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央行周学东:外界对硅谷银行事件存在两个误解

admin 04-14 1
央行周学东:外界对硅谷银行事件存在两个误解摘要:   以下为周学东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的详细分析。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分析及启示  文| 周学东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宣布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和2...

  以下为周学东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的详细分析。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分析及启示

  文| 周学东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宣布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和2008年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硅谷事件引发连锁反应,震动全球金融市场,也引起金融界和科技创新领域极大的关注。

  外界对硅谷银行事件存在两个误解

  我们研究发现,这里存在两个误解:第一,硅谷银行倒闭,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而是因为客户挤兑引发流动性危机;第二,硅谷银行倒闭,与硅谷银行支持科创企业,以及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无关。

  事实上,2020年前,硅谷银行经营模式以投贷联动为主,其经营管理、盈利性和资产负债是完全健康的。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早期为普通商业银行,1990年后随着硅谷高科技产业兴起,逐步聚焦于向高科技初创企业及相关私募股权/风险投资(PE/VC)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已帮助约3万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实现融资,与全球逾600家VC、120家PE建立业务联系,在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投融资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50%。

  为解决银行对初创企业贷款的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硅谷银行开创了以投贷联动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具体分三种:

  一是“贷款+认股权证”。1990年后,硅谷银行创新应用“认股权证”抵补信贷风险,即在为企业发放贷款时,要求免费获得一定比例的认股权证(通常为企业总股本的1%-2%),当企业上市或并购时获取权证收益。

  二是“贷款+子公司投资”。1999年后,美国允许混业经营,硅谷银行拓展投贷联动方式,即通过设立子公司(SVB Capital)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可直接投资于企业或PE/VC机构,由此可为企业提供股债综合融资服务。

  三是贷款给PE/VC机构,间接支持企业。2012年,为适应美国沃尔克规则监管要求,硅谷银行从PE/VC机构撤回部分权益资金,转而以过桥贷款等方式加大对PE/VC机构的信贷投放,解决PE/VC机构在对企业投资或并购时的临时性资金短缺问题。

  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第三种,即贷款给PE/VC机构。2019年硅谷银行贷款余额332亿美元,从贷款结构看,一是一半以上的贷款基本以过桥贷款方式投向PE/VC机构,占比53%,以PE/VC投资者的付款承诺为担保(Capital Call Lines of Credit)。二是投向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公司的贷款占比31%。三是私人银行客户贷款占比10%,即给PE/VC和企业高管个人贷款。

  投贷联动模式风险低于传统银行

  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风险远远低于传统银行。

  硅谷银行2001-2019年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和12%左右,分别高出行业0.2和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常年处于1%以下,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2019年,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中,对PE/VC机构的不良贷款几乎没有,信用风险主要产生于投资者依赖贷款,但因其良好的优质企业识别和贷后风险管理能力,不良率也很低。投资者依赖贷款的不良率为0.7%,其中早期、中期、后期阶段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0.7%、1.6%、0.4%。

  此外,硅谷银行认股权证收益能够较好地抵补信贷损失。2011-2019年,硅谷银行贷款坏账共核销5.2亿美元左右,而其认股权证收益达5.6亿美元,其中,2019年硅谷银行贷款坏账核销9260万美元,投资者依赖贷款坏账核销8482万美元,认股权证收益达1.38亿美元。

  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风险小的四个原因:

  第一,“投”“贷”业务风险隔离。硅谷银行投贷联动模式一和模式二直接涉及对企业的权益投资。模式一中认股权证为免费获取且可根据实际交易价格选择是否行权,投资损失十分有限;模式二中集团通过设立子公司“SVB Capital”专门从事母基金和直投业务,资金来源为自筹,与硅谷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隔离。

  第二,信贷风险控制严格。首先,硅谷银行不涉足不熟悉的领域,大量贷款为风险极低的过桥贷(投贷联动模式三),潜在风险较大的投资者依赖贷款占比仅为10%左右。其次,聘用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经验的人才,并与PE/VC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借助PE/VC的识别能力筛选优质企业,通常只向受到PE/VC资助的初创企业提供一定比例(PE/VC投资额的1/4左右)的贷款。

