数、输入性和成本驱动的,而新增因素已企稳回升,代表内生需求的金属与服务价格亦上行,且服务涨幅和大城市贡献或未完全在CPI中体现。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通缩一般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下降持续时间需要超过一定时限,比如半年以上。他分析,参考上述标准,我国出现通缩的可能性较小,一方面,CPI同比涨幅和PPI同比涨幅在二季度触底的概率较大,尤其是PPI增速较低,所以不排除综合通胀指数短暂为负的可能,但综合通胀指数不会持续两个季度及以上,预计会随着CPI和PPI的回升而走高。另一方面,如果剔除高基数和能源食品等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核心CPI已经企稳回升,预计随着服务业的持续恢复,核心CPI还会走高。

  稳经济政策有望上新

  在经济恢复的关键期,国常会相关部署释放出进一步稳经济的信号。聚焦稳预期强信心,预计相关部门还将陆续出台新举措,稳经济组合拳将持续发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先后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地方、行业协会、专家座谈会,围绕当前经济运行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等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

  财政部日前也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财政形势,听取专家对做好当前及下一阶段财政工作的政策建议。

  工信部也在积极部署新一轮稳增长,密集调研工业企业,接连召开重点工业大省座谈会、部分工业企业座谈会、重点行业协会座谈会等,细化稳增长举措,在挖掘政策潜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强企业培育、加力助企帮扶、强化监测调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经济运行全面好转。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发布的报告认为,鉴于制造业投资承压增长、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和出口趋势性回落,消费反弹和基建投资将成为后续经济复苏的两大支撑。我国宏观政策有必要继续着力改善预期和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防范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通缩风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