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
吴泳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吴泳铭接棒2个月后,阿里迎来了新一份成绩单。
11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这也是阿里“1+6+N”组织变革后的第二份成绩单。财报显示,2023年7-9月集团收入为2247.9亿元,同比增长9%。本季度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8%,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277.06亿元。
这份“多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的成绩,吴泳铭把其归因于“主动自我变革成效显著”,现在,这场变革仍在进行,首先体现在随财报同步公布、更为瞩目的两项突发“回撤”动作。
一是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二是盒马鲜生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已暂停,正在评估市场情况。
对此,吴泳铭表示,正在探索建立相应的激励体系,在业务集团的独立性和协同性之间着力取得平衡,实现发展的最大合力。
从他财报电话会议中的发言来看,上述计划的变动与阿里新领导班子针对未来十年制定的新战略有关——即仍支持阿里各业务线独立面向发展,但也强调分而不散。
从半年前的“世纪大分拆”,到现如今的分拆上市“生变”,阿里新发展战略也随之揭开。
阿里云、盒马“生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23于阿里而言,以“变”贯穿。
3月,阿里24年来最大规模组织变革“1+6+N”带着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让菜鸟、阿里云及盒马脱颖而出。
时任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的张勇更是内部信中说道,“公司大了以后,与其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大家协同,不如真正用市场方式来双向选择。”
彼时阿里对未来各业务充满希望,股价也曾一路走高,子集团的上市前景更是被多方看好。
行至9月,密集猛烈的人事变动使得权力进一步集中到阿里“十八罗汉”之手,随之而来的便是蔡崇信接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吴泳铭担任CEO,彭蕾、童文红、王坚等一众元老回归。
张勇则以由阿里投资10亿美金支持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进军投资领域,淡出权力中心,原计划专职担任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也由吴泳铭代为兼任。
如今阿里云放弃“在12个月内完成分拆并独立上市,并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的计划,于内,是由于阿里权力机构完成新旧交替,张勇的去职与集团高层对阿里云的总体规划发生变化相关;于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云计算行业国内外竞争环境正发生剧变。
从财报看,本季度云智能集团收入为276.48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而2023年一季度阿里云增速一度降至-2%。不再分拆云业务的原因,吴泳铭强调:“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财报更是提及,这是国内多家科技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各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紧张应对,此时执意推进拆分阿里云,显然弊大于利。
同时今年以来,AI大模型大潮改变了科技行业的整体风向,AI热潮正升格为AI时代,持续带来对算力和大模型服务的新需求,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用于升级基础设施、建设AI生态。
有大量算力、数据和生态应用的云计算公司成为大模型竞争中的优势方,阿里云作为中国云计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自然把大模型及AI作为公司穿越周期的必备能力抢先布局。
从今年8月开始,阿里在大模型领域动作频繁。先是上架了开源模型通义千问70亿参数通用模型和对话模型,9月又开源了通义千问140亿参数模型Qwen-14B及其对话模型Qwen-14B-Chat。11月10日,吴泳铭官宣,阿里巴巴即将开源720亿参数大模型,这将是国内参数规模最大的开源大模型。
对AI的加注,让阿里云把故事从云计算讲到了“AI+云”的双轮驱动,被吴泳铭称为“时代增量机会”。
从财报来看,阿里集团目前整体仍处于十分良好的财务状况之中,可以应付各项投资支出,该季度末阿里净现金为630亿美元。
显然,此时阿里云刹车“分拆上市”、回归阿里怀抱,正如蔡崇信在电话会上提及,这是“希望通过投资显现云的价值,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由AI驱动的云计算业务需要更多投资支持。”
也就是说此举可以帮助阿里云在后续发展上获得大量资金输血,不失为明智之举。
阿里云作为阿里系产品的技术底座,吴泳铭钦定阿里未来十年将是AI驱动,云智能集团是承载这一使命的载体。不按原定计划引入外部投资者,亦意味着吴泳铭要将阿里的命脉掌握在阿里的手里。