  第三,要求企业和PE/VC机构在硅谷银行开户,有利于监控企业现金流,确保还款能力。

  第四,要求企业将知识产权质押,并接受第一位受偿顺序条款,以最大限度减少贷款潜在损失。

  硅谷银行倒闭与投贷联动模式无关

  我们研究得出的第二个重要结论是,正是2020年后硅谷银行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在资产端配置大量长期资产支持证券(MBS)和国债等非信贷资产,同时未受保存款比重过高(91%),最终才导致流动性危机的发生,与科技型贷款和投贷联动模式无关。

  2020-2021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实施零利率与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科技行业与风险投资迅速扩张,硅谷银行获得大量存款,经营模式偏离原有投贷联动模式,资产主要转向证券投资,配置大量长期债券;2022年,由于宏观环境变化,加上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大幅加息,科技行业与风险投资萎缩,硅谷银行存款持续流失,同时债券价格下跌使其资产大幅贬值、变现困难,最终因流动性危机而破产。

  2020-2021年,在宽松政策下,硅谷银行经营模式发生很大的转变:

  负债端,短期存款占比大的问题加剧。疫情初期,在美联储宽松政策刺激下科创行业迅速发展,2021年风险投资达到创纪录的3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硅谷银行同期获得初创企业和PE/VC机构大量资金流入。2021年末硅谷银行存款规模达到1892亿美元,较2019年末增长2倍,其中无息存款占比67%,货币市场存款占比29%,计息支票和储蓄账户存款占比3%,定期存款占比不足1%,相比2019年的存款结构基本无变化。

  资产端,转向证券投资。面对大规模流入的存款资金,硅谷银行难以靠贷款快速承接,转而配置大量长期证券。这些证券投资以抵押支持债券(MBS)为主,其次为美国国债,2021年末分别为1000亿美元、160亿美元左右;收益率处于2%以下,但期限较长,持有到期债券(主要为MBS)的久期为4.1年,可供出售债券(主要为美国国债)的久期为2.4年。硅谷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动。2021年末,硅谷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为31%,较2019年下降16个百分点;同时,证券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为61%,较2019年提升20个百分点,利息收入中证券投资的贡献率达到57%,超过贷款贡献率。

  2022年3月后,在紧缩政策下,硅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暴露。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国科创行业收缩,风险投资同比下降30%,初创企业和PE/VC机构持续消耗资金或转移至收益更高的地方。硅谷银行存款大多超过25万美元的偿付上限,其中未受保存款占比高达95%,在风险发生时存款极易抽逃,加剧对硅谷银行的挤兑。2022年末其存款较3月的高点(1980亿美元)减少250亿美元,其中无息存款减少450亿美元、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同时,加息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价格下跌,2022年末账面浮亏高达175亿美元,超过其160亿美元的资本权益,处于短期无法变现或变现即承担巨额损失的境地。

  流动性风险暴露引发挤兑导致破产。2023年,美联储继续加息,硅谷银行存款流失进一步加剧,3月9日公告拟采取一系列举措补充流动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包括以亏损18亿美元的代价出售210亿美元债券,增加150亿美元定期借款,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等。这引发市场对其流动性不足、财务亏损的担忧,恐慌性抛售硅谷银行股票,当天股价下跌60%。同时,PE/VC机构提醒被投企业将存款转移,一天之内挤兑420亿美元。3月10日,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总体来看,硅谷银行破产也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从监管政策看,2018年后美国出台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从货币政策看,美联储本轮加息节奏过快,对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巨大,利率不稳定引发长期资产价格大幅变动。这些因素基本与科创融资服务无关,更与投贷联动业务无关。

  因此,不能因为硅谷银行事件就否定了硅谷科创金融模式,应继续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包括投贷联动模式在内的创新实践,但应避免客户结构单一,并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在监管方面,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尤其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测;在货币政策上,应坚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灵活适度,避免大起大落,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引发金融机构因价格调整带来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来源:新金融联盟NFA)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