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美联储“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admin 06-21 1
美联储“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摘要: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炎热夏季来临之际,美联储不仅在给持续1年之久的加息之路“降温”,也给未来加息之路埋下了更多的“谜团”。6月,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将联邦...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炎热夏季来临之际,美联储不仅在给持续1年之久的加息之路“降温”,也给未来加息之路埋下了更多的“谜团”。6月,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至5.25%。对比过去,此举“鸽”意明显:自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启动本轮加息以来,其连续加息10次,累计幅度更是高达500个基点,其中不乏连续75个基点的激进加息。但与此同时,6月例会最大的变化在于点阵图大幅上调,美联储给出下半年再加息两次的指引,此举却又“鹰”气十足,毕竟之前市场预计美联储未来顶多再加息一次,甚至可能不再加息而会转为降息。

  由于美联储在6月“鸽”“鹰”立场不太明确,投资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读:美联储利率期货加息预期基本没有改变——市场仍旧认为年内大概率只剩7月一次加息。美股等风险资产迎风走高,以标普500指数为例,自去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标普500指数一路暴跌。但截至6月16日收盘,该指数已连续5周实现周线上扬,报4409.6点,不仅收复加息期间的全部失地,还较加息前高出3.4%。除此之外,6月例会后美债利率下行、美元走弱等现象再度显示,市场对美联储“鹰”派的点阵图指引并没有当真,他们认为美联储只是通过“鹰”派喊话来打消市场对年内降息的预期,实际上可能并不会在加息道路上走得那么远。

  的确,美联储在6月既“鸽”又“鹰”的做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美联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目前来看,美联储可能是以暂停加息“以时间换空间”,如未来通胀持续放缓,美联储可能会有更多时间“按兵不动”。但如通胀黏性增强,且美国经济能够避免衰退、美国银行业风险减小,美联储则可能会在未来获得更多加息空间。

  从美国通胀来看,通胀数据放缓但黏性犹在使得美联储进退两难。美联储激进加息已经将利率推升至16年来最高水平,但最新数据显示,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4%,增幅虽然比4月大幅下降0.9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通胀目标。与此同时,5月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长5.3%,增幅仅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显示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通胀仍显黏性,也从侧面显示出当前通胀局势仍旧严峻。

  从美国经济和美国金融市场来看,目前两者虽然颇具韧性,但在大幅加息导致银行业危机悬而未决、金融环境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等背景下,美联储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自去年以来,伴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市场对大幅加息对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心存担忧。进入2023年,在美国硅谷银行引发美国银行业动荡、通胀居高难下以及债务上限危机重现之下,各界对美国即将在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的预测此起彼伏,他们预测美联储激进加息将导致今年美国企业裁员增加,就业市场会在今年年初开始收缩,随后全年失业率会不断上升,失业率将飙升至5%到5.5%左右。但从最新美国经济的先行指标来看,当前私人消费、经济景气度、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总体保持较强韧性。然而,毕竟加息的影响有时滞性的特点,这意味着即便当前的美国经济数据也许并没有发出信贷显著收紧的警示,但加息的累计效应正处于逐步传导到影响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美联储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大幅加息后的美国经济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状况。

  综合来看,美联储未来的加息之路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横向来看,全球一些国家央行采用暂停之后继续加息的现象并不罕见。最近的例子就是,加拿大央行在3月和4月暂停加息之后,意外在6月重启25个基点的加息;澳大利亚央行也在4月暂停加息之后,5月和6月选择连续25个基点的加息。这些举动因为都超出市场预期,继而引发了投资者的不安情绪。纵向来看,美联储也曾采用过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美联储从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累计加息175个基点,将利率从4.75%抬升至6.5%;但期间曾两次暂停后再重启,且最后一次加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因此,考虑到美国通胀未来一段时间仍有黏性,市场不敢低估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决心,如美国经济和美国金融市场持稳,美联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加息动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