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3银行业发展论坛数字金融大会
12月21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3银行业发展论坛数字金融大会”今日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数字新趋势,金融新使命”。中国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刘衍波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刘衍波在演讲中指出,体验是根本,客户选择谁,觉得他是安心、安全的;银行要做陪伴,这样才能赢得长期的信任;最核心的还是专业,只有专业才能见证客户,与客户共同的成长。
刘衍波表示,我今天从另外一个视角分享一下,财富管理从手机银行这样一个场来赋能,这个体验是什么样的?通过旅程,特别是财富管理的历程分享一下数字金融我们的所思所想。
我们经常说旅程其实就是人货场的匹配,什么样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这个场就是手机银行,以合适的产品交给我们的客户。怎么通过客户的信赖把这个旅程梳理顺,我认为这是数字金融大文章里必须要具备的。特别是在投前轻量化的辅助,大家在了解知识或者获取知识时候的边界性很简单,这样来了解信息。投中可以决策,可以比较、可以选,这是很重要的。最后客户买了产品或者配置了产品如何实现陪伴以及亏不亏,挣没挣,以及亏损时候的心理波动以及挣钱时候的再补资,我觉得这是怎么构建客户的信赖。
第一部分人货场的变化,首先分享一下“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以前中年是财富管理的主力军,现在是年轻人,特别是35岁以下已经越来越成为主力军了。现在70%—80%的人是财富管理主力军里很大的一部分,30岁—45岁占了70%。另外专业化越来越明显,这些投资者获得客户财富的信息越来越多,通过线上,通过大V,所以自己都有自己的财富账,知道哪些产品是好的,哪些产品是不好的。这些年轻人平均在五家金融机构有持有,在两到三家银行持有产品,在两到三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微信、支付宝上都有保额类的理财产品去支撑自己的日常花销,还有对理财的意图,包括客户对线上化的接受程度。
我们看了一下报告,60%的客户都是自主理财,不需要客户经理,自己从前到中到后,这一块是我们的“人”在变化。
“货”也在变化,原来讲的是“四笔钱”,活期的钱,稳健钱,增值权益类的钱,保险保障的钱。现在越来越内容化了,我要从简单的故事或者图示,或者解读给客户,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所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图是文本获取信息的6万倍,特别现在视频越来越变成简单化、普通化的模式,银行做金融产品的时候更多是视频的形式,活泼,给客户讲解出来,让客户在理解比较深奥的金融产品的时候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直接,所以产品的形式也会更加通俗,更加易懂。
“场”也在变化,我感觉“场”代表着信任,只有这个“场”让客户感觉到信任之后他才会信任这个产品,信任这个人。为什么原来大家信任客户经理?因为客户经理日常的交互,感情的联结在一起。手机银行在十年来的发展,手机银行已经变成经营的阵地,越来越变成连接,刚才几位老总也分享了,手机银行已经变成连接线上线下的主阵地,已经成为连接产品和内容的主阵地,特别是手机现在有视频功能、连接功能还有随叫随到的功能,所以现在已经变成全渠道的数字化里程,民生银行业在做这样的尝试,以手机银行为切入点,客户有什么事情各界就可以呼叫远程视频客服,每天都有几万户是通过远程视频进来的。
另外一些高端客户需要团队来服务,比如说财资顾问、投顾、客户经理,都通过手机银行拉一个专家会议,去给客户线上讲解财富配置的体系,我觉得手机银行就变成了中枢的地方,让客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连接,并且这种连接是带着温度,带着信任的。客户经理拉中后台顾问的时候,客户感觉是安全的,是信任的,这样就把原来纯线上的财富管理,互金资产也就几千块钱,自从有了这样的方式以后,就把线下的延伸变成了线上、线下联接的阵地。
人货场变化以后如何构建基于客户新来的关系,我觉得投前有资讯的陪伴,民生手机银行8.0在11月23日发布的,我们也做了大的改版,把资讯单独成一个频道,客户在看大盘,看自己的早报以及投研的一些内容,原来是在比较深奥的地方,现在变成直达,我们发现客户特别是有理财需求或者理财经历的客户,确实喜欢在里面逛一逛,看一看,对他有什么帮助,给客户投前决策,特别在工具上给客户有更好的选择,能够去比较,能够选择,特别是构建了很多晴雨表和基金市场的大榜,这都是我们为了更好的给客户提供信息化。
还有一些工具,客户做财富管理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延续的,比如说风评,每个客户在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风评做资产配置,每过一年都会根据配置要重新调整,很多时候要客户再重新填一遍,现在有配置的风险连续性,很多银行,包括民生银行业是为了简便客户的操作,就把这些复杂的问答给标注好,客户只需要修改一下,比如说十个问题只需要修改两个,这样可以让客户更简捷的操作,不需要十个问题都回答了,这都是基于手机银行我们给客户做投前时候的便利性操作。
另外投中怎么陪伴他,我们做了一个开放平台,给了合作伙伴,基金公司、理财公司,让他在这个地方为他们自己的客户服务,当然是双方的客户。比如说对基金的解读以及对基金的诊断,开放给我们的合作伙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专业的解读定制化的服务,包括简化的流程以及温馨的陪伴,让客户在做决策的过程更简便。
投后以专业化的手段培养培育客户在投后的心历路程,客户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的里都可以进行标注,到底是挣钱了还是亏钱了,资产配置健不健康,需要什么样的配置建议,都通过手机银行可视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客户有疑问的时候还可以人工或者远程,智能客服关怀的形式呈现给客户,客户购买产品之后有的需要去问,需要咨询的时候,有的地方能够给客户一些便捷的方式。
投前、投中、投后端到端确实是从关注到浏览,一直到决策购买持有都是全流程陪伴的,在每个客户的断点需要帮助的时候,银行汇根据他的特点给他展示一下,还有一些疑问可以及时咨询,我觉得这才能更好的让客户在投前、投中、投后感觉都有工作的陪伴。
最后分享一下这一年多大家对大模型很热衷,各大银行业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自己感觉大模型确实比较有用,银行更多的在内部用,比如说对客服人员的帮助,对理财人员的帮助,对产品经理的帮助,要从浩瀚的信息里提取,这些理财经理对客户做陪伴的时候需要信息的搜索或者抽取,GPT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很好的帮助。
未来,人+数字化的逻辑会一直存在,只是数字化目前还会是一种辅助的角色,就像一个助手一样,会给人提供帮助,理财经理给客户解释产品、市场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快速捕捉信息和提供信息的来源。最后给到客户端给到客户的信息来源,最后还是需要人,因为只有人才能给客户最后建立连接,科技目前还是陪伴。
未来,像数字人、数字分身以及数字分身下虚拟理财师有可能会慢慢登上舞台,让客户能够实时享受到这种服务。
我觉得旅程是信任的基础,各家银行都是通过旅程点点滴滴去做的,冰山上的只是展现的客户端,银行更多的还是要做冰山下的,就是让数据、科技做那些难和复杂的东西,比较理性的东西,让感性的东西以及感性的陪伴以及温度传递到客户的身上,我觉得银行要在这两个方面下足力气,给客户传递情感、信任。
最后还是用三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分享:体验是根本,客户选择谁,觉得他是安心、安全的;银行要做陪伴,这样才能赢得长期的信任;最核心的还是专业,只有专业才能见证客户共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