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全球债务扩张与货币多元竞争: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助力高水平开放?

admin 前天 1
全球债务扩张与货币多元竞争: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助力高水平开放?摘要:   IMI财经观察  导读  当前,以美国政府债务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全球债务正在持续飙升,不断给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的系统性风险,更给全球经济体系的可持续运行埋下巨大的金...

全球债务扩张与货币多元竞争: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助力高水平开放?

  IMI财经观察

  导读

  当前,以美国政府债务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全球债务正在持续飙升,不断给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的系统性风险,更给全球经济体系的可持续运行埋下巨大的金融隐患。由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愈发暴露,加之世纪疫情和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频发,这种动荡和畸变就不断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路走来近二十年历程的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就不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具体而言,去美元化的世界货币演变趋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得机遇,而大国战略性竞争与全球多地武装冲突下的紧张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资本账户下货币兑换等限制性的制度安排,也正不断地给人民币国际化增添诸多挑战。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征程的不断推进,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长、成熟的金融市场、开放的资本账户、充分尊重产权的法治环境以及同国际接轨的竞争规则。

  展望未来,中国还应当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为人民币的大范围国际化应用创设基础性的制度条件。同时,还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核心抓手,争取大宗商品计价等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人民币的使用黏性,引导人民币投资以及相关规则、标准等制度“走出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强化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

  为此,“IMI财经观察”特奉上本期推文,为您解读全球债务扩张与货币多元竞争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助力高水平开放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01

  如何认识和应对全球债务扩张?

  以美国政府债务为代表的全球债务正在持续增长,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给全球经济金融埋下巨大隐患,对此,我们应该从加强外债管理、考虑境外资产配置等方面积极应对。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全球债务正在持续增长。过去20年,全球债务增长近5倍,但GDP只增长了3倍。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美元利率和汇率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债务增长将意味着这些国家未来在支付债务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发展中国家应该警惕债务的增长和债务的危害。1960年以来,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已经提升了79次,平均每9个月便会提高一次。美国政府债务的增长源自支出的快速增长,其中最核心的支出在医疗和社会养老上,各项支出的长期负担资金缺口很大,债务可持续性低。他分析,债务扩张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使得财政支出乘数效应下降。随着未来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长和政府债务压力的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会继续存在下去。债务扩张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由于资产重新定价,给非银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而言,利率和汇率上涨引发恶性的美元债务债券违约事件,对各种以美国国债为抵押品的交易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美国政府正在塑造全球经济金融巨大的隐患。一方面,美元债务靠的是美元国际化和美国在金融市场上的统治力,但这样的基础是有临界点的;另一方面,美元的国际使用在减少,美元债务上限的提升和两党的斗争,各种制裁工具的使用,使得美国和美元信用极限不断在逼近。他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应对美国债务扩张:一是要加强外债管理,二是要考虑境外资产配置,三是要利用国际收支的顺差来增加储备,四是提高资金在本国经济体系中循环运转的能力,提高储蓄到投资的转化效率,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减少非域内货币资产的配置和使用风险。