吴泳铭更是透露,集团将在阿里云战略方向上保持长期坚决的投入,云智能集团仍会继续保持独立公司运作方式,采取董事会授权的CEO负责制。
而至于8岁的盒马,作为阿里聚焦新零售业态的新尝试,虽曾在大变革消息公布后,被业界认为是阿里最先可能走向上市的业务公司之一。但在上市推进中,却传言不断。
今年4月,有消息称盒马正在为香港上市做准备;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阿里正在搁置盒马在香港上市的计划,因市场消费股投资气氛低迷,上市后估值可能仅为40亿美元,远低于去年考虑筹集新融资时设定的60亿至100亿美元目标。
此次暂缓IPO,可以说并不意外。
吴泳铭操盘,阿里战图划出新关键
就此次吴泳铭的财报发言来看,阿里之“变”不仅限于阿里云、盒马。
经历24年发展,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个年收入125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270亿美元的多元化业务集团,覆盖电商、云计算、本地生活、物流、文娱、新零售,以及众多创新业务。
吴泳铭说,有幸服务支持千万中小企业交易和履约、拥有全球第三的云计算平台、“AI+云计算”的深度融合与双轮驱动是阿里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优势。
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到顶,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将是以AI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力。故而阿里集团面向未来十年的重要优先级,明确为以下三个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基于三个方向,吴泳铭提出了三大关键变革举措:
一是分而不散,建立激励体系,在业务集团的独立性和协同性之间着力取得平衡,实现发展的最大合力。
二是根据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及产品竞争力定义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核心业务保持长期投入,非核心业务尽快变现。
三是以三年为周期评估业务价值,持续孵化战略级创新业务。第一优先级投入符合用户需求和AI驱动变革业务,对面向未来的革新性产品长期投入保持战略耐心。
从这三点来看,不难发现此次变化还在于“1+6+N”的“N”上。
在符合具备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独特的市场定位、符合用户需求趋势和集团“AI驱动”战略的三条遴选标准的业务将以独立子公司的方式运营。1688、闲鱼、钉钉、夸克成为第一批战略创新级业务,将打破以往在集团内的定位限制,阿里以3-5年为周期持续投入。
而6大业务集团在未来三年也制定了新的核心策略。
淘天“用户为先”被进一步明确为业务优先级,并将执行一个APP内多层次市场策略和价格力策略,用户购买频次将优先于GMV成为最关键目标。
云智能集团则将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并加大对AI相关软硬件领域的技术投资。通过“云+AI”,支持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创造更多增量机会。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将建设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网络、AI+海外数字零售技术,并在未来几年在重点新兴区域市场获得突破。
菜鸟集团不仅加快全球智能物流网络建设,还要在国内坚持走差异化道路,输出科技能力。
本地生活集团继续以高德和饿了么这本地生活两个业务阵地为核心,并把握住AI带来的应用创新和能力升级机会。
大文娱集团计划三年内基本实现影视制作端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智化,优酷坚持头部内容战略,提高自制比重,并最终整体实现尽快稳定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集团本季度整体经营利润335亿元,而淘天集团经营利润高达470.77亿元,意味着淘天背负着输血主力的角色,仅本季度就为其他业务贡献了140亿的利润。但是,这样的投入于阿里未来发展而言是必须。
正如吴泳铭所说,互联网以及科技行业的竞争是无限游戏,任何产品可能都不存在长期的护城河。成功的科技公司必须具备穿越科技周期的能力。在吴泳铭看来,大模型及AI就是解法。
故而想要打赢AI时代这场硬仗,现阶段投入更要“坚决”。
他相信,阿里足够领先的资源、强劲的现金流、灵活的治理机制和优秀人才的储备,可以激发现业务迸发出新动能,也能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发展机会。
过去,阿里在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机遇,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
行至以AI为代表的新时代起点上,飞速发展的科技正在深刻重构所有产品、所有行业和所有生活场景,怀揣着“未来十年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巨大的不确定性与机遇将同时出现”的预判,吴泳铭带着阿里“开启一段崭新的创业历程,并为全力投入科技变革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说,“今天所有对未来的预估都是低估。”
在新时代新舵手掌控下,阿里也在驶向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