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规模扩张,超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重回2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超万亿元。由于权益市场较为震荡,资金避险情绪升温,二季度主打稳健收益的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成为“吸金”主力。虽然权益型基金规模整体有所缩减,但也频现亮点:一方面,指数型基金成为资金重要配置工具,规模逆势增长;另一方面,短期、长期业绩突出的主动权益型基金备受投资者青睐。
资金寻求稳健收益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10000多只基金(样本为所有披露2023年二季报的10534只基金及384只未披露2023年二季报的基金)合计规模达27.3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1万亿元。
债券型基金成为规模增长“主力军”。截至二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规模为8.18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7096.43亿元。具体来看,超70只债券型基金二季度规模增长超30亿元,包括广发纯债债券、鹏华丰恒债券、永赢瑞益债券等。面对资金的“蜂拥而至”,多只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相继发布“限购令”。
这也使得部分以债券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以永赢基金为例,截至二季度末,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为2411.0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超300亿元。此外,平安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也超过200亿元。
同样主打稳健收益的货币基金也强势“吸金”。截至二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达到11.2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超5000亿元。若适度拉长期限,和去年底相比,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超1万亿元。
沪上一位研究员表示,二季度市场较为震荡,资金避险需求较强,同时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走出超预期牛市,导致大量资金申购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指数基金成重要配置工具
从权益类基金规模变动来看,二季度权益类基金规模整体缩减1983.22亿元,主要是混合型基金规模有所减少。和一季度末相比,混合型基金规模减少约3000亿元。规模缩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金净值下跌导致基金规模有所缩水;二是二季度混合型基金遭净赎回1555.87亿份。
股票型基金规模则实现正增长。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1027.89亿元,指数型基金尤其受青睐。具体而言,纯指数型基金规模增长1341.25亿元。
部分指数型基金虽然业绩表现不佳,但依然吸引大量投资者申购。例如,二季度白酒板块整体下行,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二季度跌幅超过18%,但该基金在二季度获净申购51.41亿份。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数型基金已成为资金的重要配置工具。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今年以来股票型ETF获净申购超2000亿份。从交易特点来看,ETF呈现越跌越买的特征,部分ETF份额迭创新高。同时,多只新发ETF的前十大份额持有人频频出现机构的身影。
多只主动量化基金规模也实现增长。西部利得量化成长混合、国金量化多策略混合、浦银安盛量化多策略混合等二季度规模增长超10亿元。
“今年以来,相比主动权益类基金,量化基金的表现更好,尤其是一些量化基金,主要投资小盘股,超额收益较为明显,因此获得较多申购。在此推动下,多位量化基金经理已跻身百亿级基金经理行列。”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
两类主动权益类基金受青睐
主动权益类基金亦有亮点,短期或长期业绩出彩的基金规模显著增长。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广发电子信息传媒股票规模为48.73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超40亿元。截至7月20日,广发电子信息传媒股票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3.75%。
部分处于清盘边缘的迷你基金更是得以避免清盘的命运。截至一季度末,诺德新生活混合规模只有5000多万元,因为押对AI板块,诺德新生活混合夺得2023年上半年主动权益型基金冠军。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攀升至10.56亿元。
类似的还有,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一季度末规模甚至不足1000万元,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已增至9.72亿元。从基金业绩来看,截至7月20日,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35%。
部分基金短期业绩虽然并不抢眼,但长期业绩较佳,回撤幅度较小,也吸引大量投资者申购。例如,截至7月20日,徐彦管理的大成睿享混合A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2.4%。该基金过去3年均实现正收益。二季度该基金规模增长超25亿元。
此外,徐彦管理的大成竞争优势混合二季度规模增长也在20亿元以上。7月10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自7月11日起,单日单个账户申购(含定期定额申购)及转换转入大成竞争优势混合的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万元。
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价值边际混合A也较为火热,该基金二季度规模增长超30亿元。截至2023年7月20日,该基金自2020年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11.54%。
“这两类基金虽然规模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有所不同的是,针对短期业绩亮眼的基金,投资者多申购C类份额,反映出投资者较强的短期投资需求。而针对长期业绩较好的基金,投资者更倾向于申购A类份额,这表明投资者更愿意长期持有。”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表示,近两年基金收益不佳,长期持有体验好的基金越来越受青睐,适合多数缺乏择时能力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