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admin 昨天 1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摘要: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海外市场——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作者:夏君 朱若菲 刘玲  猜想一:eVTOL:低空通航成为现实。2023年10月,亿航智能...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海外市场——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作者:夏君 朱若菲 刘玲

  猜想一:eVTOL:低空通航成为现实。2023年10月,亿航智能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出的全球第一张eVTOL型号合格证,意味着eVTOL这一更高安全冗余、更低成本的低空通航方式即将成为现实。我们估算,eVTOL的整机销售及运营市场可达千亿人民币级别规模。

  猜想二:智能车:20-30万价格带拥挤、出海加速、智能化普及。基于预期车型,我们测算2024年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或达45%,其中20-30万价格带的供给相对拥挤。激烈的竞争使得出海成为更多车企消化产能的方式。我们测算:自主品牌长安、吉利、长城、奇瑞等有望在2024年迎来车型大年。理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亦有望录得销量大幅增长。比亚迪、特斯拉等明年或相对寡淡。

  猜想三:AI PC/AI Phone:凛冬已过,拥抱创新之春。PC及手机增长望迎复苏,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PC/手机出货量增长8%/4%。建议关注大盘复苏及技术创新带来的:1)AI PC投资机会,如算力、存储、散热、品牌等,2)手机创新机会,如折叠屏、AI Phone、光学升级等。

  猜想四:可穿戴:AI、XR推动可穿戴开启AI新时代。1)AI软件:AI赋能可穿戴产品更智能、应用场景更为拓宽,如AI PIN、AI Pendant、AI眼镜、AI耳机、AR/VR等。2)XR硬件:苹果、Meta MR新品迭出。Meta方面,新产品Quest 3推出、性能提升。苹果方面,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提升用户体验、推进生态打通。据IDC预计,2027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望达2190 万台,2023-2027 CAGR为30.1%。

  猜想五: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AI开启“具身智能”时代。量产规模端,据GGII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达200亿美元,2026-2030 CAGR达78%。成本端,我们预计随着人形机器人起量,产业链成熟有望推动降本降价,马斯克展望Optimus达数百万台时量产成本或少于2万美元/台。软件端,我们预计AI大模型望推动人形机器人赛道开启“具身智能”时代。

  猜想六:AI应用:从World Model到“AI4S”,在更广阔的天地遇见AI产业的星辰大海。2024年,我们不仅期待多模态模型在云端和端侧的应用落地,我们更期待其在科技和制造产业的突破:从Wayve和Tesla在自动驾驶领域的“World Model”,到谷歌Deepmind和微软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的“AI For Science”,生成式AI将带我们开拓星辰大海。

  猜想一、eVTOL飞行器:低空通航成为现实

  1.1 定位:安全性高成本低的轻量化空中交通工具

  10月13日,亿航智能(EH.O)旗下的EH216-S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无人驾驶eVOTL型号合格证,这也是全球eVTOL行业第一张型号合格证。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作为更轻量级的“直升机”,eVTOL全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其与直升机相比的核心差异点包括:

  国内领先的eVTOL企业包括亿航智能(EH.O)、峰飞科技、时的科技、吉利沃飞长空、小鹏汇天等。国际领先的eVTOL企业则包括JOBY(JOBY.N)、ARCHER(ACHR.N)等。他们也在探索不同的旋翼构型。

  不同于直升机单旋翼或少旋翼,eVTOL机型通常有多个旋翼,其类别包括单旋翼型、多旋翼型、复合翼型、矢量推进型,其中主流的为多旋翼、矢量推进型。截至2022年年底,美国垂直飞行协会(VFS)宣布所收录的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设计概念已超过750个,其中包含矢量推力构型258个、多旋翼构型215个、复合翼构型138个、单旋翼构型51个。以多旋翼型eVTOL为例,其将传统直升机单个旋翼的升降、转向等任务分解为多个旋翼的转速,因此机械构造更加简单。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1.2 需求:eVTOL场景望从观光开始外扩

  从领头企业亿航智能来看,EH216-S成功取证后,亿航智能将在保持安全的基础上把握飞行节奏,从体验飞行、旅游观光开始,逐步开展商业运营。2023H1,亿航智能总共交付了16台EH216-S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

  从政府支持来看,根据“深圳发布”公众号,深圳正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筹划开通全国低空物流、短途运输等eVTOL商业化航线,并逐步推广至空中物流、城际交通、市内出行等多场景。

