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创业者与投资人:频发的矛盾,濒危的信任

admin 前天 1
创业者与投资人:频发的矛盾,濒危的信任摘要:   作者|郭虹妘、陶天宇  来源|钛媒体  近日,“窃取商业机密”的事件在创投圈发酵引起热议。次日,这家双币投资机构发出声明,表示已经启动内部调查,将在事件来龙去脉理清之后做...

创业者与投资人:频发的矛盾,濒危的信任

  作者|郭虹妘、陶天宇

  来源|钛媒体

  近日,“窃取商业机密”的事件在创投圈发酵引起热议。次日,这家双币投资机构发出声明,表示已经启动内部调查,将在事件来龙去脉理清之后做出相应处理。

  创业者和投资人从“情侣”成“怨侣”并非偶发事件。

  也不禁让我们思考,是投资人变坏了?还是创业者变矫情了?还是创与投之间的关系本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扯下“遮羞布”

  现在流行有仇当场报,还要报的轰轰烈烈,震惊同行业媒体和朋友圈,体无完肤的扯下所有遮羞布。

  2023年1月7日深夜,紫辉创投创始人郑刚在朋友圈控诉罗永浩“四宗罪”, 第一,三年不开股东会和董事会;第二,势利眼“跪舔”美元基金(李丰、张颖等人);第三,给出不地道的协议让投资人放弃几十亿元的回购;第四,不懂感恩。

创业者与投资人:频发的矛盾,濒危的信任

  郑刚于2011年创立紫辉创投,先后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投资了锤子科技A轮、B轮融资。也自称是罗永浩的多年好友,一度把罗永浩称赞为“中国的乔布斯”,表扬他创新和洞察能力强。他还为罗永浩两肋插刀,控诉阿里差点把锤子科技害死。

  昔日称兄道弟,一朝反目成仇。“在创始人眼中,投资之后是知遇之恩,不投就是有眼无珠。在投资人眼中,挣钱就是‘常翻牌子的贵妃’,不挣钱‘打入冷宫嫔妃’。”投资人张可(化名)比喻道。

  6月底,粉笔网CEO张小龙在朋友圈晒出一本《价值》,指责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解禁第一天“无脑抛售”粉笔网股票,并将其拉黑。

创业者与投资人:频发的矛盾,濒危的信任

  “没有底线也没有上线,又问那你们还有没有价值。我突然想起几年一位号称做价值投资老佬给我说,他投教育是为了做公益,是不需要退出的。我当时信了,这个大佬在解禁第一天无脑狂卖,搞的大家以为我们出什么大事了。他应该已经卖的差不了,我也把他拉黑了。我告诉哪些朋友说,你们一定远离哪些口头上说要做价值投资的人,尤其姓张的人。”

  不难发现以上事件都存在一个共性:有事都不进行私下沟通,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选择在朋友圈进行单方面控诉,利用投资人或创始人的行业知名度,掀起舆论风波,渲染受害者情绪,博得同行业关注。

  创和投之间的“战争”,源于彼此对于投资的行为理解存在认知差异。投资人所在的风险投资机构本职工作是代客理财,获取高额回报,兑现募资时对LP的承诺。这其中创业者项目、创业者起到了关键作用,投资机构只有倾尽全力挖掘到高质量创业者、为其赋能、实现商业盈利,才能兑现对LP的承诺。

  风险投资机构随着投资项目数量的增加,和基金退出时效的限制,会不定期评估被投企业的价值,以及制定退出策略,是隔轮退还是陪伴到上市,才会出现创业者眼中的“薄情”、失去长期陪伴的承诺。

  抛弃个人情绪而言,无论是种子轮、天使轮,资金的注入都会帮助创业企业渡过暂时难关。纵观中国新经济的高速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反目”频发,信任崩塌,其背后的原因是值得被看见和探讨的。

  信任崩塌的背后

  资本退出难,企业增长乏力,让过去长期处于甜蜜期的创业者与投资人都没了体面。

  “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只剩下了一地的鸡毛,对方身上的一点错误都在此刻,值得放大。”投资人Helen(化名)用亲密关系的逻辑来比喻现在的投资人和创业者。

  “不是投资人变坏了,也不是创业者变矫情了,是风投行业的高速发展,给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投资人赵展(化名)表示。