  02

  如何认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加之世纪疫情和俄乌冲突,将会加剧其动荡和演变,但是未来,美元仍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或将整体呈现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多元竞争格局。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原院长张礼卿分析了去美元化进程,他提出,首先,美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目前人们谈论的关于“去美元化”,是指由于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近期美国债务不断攀升等原因,一些国家对美元信任下降,试图推行非美元的双边支付结算、重构区域性货币联盟清算体系、减持美元储备和增持黄金及其他货币等事件。的讨论源于一些国家非美元双边支付的尝试、美国债务的大规模累积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但这一系列事件很难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这一是因为,各种目前的“去美元化”的努力更多属于对于多元化的表态和尝试,事实上并没有非完全排除美元结算,第二,在双边贸易基础上使用本币(即非美元)进行结算不具备可持续性,除非拥有贸易逆差的一方可以大量提供本币金融资产;对于金融开放程度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国家来说,这类双边非美元结算安排很难长时间维持;再次,从数据上看,去年3月俄乌冲突以来,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占比也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表示, 1970年代以来,石油美元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世纪疫情加速百年变局演变,美联储等央行的量化宽松导致全球资金泛滥,引发高通胀、增加收入不平等,破坏金融稳定性。俄乌战争进一步激化百年变局,大滞胀的浪潮正在急遽拉高,而货币紧缩加剧金融动荡。货币是金融的最基本要素,国际货币体系正酝酿着巨大的变局。对于俄乌战争,世界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地缘政治,却忽略了币缘政治或许才是隐藏在水面下的那部分冰山,例如美元的武器化和去美元化。一些学者指出,币缘政治比地缘政治更重要,因为当前全球化中货币和资本扩张比传统的地理扩张要重要得多。美国之所以突然把矛头转向俄罗斯,乃是因为欧洲和俄罗斯利用前几年中美贸易战的机会,加快能源和货币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这将大大削弱美元的币缘基础。而如果俄欧能源关系彻底切断,重创的将是欧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曲凤杰认为,国际经济格局整体体现为南升北降,美元仍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整体呈现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多元竞争格局。未来5-10年人民币地位可能会有所提升,但仍然无法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极。

  03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哪些特征、机遇与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其他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有一定的差异,且当前面临制度安排、国际局势等诸多挑战。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2003年2月,人民银行正式指定中银香港作为人民币清算行开启了离岸人民币市场制度性建设的起点,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市场基础设施。如果以此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已走过二十年的历程,开始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通过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和区域合作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其他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有一定的异同,通过借鉴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的的经验教训,可以探索大国货币崛起的独特性。其次,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货币国际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驱动体系,并在政策驱动和市场牵引之间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政策推动与市场响应相辅相成的机制,这个机制历经了十余年的探索,是人民币国际化独特性的第一个体现。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形成互动,最初以离岸市场为主,再转向在岸市场开放,从而实现离岸和在岸之间相互配合。第三,在当前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动内地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只有实现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货币互换带给人民币国际化全新的机会,但是如何控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带来的风险,需要各方的政治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当前国际局势,包括气候变化、武装冲突、难民问题等,这使得国际经济合作受到影响,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构成障碍。二是中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紧张关系增加,而这些局势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产生负面影响。三是受过去几年疫情影响,外国人在中国的数量明显减少,导致对外开放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也对人民币国际化构成障碍。王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存在被人为低估的情况。在一些特定场景中,人民币的使用和接受超过了学术界的预期。境外市场、离岸市场以及国外的人民币自我循环等实践表明,人民币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硬通货,其国际化程度被低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金融强国的心态面对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总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多重复杂的挑战,但也有一些超越学术预期的实践表现。在推进这一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金融等因素,采取更加自信、开放和谨慎的态度。

  曲凤杰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主要在于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金融市场深化、资本账户的开放、自由兑换、市场环境、投资渠道等方面尚且没有实现突破。“一带一路”和RCEP带来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但目前我国主导和参与的区域合作机制在促进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方面的作用仍然面临很多障碍,人民币的区域化路径尚难确立。

  04

  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去美元的国际形势是难得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路,增强人民币的黏性,尤其可将“一带一路”作为重点。

  中国金融出版社原总编辑郭建伟表示,当前去美元的国际形势是难得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极大地便利了我国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国际结算的环境。发挥人民币作为中立国家货币的国际属性,通过以我进口加工再出口等创新贸易方式解决当前国际贸易因金融制裁而出现的国际结算难。要建立人民币和“一带一路”国家本币的直接汇率形成机制并实现自由兑换。即不再用第三方货币换算人民币与其本币汇率的新思路,而是通过组建我国和投资国银行跨境报价团并让这些国家的报价银行参加到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报价银行团采用每日跨境报价、跨境交易、自由兑换、每日跨境平盘出清收盘的新方法发现汇率,在“一带一路”地区逐步形成以人民币为稳定锚的人民币国际化新格局。通过这种离岸与在岸联动,让在岸人民币支持离岸业务,也让离岸人民币不仅可以支持跨境贸易投资,还可以回到国内的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最终把人民币国际化做得越来越强大。

