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非对称”降息

admin 08-19 1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非对称”降息摘要: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其中,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1.80%;1年期MLF中标利率2.50%。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1年期MLF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15个基点。此次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政策利率。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是央行首次操作政策利率的“非对称式降息”超出市场预期,创造了更多政策空间,预计利率体系将整体下移,进而有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进一步压降,激发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为国内经济的稳固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首次“非对称”降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预计,利率体系将整体下移。当前我国已搭建出由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传导的利率体系。其中,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作为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共同组成了政策利率体系,二者基本同向变动,政策利率调整也代表了货币政策立场。从以往情况看,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基本同向变动,但此次MLF利率降幅要大于逆回购利率,二者出现非对称下降。

  究其原因,梁斯表示,一方面,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转弱,居民部门信贷出现减少,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少增。由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与MLF利率挂钩,适度加大MLF利率下调幅度意味着LPR将同向调降,这有助于进一步引导信贷利率下降,激发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当前货币市场利率整体处于下行态势,7月份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降至1.53%,为今年最低水平。因此,二者出现非对称下降属正常现象。

  中邮证券分析师梁伟超表示,本次央行政策利率降息,是实质意义上央行首次操作政策利率的非对称式降息,MLF 操作利率和 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操作利率始终保持固定 75BP 的利差,资金价格围绕逆回购操作利率波动,已经为市场广泛接受,但 MLF 对NCD (同业存单)等的引导不甚有效,本次央行操作逆回购降息 10BP,而 MLF 降息 15BP,两者之间的利差首次压缩至 70BP。央行非对称政策利率降息的开启,意味着其或有意引导收益率曲线在偏短期限的走平。梁伟超强调,未来央行单独调降或更多调降 MLF 操作利率也存在空间,因为“市场利率曲线要比政策利率曲线更平。在当前居民等部门债务压力偏大,付息成本需要调降的背景下,非对称式降息无疑创造了更多政策空间。”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虽然市场对进一步降息有所期待,但8月MLF利率再度下调仍然超出主流预期。回顾MLF操作利率调整历史,除2020年年初疫情突袭,MLF操作利率曾在2月和4月连续两次下调外,其他调整间隔时间至少为5个月。由此,本次时隔两个月再度降息,且MLF利率下调幅度达到0.15个百分点(6月下调0.1个百分点),大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分析原因,王青认为有两大主要原因。首先,7月以来出口延续两位数负增长,楼市低位运行,消费、投资整体上也在延续偏弱运行态势,在此背景下,央行有必要继续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此外,7月金融数据偏低,这显示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信贷成本,刺激信贷需求。其次,7月CPI同比降至-0.3%,尽管主要是由于猪肉、蔬菜价格波动带来的短期现象,8月之后存在回归正增长的趋势,但当前物价水平偏低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7月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能源价格后,最能体现根本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同比也仅为0.8%,且连续16个月处于1.0%以下的偏低水平,预计下半年大幅上扬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提供了较大空间。

  梁斯告诉记者,市场对降息已有预期,但降幅仍超出市场预期,“在利率走廊调控模式下,7天期逆回购利率长期充当着‘事实下限’,包括DR007在内的7天期货币市场利率品种通常会维持在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方。一方面,8月份以来,DR007、R007等关键货币市场利率已分别降至1.8%以下和1.8%左右,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已率先下移,7天期逆回购下调,也是与市场利率同频共振的体现。另一方面,7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前市场普遍认为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或将走弱。数据发布后,实体经济资金走弱被证实且不及预期,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因此,央行宣布降息也在市场预期之内,但MLF下调幅度为2020年疫情以来最大,超出市场预期。”

  提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记者,继6月政策利率下调10BP之后,8月7天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再分别下调10BP和15BP,实现三个月内两度降息,主要源于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还不强、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须通过降息等政策加快协同发力以强化逆周期调节,提信心、稳预期、稳增长。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金融数据均弱于预期,尤其是7月社会融资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仅增加364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892亿元,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这表明实体融资需求明显偏弱,需要通过降息来降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偏好下降的风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温彬表示,当前企业盈利状况下滑,企业中长期贷款拐点将至,支撑力度边际下滑,居民端信用整体收缩,政府债务付息压力不断加大,降成本、扩投资和促消费仍为重要任务。为此,央行通过降息,可以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下降,进而有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行,达到为企业降成本和促进稳就业、助力稳投资和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能。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增强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为后续国内经济的稳固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研报表示,此次降息是央行调整利率体系,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金融体系稳健,进一步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此次降息,有利于优化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有利于继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有利于为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外贸出口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应该看到,经济结构的积极调整正在路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生长正在路上,经济各部门的内生复苏和新动能成长正在路上,供给侧的科技质量正在向产业链顶端抬升,需求侧的高房价等前期抑制因素正在得到系统性改革,金融体系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将为经济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梁斯表示,降息有助于提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从经济运行看,制造业供需两端有所回落,非制造业复苏动力放缓,三大投资增速有所下滑,宽信用政策运转存在阻滞。为此,近期先后出台了包括支持企业发展、提振消费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也先后提出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推动经济恢复。从数据看,7月份制造业PMI比6月提高0.3个百分点至49.3%,显示企业信心有所恢复。”梁斯预计,在此次大幅降息带动下,将对企业和居民信心带来支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稳步恢复,但仍需密切关注政策后续效果。

  LPR将如何变化?温彬表示,“在8月MLF利率再度下调带动下,本月LPR预计将跟随下调,1年期、5年期以上LPR或分别调降10BP、15BP。”

  王青则认为,综合考虑三季度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地方债发行量上升带来的资金需求,以及提振市场信心的需要,接下来在MLF持续加量续作的同时,三季度有可能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他预计降准幅度有可能是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