  泡沫的破裂带来了隐藏矛盾的激化。互联网时代的巨大红利下,创业公司的超高融资率和二级市场良好的退出环境,让很多的投资协议中的保底条款成为了摆设,即使项目出现了问题,投资人和创业者积极乐观的心态,依然可以超越投资条款的束缚,大不了重头再来。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样赋能了创与投之间的关系,当所有人对未来都有一个乐观的预期,一些短期利益上的分歧,就会被所谓的大格局和信任关系所模糊。

  从客观来看,创与投之间的矛盾小而且少,即使偶尔一两起矛盾的爆发,也很难被整个创投圈关注,因为大家都在路上,时间宝贵,眼中充满希望,谁也不会预期矛盾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会驻足观看。

  而近一两年的创投环境,不必过多解释,甚至已经有投资机构完全放下投前业务,一心一意做自己的“诉讼退出”。

  互联网时代泡沫的破裂下,是成千上万家创业公司的困境,也是成千上万保底条款的触发。现在的创与投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了。腰部以下的机构和投资人,谁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下一支基金或是Case,进入困境的创业者,更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下一个自然年。

  悲观的预期,缩小了格局,疏远了亲密,更滋生了戾气。遇到巨大困境的创与投,就像一个干燥鞭炮,甚至不用点,热一点,它就炸了。

  某种程度上,投资人与创业者是彼此成就的关系,昔日“价值投资”、“帮助有梦想的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誓言”还犹在耳畔,创业者的愤怒大多是因为心中的希望与信仰被“无情”地看待。而这一切的共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大趋势,双方也很容易一损俱损。

  投资人“变坏”了?

  乱世出英雄,也出草莽,“旁门左道”的投资人,令创业者真假难辨。

  抖音上,小红书上,各种融资对接平台上,活跃着一批投资履历非常之高,但我们从未听说过的投资机构和合伙人,没有直接说假投资人,是因为我并不能确定他们到底有没有出手过,为了保持客观,仅仅表达为“投资人”。

创业者与投资人:频发的矛盾,濒危的信任

  他们仿佛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言语之间,TMD的早期投资都有他们的身影,王兴、张一鸣当年和他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任何赛道都在他们的射程范围内,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诚邀创业者加入社群深度链接资源,对于没有什么融资经验的小白创业者而言,他们是点一下“连麦”就可以触达的大咖,是一种稀缺资源。在这些平台上融资成功的故事鲜有传出,参加创业社群被骗几十万的控诉屡屡出现在评论区。

  “一个项目2000元,只要带项目过去路演就行,不用落地,走一个过场。”晴雨(化名)在一家FA工作,这是某地方招商负责人与他谈的合作。地方招商负责人完成自己的路演指标,晴雨(化名)利用投资人的便利,帮忙招募项目。

  满怀希望,失望而归,是投资人变坏了吗?

  “绝对不存在这个问题。除去真的有一小撮底线极低的投资人确实存在之外,创业者之所以对投资人的印象越来越差,存在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投资人”大行其道,把住了各个流量入口,造成了幸存者偏见。第二,小撮流量导向的自媒体和一小撮内心阴暗的旁观者,他们最喜闻乐见的,就是把投资人拉下“神坛”。而往往,他们所表达的观点,会获得巨大的流量和置顶的评论。”投资人宇彤(化名)表示。

  在他看来,真正的投资人一部分低调了,一部分去募资了。对于投资人的曝光,PR的日常工作,停留在申报榜单,维持基金正常运转,尽量保持圈内的活跃度。另外,合伙人们对于曝光的重视程度也在减弱,在整体精力分配上,连“投资”都减弱了。这一点,从创投媒体们的选题比重也可见一斑。有头有脸的投资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隐退让渡出的流量和关注,正被一群“投资人”们所截获。随之发生变化的,也有他们前些年辛苦塑造和维系着的良好的创投关系崩塌。

  一小撮没有底线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并不代表全部。适度的曝光为创投环境拔出毒瘤,弘扬正能量,是正义之举,但是过于情绪化的评论和过激的言论,不仅让创业者变成惊弓之鸟,还会增加对投资人的不信任,适得其反的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成本,必然是创投双方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抛却舆论情绪而言,当下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关系需要重新正视和构建。投资人可以不用“有头有脸”,但一定要“正儿八经”、谨言慎行、尊重创业者。在脆弱的关系之下,避免为舆论的漩涡制造素材,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需要更多的真诚,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正能量。

  (应访者要求,文中宇彤、晴雨、赵展、Helen、张可均为化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