  从整个行业应用场景的发展看,我们认为eVTOL未来的运营场景包括载人/载物、以及to C/to B&G等多个维度。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1.3 资质:型号许可证,是起点,是难点,也是突破点

  以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于eVTOL的认证为例,相关资质许可主要包括三种证书(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运行许可证)+单机适航证。只有当1)eVTOL主机厂和运营商获得三证,2)每款机型获得单机适航证,主机厂和运营商才能够开展商业载客飞行。

  除了这3种证书外,每架飞机还需持有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简称AC),它是FAA对特定飞机允许飞行的批准。适航证有两种类型: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中国相关的监管限制也是类似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适航管理条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设计民用飞行器,应当向民航局申请并获得型号合格证(TC);制造民用飞行器,需要经生产许可审定并获得生产许可证(PC);使用民用飞行器,需要经单机适航检查并获得单机适航证(AC)。此外,只有获得运营合格审定后,特定型号的飞机才能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全球许多企业获得适航证(AC),包括特殊适航证/特许飞行证等,从而获得试飞的资格。但在取证流程(TC-PC-OC)的难点和卡点在于需首先获得型号合格证(TC)。

  2023年10月13日,亿航智能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是全球第一张eVTOL飞行器的型号合格证,填补了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行业的空白。这意味着,EH216-S的型号设计符合中国民航局的安全标准与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后续即可申请制造及运营相关资质。

  由于型号合格证的申请周期较长(亿航智能的例子长达接近三年),因此,我们判断,未来两三年内,亿航智能或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型号合格证以及可以进入制造、运营阶段的eVTOL企业。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1.4 空间:eVTOL销售及运营,或是千亿规模市场

  首先,我们初步测算得出,由于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eVTOL运营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其次,从市场空间角度,我们可以分别估算国内和全球的1)运营市场,以及2)整机销售市场的市场规模。基于粗略的需求测算,我们认为当前eVTOL供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以下测算以产能作为估算依据。

  1)国内:

  2)全球:

  我们的测算结果与一些第三方机构在数量级上相吻合。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MarketandMarket的报告,从2023年到203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有望从12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34亿美元,CAGR为52%。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猜想二、智能车:20-30万价格带拥挤、出海更快、智能更强

  经过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分析,我们认为:

  1)车型快速推出,预计2024年20-30万价格带拥挤

  历史数据看,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表现出整体价格带上探。30万以上价格带在零售结构中占比从2017年的3%、提升到2020年的9.3%、以及2023年1-11月的14.6%。20万以上价格带在零售结构中占比也从2017年的5.1%、提升到2020年的33.5%、以及2023年1-11月的35.1%。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从新车型角度看,我们统计了2023年主要的现售新能源车型和2024年预计开始交付的部分新车型。可以直观看到,2024年20万以下价格带车型供给相对有限,新增车型更加集中在20万以上价格带,尤其是20-30万价格带。因此我们预计,2024年20-30万价格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许更加拥挤。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2)出海新战场,本地化生产或可成新热潮

  根据乘联会,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旺盛,1-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93.4万,同比增长73%。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叠加海外各地区渗透率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品品牌有望继续走出国门,前景可期。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在此背景下,各新能源车企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本地化生产或海外低成本产地建设将继续推进。尤其在产能方面,上汽、奇瑞、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企业都在海外扎根建厂。另一方面,与海外车企展开合作也是另一种出海方式。例如,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建立合资公司,通过借助Stellantis的海外市场积淀、加速出海布局。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3)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各品牌车型分析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2023年,比亚迪、特斯拉、埃安的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居前。根据乘联会报告,1-10月,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分别为214.3万、46.2万、39.9万,市场份额35.7%、7.7%、6.6%。位列其后的分别为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理想、长城、蔚来、奇瑞等。

  展望2024年,国内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我们采用自下而上的测算,预计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竞争格局将产生明显变化:

  a)  比亚迪、特斯拉、埃安等龙头增速承压;

  b)  自主品牌: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即将迎来车型大年;

  c)   新势力:理想、小鹏、问界、零跑高增速。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a)比亚迪、特斯拉、埃安龙头增速或承压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比亚迪:凭借王朝&海洋,比亚迪2023年仍维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零售量约为265万,2024年预计王朝和海洋网推出新车型有限,主要在腾势、方程豹、仰望等中高端品牌发力,对整体销量拉动作用不明显。我们经过分车型的测算,预计比亚迪2024年国内零售量约为288万,同比增长大约9%。需要说明的是,该测算没有考虑有可能推出的对标特斯拉Model 2的走量两厢车,倘若2024年推出该车型,有望进一步拉动销量。

