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创新激发新需求 中国消费将持续回暖

admin 今天 1
创新激发新需求 中国消费将持续回暖摘要:   [ 中国居民的消费热情在逐步恢复,尤其是餐饮、服装等板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而新能源汽车、新型消费医疗产品受到追捧则显示,创新的产品...

  [ 中国居民的消费热情在逐步恢复,尤其是餐饮、服装等板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而新能源汽车、新型消费医疗产品受到追捧则显示,创新的产品能创造自身的需求,因其能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 ]

  [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的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4.42万亿元;9月底的住户存款余额为134万亿元,同比增速16.5%。 ]

  “展望未来,我们对耐克的品牌实力、与消费者的深厚联系以及在中国长期增长的基本面充满信心。”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运动服饰品牌耐克的CEO唐若修表示。

  耐克、Lululemon等跨国运动服饰品牌,李宁、安踏等中国服饰品牌今年上半年均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业绩的增长。中国居民的消费热情在逐步恢复,尤其是餐饮、服装等板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而新能源汽车、新型消费医疗产品受到追捧则显示,创新的产品能创造自身的需求,因其能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

  从更长远看,持续而旺盛的消费需求,需要对分配体系做出调整,并构筑起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调整有助于中国经济从投资和出口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构建一个更平衡的发展体系。

  冬季的暖意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羽绒服、棉服等御寒产品销量大增。

  主打羽绒服类产品的波司登,在前几个季度已经显示出强劲的销售增长。据其披露的截至9月30日的中期业绩,波司登营收同比增长了两成,达到74亿元。这一业绩是在中国服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抢下来的。

  “今年的零售环境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线上,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促销活动都特别敏感。”近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经理萧家乐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谈及了中国市场的变化,“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与其说消费降级,我觉得应该是消费分级,甚至有些消费是升级的,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付出同样的价钱,消费者希望产品在各方面超越过往的期望值”。

  目前,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业绩增长的除了“老玩家”耐克、阿迪达斯,还有Lululemon等后起之秀。今年的第二个财季,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了六成,门店数量同样增长不少。中国本土的运动服饰品牌李宁、安踏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上半年,李宁收入增长为13%,安踏则为14%。

  在这个冬天,火锅为代表的餐饮类企业也较其他行业恢复得更快更好。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收入规模增长了24.6%,达到188.9亿元;22亿的净利润已经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海底捞的有力竞争者呷哺集团,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2%,达到28亿元。

  疫情之后,连锁餐饮品牌半天妖在全国已经有1400余家门店。在11月最后一周的一场“烤鱼在舌尖,陪你过冬天”直播活动中,半天妖卖出了超亿元的烤鱼套餐。半天妖集团观察到消费者也越来越希望商家能够“提质降价”。普通消费者希望吃得更好,同时价格更有吸引力。这种物美价廉的需求压力传导给企业,半天妖的做法是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定向养殖,打通“从塘头到餐桌”的通路,甚至在店里做到两元畅吃五常大米。

  耐用品消费的回归

  2023年,汽车市场在极度内卷中实现了增长。

  今年年初,特斯拉打响了降价第一枪,3月份超过40个汽车品牌加入降价大军。进入下半年,车市呈现回暖迹象,但市场需求整体依然偏弱,降价促销的现象仍不断上演。8月车市再次陷入价格战,多个汽车品牌加入降价大军。而进入四季度的冲刺阶段,尤其是从11月份开始,无论是主机厂还是终端层面都开始大幅让利。

  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国内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2281.9万辆,同比增长8.9%。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不久前表示,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预计销售达到2950万辆,创历史新高。

  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今年前两个月,汽车销售“开门绿”,1月份同比下滑超过三成,全年实现历史新高。崔东树认为,楼市和车市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手机是汽车之外的另一项耐用品,它的消费市场也正在回暖。受行业周期以及供应链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过去两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进入2023年三季度以来,国内消费电子市场逐渐回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度加速恢复。消费电子相关的核心标的三季度收入环比改善明显,如蓝思科技、立讯精密、韦尔股份收入环比均有明显改善,水晶光电、光弘科技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73.57%和54.4%。

  多家企业负责人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手机市场回暖的观点,预计明年实现小幅度增长。

  从全年的手机市场发展节奏来看,在经历了缺芯危机、产能危机后,大多数手机厂商均在今年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不再单一追求销量,严控库存水位;另一方面将利润放在发展首位,砍掉了开支较大的支线业务。而随着下半年基于AI、计算摄影、折叠屏等技术迭代的加快,手机行业的增量空间有望被再次打开。

  低迷的个人电脑市场,也有望走出困境。

  今年8月,联想集团公布截至6月30日的财年季度业绩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对第一财经表示,PC过去一个季度继续消化库存,平均售价比预期要低,主要是受到内存、SSD等零部件降价较多的影响,此外市场竞争加剧也反映在售价中,对营业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底部。”杨元庆当时对记者说。

  创新会创造新需求

  国内确实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部分是因为公众为不确定的经济环境而做储备,部分是因为创新性的、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还不太多。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的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4.42万亿元;9月底的住户存款余额为134万亿元,同比增速16.5%。居民的存款趋势显示,普通人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而消费主张更倾向于保守。

  居民消费能力储备起来了。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才能触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比如,今年汽车市场的销售增量,主要源自于创新的新能源产品,而非传统燃油车型。

  今年新能源车市场保持快速增长,11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突破了40%。而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高,使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如今,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依靠燃油车业务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在今年的多个月份,合资品牌是唯一出现销量下降的细分市场。此外,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车贡献了主要力量。

  业内多位专家认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平稳向好的走势。由于竞争激烈,汽车价格战可能仍会出现。这种创新带来的竞争,最终获益的是消费者、是中国经济。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也搅动低迷数年的手机市场。

  counterpoint认为,2024年,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前景整体上看起来是积极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这使得各类电子产品的市场趋于饱和。因此,品牌需要比往年投入更大的力量来保持其市场表现,而增长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随着AI和AIGC的兴起,AI硬件迭代可能会带来新的需求和应用。

  杨元庆对记者表示,已经看到个人电脑市场复苏的迹象,预计2024年PC行业有望恢复个位数的增长。业界判断,PC需求复苏背后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目前Windows10系统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2024年新的Windows11系统预计将进一步拉动终端用户需求。另一方面,AIGC的发展也推动了以PC为中心的高性能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需求。

  创新性的产品,会激发消费需求。这一点在医药领域更为明显。疫情之后,公众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直线上升。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此前必须在医院做的临床检查,已经可以居家完成,比如肿瘤的早期筛查、HPV的检测、过敏源的筛查等。

  (记者刘佳对此文亦有贡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