  张礼卿认为,第一,美元的国际地位从长远看会下降,但这人民币国际化是个货币竞争的过程,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仅仅代表人民币有更多机会,但机会属于所有非美货币。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会,也同样给其他非美元货币提供了机会。中国能否抓住机会,需看自身努力。 第二,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路,要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保有、使用、结算和投资创造各种基础性条件,包括稳定的经济增长、成熟的金融市场、开放的资本账户、充分尊重产权的法治环境,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竞争规则等,经济增长是根本。第三,要加快开放金融市场,贸易渠道的人民币国际化一定要通过金融渠道的人民币国际化去支持。

  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利用地缘政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中的影响力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的来自美国的遏制。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需要增强人民币的黏性,令各类市场主体有意愿、有途径且高效率地使用国际化的人民币。由此,如下几点值得考虑。

  一是大宗商品的计价问题。中国是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和贸易国,但在其定价体系里却缺少话语权。假如人民币可以参与大宗商品交易,如作为结算货币,或在定价时有一定发言权,则不仅对人民币从事相关交易有积极作用,还在国内企业降低成本等方面带来一系列外延性的好处。

  二是跨境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结算基础设施,尤其是好的结算体系,对于增强黏性非常重要。现有结算体系多用SWIFT、CHIPS,如果人民银行主导的CIPS得到优化,更加简单、快捷、安全。甚至与CHIPS接近,则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可能性或会增加。古人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即门得到持续使用才不会腐烂而灵活使用。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亦然,如同持续不断的水流,支持交易的不断进行,从而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

  三是推动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开放的高级形态。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和央行联合推出了“合格的境外投资者(QFII)”制度,近十年后又推出“合格的人民币境外投资者(RQFII)” 制度,它们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为了资本市场的开放做准备。跨境资本市场投资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包括清算、结算、税务、汇兑、会计核算估值等等。制度型的开放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起了推进作用。最典型的标志是,2019年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放弃掉QFII和RQFII额度控制时,不仅交易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跨境资金流入也成为了正常现象。制度型开放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环节,因而成为增强人民币黏性最重要的方面。

  四是将“一带一路”作为重点。我们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度更小。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始于贸易,由结算到投资、储备等,从这个意义上看,以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作为重点非常合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比如可以加入直接投资、贷款等,或许更加容易形成闭环,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例如,工商银行有一个机制体系,名为“银行家圆桌会议”,简称BRBR,它是由包括中国的银行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银行在内的几十家银行建立起来的沟通、协调、讨论问题的机制。依托这个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更加坚实。当然,从其他方面推人民币国际化也同样探索出很多先进的做法,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总而言之,将周边国家经营好、制度型开放做扎实,可以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更加稳定的支撑作用。

  曲凤杰强调,人民币成为全球公共产品,需要我们构建包容性的制度和文化、需要进一步夯实国家软硬实力、需要提供持续稳固的货币信用基石、需要建立与人类普适价值相适应的规则体系。

  05

  如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引导人民币投资“走出去”,尤其是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高水平走出去。

  郭建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结果,今后人民币国际化依然要仰仗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针对现在的新形势,革新疫情前惯性思路和逻辑,通过改革开放破除一切不利于疫情后经济康复发展的阻碍,让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有信心保持我国目前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稳定并平稳提升,这才是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引导人民币投资“走出去”。 在保持现有的国际贸易投资存量基础上,以国内大循环产业链为基础,通过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延链补链强链和创新链健全境外循环产业链,通过外循环与内循环相结合收回境外人民币投资,逐渐培育强大的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走出去跟进贴身服务人民币,为人民币跨境闭环运行奠定雄厚基础,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高水平走出去,通过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合作国的人民币投资营商环境。可以通过借鉴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逻辑,先在合作园区试点示范再推广提升为合作国政策法规。

  *本文整理自2023年7月22日举办的“2023国际货币论坛·分论坛一”的主要观点,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北京银行协办,重阳投资教育基金特别支持,本次分论坛的论坛主题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并围绕“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合作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两个研讨主题展开。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