  特斯拉:由于没能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迭代速度,特斯拉2024年车型或许有限。当前工信部的新车申报中,仅可看到Model 3和Model Y的申报,预计2024年将继续推出两款车型的改款。在此假设下,预计特斯拉2024年国内零售销量增长较为有限,增速约为20%。但倘若特斯拉2024年推出走量车型Model 2,则有望获得更高的增长。

  广汽埃安:其增速放缓在2023年下半年已经显现,预计2024年推出主销车型S和Y的更多版本,但可能面临小鹏MONA等新进入者的竞争,同时高端化的昊铂品牌贡献销量有限,我们预计2024年广汽埃安国内零售量增速约为7%,较为缓慢。

  b)自主品牌: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即将迎来车型大年

  我们预计,2024年有望迎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大年,尤其体现在长安、吉利、长城、奇瑞等企业。

  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贡献增量。2023年9-12月,长安启源共计推出4款新车型;深蓝汽车当前拥有SL03、S7两款新能源车型,11月销量约为1.4万,2024年有望推出2-3款新车。根据“重庆发布”公众号,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透露,到2025年,长安系中国品牌将推出27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包括深蓝S7等6款产品、阿维塔的4款产品、智电iDD全新紧凑型轿车及SUV等5款产品、长安启源序列A07等5款产品,以及凯程智慧物流和电动皮卡等7款产品。我们估算,2024年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有望为公司带来42万的销量增长,长安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量有望达到84万,同比大增113.5%。

  吉利:银河、领克、几何、极氪齐放量。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长城:坦克、魏牌、哈弗贡献大量增长。

  奇瑞:2024年是奇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年,按照规划,旗下奇瑞、捷途、星途及iCAR四大品牌将推出超过10款新能源车型,包括风云A8及风云A8 Pro、风云T6、风云T9、风云T11、星途星纪元ET、捷途山海L6、iCAR GT等。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c)新势力:理想、小鹏、问界、零跑高增速

  理想:2023年4月,理想L7/L8 Air版本开始交付,L9 Pro 8月内开始交付,公司通过增加SKU拉宽了价格带。展望未来,公司预计将于12月底发布旗舰车型MEGA,2024年1月展车进店、2月开启交付。此外,公司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推出4款车型,上半年推出L6、下半年推出3款纯电车型,其中L6有望成为理想L系列产品中销量最高的车型。我们预计2024年理想汽车销量有望达到66万,同比增长78.2%。

  小鹏:车型端看,X9预售价38.8万起,预计2024年1月开启交付,其兼顾空间、造型与驾驶灵活性,且搭载无图XNGP功能,目标成为大型纯电MPV市场销量第一名。此外,2024年公司预计新上市2款小鹏汽车、1款MONA新车,拉动销量继续向上。智驾功能方面来看,在2023年1024科技日上,小鹏开启了首批20个无图XNGP城市的公测,目标11月底覆盖25个城市、12月底覆盖50个城市、2024年底覆盖200个城市。我们认为,小鹏汽车有望在快速开城过程中,逐步将领先的智驾技术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汽车销量,预计2024年小鹏有望实现32万销量,同比增长123%。

  问界:凭借手机用户的导流、领先的智驾能力,问界新M7打开了跨界造车的大门,8月26日开始预售、9月12日正式发布,截至11月27日,新M7累计大定突破10万台,供不应求。11月单月,问界新M7交付1.7万台,加上M5合计交付量突破2万。而预计在年底正式发布的问界M9,预售价50-60万,发布时预订量已超过5.4万辆,销量值得期待。叠加2024年可能发布的问界M8,我们预计2024年问界有望实现35万销量,同比增长280%。

