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日本银行能避免采取大规模市场介入措施吗?

admin 07-05 1
日本银行能避免采取大规模市场介入措施吗?摘要:   作者: 黄亚南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9日,日元汇率再次跌破145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大规模市场介入发起者的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即时指出,日本不会坐视日元急速...

  作者: 黄亚南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9日,日元汇率再次跌破145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大规模市场介入发起者的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即时指出,日本不会坐视日元急速地贬值。所以,很多市场关系者认为日本金融当局有可能再次进行大规模市场介入。

  不过,这时候,日本负责操作市场介入的日本银行总裁植田和男并不在日本,而是在葡萄牙度假胜地辛特拉参加欧洲央行举办的央行论坛。植田并没有立刻去指挥市场介入,反而指着一起参会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和英格兰银行总裁开玩笑地说,这3个人是日元贬值的罪魁祸首。因为他们领导的欧美金融当局所采取利率政策是日元贬值的原因。

  虽然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但植田总裁显然不是对这3个人发泄个人的怨气,而是再一次指出了最近一段时间日元贬值的原因。2020年以后,美联储积极推销宽松政策,虽然刺激了美国的经济,但也造成了极度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联储急转弯,开始不断地上调利率。这一政策实施后,因为利差关系,美元汇率迅速走向坚挺。欧洲也随后跟进,开始加息,只有囿于安倍经济学的追求而难以加息的日元不断下跌。2023年6月,美联储没有加息,日元汇率也趋于稳定。但由于美国的一些经济指标表现得不错,美联储担心通货膨胀不能治理,所以就宣布7月以后还有加息的可能。而欧洲央行也宣布坚持升息的政策。这样,贬值的压力又落到了日元这边来了。

  虽说欧美“3人组”是日元贬值的原因,但其中的因素还应该包括植田自己。为了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日本政府推行了长期的负利率政策。然而安倍经济学追求的物价提升2%的目标却一直没有实现,所以,日本银行不能跟随美联储一起提升利率。由于去年国际形势的突变,日本银行也开始尝试改变利率政策,尤其是在今年4月,日本银行总裁换人,市场期待新总裁能采取新的政策,不想植田新总裁却继承了黑田的异次元金融宽松政策。那样,市场也就预期美日之间的利差会继续扩大,日元的贬值也就不可避免了。

  但是,从日本称现在这样的日元贬值是坏的贬值上就可以看到,日本并不欢迎这样的日元贬值。去年9月在日元汇率突破145日元兑换1美元的时候,日本金融当局就分三次进行了大规模市场介入。然而,今年在日元汇率再次突破同样的大关时,却没有看到日本金融当局的行动。这是因为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政府大规模市场介入,主要目的是抑制汇率的急剧变动,讲究效果,所以,必须正确判断介入的必要性、时机和规模,稍有差错,将会失去介入的意义。去年9月第一次介入后,没有立刻扭转日元贬值的趋势,不得已日本又实施了两次介入。可以说,日本金融当局也很难做介入的判断。虽然这两个月来,日元贬值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每天的变化幅度并不是很大,这是与去年不同的地方,也让日本的金融当局产生了这时候大规模介入是不是属于过分措施的认识。

  去年因为能源价格的飙升导致日本国际贸易出现大幅赤字,这使得日本当局有了比较充足的市场干预的理由,但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下降,而日本企业也成功地把因为日元贬值而多支出的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方面来,物价的上涨符合政府的希望,所以,也使得日本金融当局没有感到市场介入的紧迫性。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要进行市场介入还必须得到美国的默认,得不到美国的默许日本是不敢擅自进行市场介入的。由于欧洲各国与美国的利差开始缩小,所以今年美元坚挺的态势不如去年,市场普遍认为现在日本很难得到美国的默许。如果日元汇率维持在145日元水平的话,日本的大规模市场介入恐怕难以落实。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导致日本金融当局避免采取大规模市场介入的措施,那就是日本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比较大的改善。日本银行在新总裁上任后第一次金融政策决定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要在提高薪资的形式下实现物价提升2%的政策目标。也就是说,日本银行看到了日本经济出现良性循环的可能性。

  根据7月3日日本银行发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日本企业普遍认为1年后的物价将会上升2.6%,虽然比3个月前低了0.2%,但总体来说都超过了日本银行所提出的政策目标,这说明了日本企业普遍看好未来的经济形势。他们保持乐观是基于现在的经营状况,日本的制造业企业从2021年开始就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现在这种短缺情况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如果有意愿加快设备投资,这就可以使日本迎来经济的良性循环。

  日本银行相信出现这样的良性循环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进行大规模市场介入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小,只是他们依然担心这种可能性还非常脆弱,所以,他们认为现在还不需要立刻改变金融政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