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非常感谢、非常开心中国和欧盟一起为敲定《公海条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和欧盟也是这份协议的第一批签署者。”9月26日,欧盟委员会分管环境、海洋和渔业事务的委员维尔吉尼尤斯·辛克维丘斯(Virginijus Sinkevičius)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辛克维丘斯9月22日开启访华行程,先后到访深圳、北京。其间,他共同主持了和中国的高层对话,和中方讨论了包括《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循环经济、塑料污染和全球塑料协议、水和野生动物贩运等议题。在此之前,辛克维丘斯在美国纽约出席了第78届联合国大会,而《公海条约》正是在此期间签署。
《公海条约》即《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条约》,今年6月,在历经近二十年的谈判后,联合国成员国一致达成该条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其为“多边主义的胜利”,具有“历史性意义”。
该条约是《联合国海洋公约》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旨在解决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条约所涉区域涵盖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是首个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世界海洋的国际条约。
据联合国新闻网消息,9月20日,67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但仍须交由各国按照本国流程批准。其中,中国、欧盟是该协议的第一批签署者。《公海条约》将在获得至少60个国家批准后的120天后生效,过程可能耗时数年。联合国表示希望所有会员国加入该协议。
辛克维丘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公海条约》是一项历史性的协议,历时近二十年才最终完成谈判。“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有了新的联合国法律,规定了我们可以在公海做什么、哪些海洋需要保护、可以开展哪些经济活动等。”
对于欧盟和中国来说,《公海条约》的达成首先意味着公海领域有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国际社会对于公海有了更好的理解、更好的实施。“欧盟和中国作为全球海洋领导者,首先需要承诺遵守并执行这些规则,发挥领导力,推动其他国家也批准协议并执行规则。如果能做到,这将是海洋的重大胜利,可以确保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在经济方面为我们提供助力,也能继续发挥海洋作为二氧化碳最大吸收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