  零跑:目前在售的车型包括T03、C11(纯电及增程)、C01(纯电及增程)。2022年以来,零跑汽车销量高歌猛进,比肩新势力第一梯队。2023年3月,公司C11增程版正式上市交付;9月,C01增程版正式开启交付,均具备快充、慢充、加油三种补能方式,对标竞品的数量和竞争力远小于纯电版产品。2023年11月,零跑销量达到18508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0%。展望2024年,公司已发布LEAP 3.0架构第一款新车型C10,有望于2024年年初上市交付;年中预计推出SUV车型C16。这两款新车预计都将实现纯电版和增程版同步上市。我们估算零跑汽车2024年销量有望达到30万,同比增长107%。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经过自下而上的测算,我们认为:

  a)  比亚迪、特斯拉、埃安龙头增速承压,2024年预计实现288/71/52万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20%、7%;

  b)  自主品牌吉利、长安、长城、奇瑞即将迎来大年,有望实现95万、84万、50万、29万,同比增长97%、114%、106%、158%;

  c)  新势力理想、小鹏、问界、零跑高增速,有望实现66万、32万、35万、30万,同比增长78%、123%、280%、107%。

  我们测算认为,国内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28%提升至2023年/2024年的36%/45%。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2.2 智能化:无图化、低成本化,驶进更多城市

  有图向无图方案的迁移,使得更多城市的智能驾驶全场景落地成为可能。2023年,继一些L4公司的探索后,小鹏、华为、理想等车企也开始尝试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自动驾驶。小鹏提出,2023年底要将无图城市XNGP覆盖到50座城市,而华为则提出年底要实现城区NCA全国都能开。理想则在城市NOA上绕过有图方案,直接推进不带高精地图的方案。

  展望2024年,更多主机厂将在更多的城市推出覆盖更多场景的无图城区智能驾驶。除了当前率先占据用户心智的华为、小鹏,以及奋起直追的理想、蔚来、零跑以外,比亚迪也更加重视智能驾驶。在北美表现优异的特斯拉FSD,或许也正在考虑何时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认为2024年,各主机厂的智能驾驶在用户体验上更多是“竞”(同向),大家一起做大市场;在用户心智上更多是“争”(异向),抢占滩头阵地。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当前各家主机厂的智能驾驶硬件成本偏高,后续主机厂将探索更低的自动驾驶硬件成本。我们估算,小鹏汽车Max版本自动驾驶硬件BOM成本在2万元以上,蔚来由于全系标配4颗OrinX,整体自动驾驶硬件BOM成本更高。对下游的消费者而言,只有同时满足使用体验好、成本不高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因此,小鹏率先提出2024年新车XNGP硬件BOM成本目标砍半,这意味着10-20万价格带的新能源车未来也有能力实现高阶辅助驾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除了新势力们相对“豪华”的辅助驾驶方案,大疆也推出了低成本智能驾驶硬件方案。其凭借超强的双目立体视觉算法,减少了对于硬件的依赖,仅配置32TOPS算力、7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BOM成本只需数千元。诸如此类的低成本方案,有望成为15万价格带以下车型的重要选择。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我们认为随着1)场景从高速辅助驾驶向城区全场景辅助驾驶推进,2)BOM成本下降、使用门槛降低,2024年智能驾驶渗透率望快速提升,且有望成为消费者决策中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厂商的智能驾驶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量。

  猜想三、AI PC/AI Phone:凛冬已过,拥抱创新之春

  我们认为,消费电子在2024年以大盘复苏为总基调,与此同时更有创新科技驱动:

  1)大盘角度:

  2)创新角度:

  3.1 PC:2024年恢复增长,AI PC变革之年

  我们分析了2024年PC市场整体发展趋势,认为:

  1)PC市场大盘企稳,2024年有望回升。受益于库存去化完成、Windows10向11的升级周期、AI PC带动、采用Arm架构电脑的崛起等因素,预计2024年PC大盘有望恢复增长,实现高个位数的增长。

  2)2024年是AI PC的革命之年。其将生成式AI的功能带到终端,降低大模型使用成本的同时保障用户的隐私。预计其渗透率在未来3年内快速提升,窗口期短暂,尤其是中国市场。

  3)从产业链变化的角度看,算力、存储、散热、软件、品牌为核心受益方。

  首先,从大盘角度,我们认为此前PC市场同比降幅已逐步收窄,2024年PC行业将迎来换机周期。

  此前,全球PC市场受疫情影响需求旺盛,2020-2021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3.1%/15.7%至3.0/3.5亿台,2022年疫后需求减弱、渠道库存积压影响下,下降16.5%至2.9亿台。经过一年时间,渠道库存逐步去化,2023Q2全球出货量同比降幅从Q1的-29%收窄至-14%,Q3进一步收窄到-8%。市场格局相对稳定。

  根据Canalys,2023Q4全球个人电脑市场预计增长5%,2023年出货量预计2.49亿台,2024年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2.67亿台,同比增长8%。根据TechInsights,2023Q4全球笔记本电脑有望实现同比增长7%,2024年望同比增长11%。核心的驱动因素包括: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其次,从创新科技角度,我们认为AI PC打响AI硬件第一枪,2024年将是AI PC革命之年。

  2023年10月24日,联想在2023 Tech World创新科技大会上率先发布了AI PC概念机。从大模型和PC的特点上看,二者天然契合:1)模态方面,AI大模型需要进行多模态自然语言交流,而PC具备全模态的人机自然交互条件;2)场景方面,AI大模型在压缩之后仍然具备通用场景服务能力,而PC是承载最多场景的个人通用设备;3)在算力方面,AI大模型需要强AI算力进行推理,而PC是迄今为止最强的个人计算平台;4)在存储和隐私方面,AI大模型需要基于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进行微调和个性化服务,而PC是存储容量大、最受信赖的安全终端。因此,AI从软件走向硬件的过程中,PC是最近的终端。

  相较传统PC,AI PC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生成式AI的功能带到终端。这使得AI PC可以实现个性创作、秘书服务功能,担任设备管家的角色。例如,工作场景中,AI PC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会议总结和纪要、邮件起草、会议时间推荐;学习场景中,AI PC可以提供AI课堂笔记和纪要;生活场景中,AI PC可为用户提供AI游记、AI旅行计划、智能互联等功能。

  相较云端的大模型,AI PC给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

  1)通用场景下的个性化服务:AI PC更“懂你”;

  2)即时、可靠的智能服务:AI PC以本地推理为主、边缘和云端推理为辅,有效缩减响应速度,离线也可操作;

  3)更低的大模型使用成本:相较当前大模型的订阅费用,AI PC一次性付费后可享受全生命周期的本地免费推理服务,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4)可信、安全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保障:采用混合模型的AI PC,既可以享受公有域上面的好处,又能够保证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市场预期,AI PC渗透率将在未来3年内快速提升,AI PC有望在2026年占据一半以上的PC市场份额。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最后,从产业链投资角度,我们认为我们认为AI PC带来的核心变化体现在算力、存储、散热、软件、品牌等参与者上。具体而言: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从以上各家的进展来看,联想率先在10月发布全球首款AI PC的概念机,12月中旬三星电子的首款AI PC、英特尔的全球首个AI PC处理器Meteor Lake发布。当前各家品牌厂积极绑定芯片企业,共同推进AI PC的发展。2024年,我们有望看到联想、惠普、宏碁等诸多品牌厂的更多AI PC产品。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3.2 手机:寒冬即将过去,高端化带来结构型机会

  全球手机市场持续疲软,当前市场已呈现一定复苏迹象。我们预计:

  1)大盘:出货量有望实现温和增长,Canalys预计2024年手机全球出货量增长4%。

  2)结构型机会:华为“鲶鱼”回归,有望刺激其他手机厂之间彼此竞争,带动整体高端化趋势。

  首先,全球智能手机过去两年需求疲软,当前市场呈现初步的复苏迹象。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其次,华为新机型配置高端,我们预计“鲶鱼”回归有望刺激手机厂升级,带来高端化的结构型机会。

  2023年8月29日,华为推出“HUAWEI Mate60Pro先锋计划”,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Mate60系列等新品未发布就陆续开售。从配置上看,Mate60全系标配12GB内存,采用第二代昆仑玻璃和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全系IP68级4m抗水,延续高端光学体验,高端机型可支持卫星通话。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Mate 60系列销售火爆、一时间各个渠道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华为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攀升。随着销量的增长,华为屡次提高2024年的销售目标,市场预期亦越来越高。我们认为,华为的回归有望带动手机厂商配置升级,加剧手机市场在高端领域的彼此竞争。

  从整机环节来看,我们看到的高端化机会包括:

  折叠屏方面,其符合消费者既要轻便又要大屏的需求,中国折叠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供给端看,2023年,各厂商继续推出大量折叠屏手机产品。2023Q1-3,华为大约占据国内折叠屏手机的31.7%,OPPO、三星和荣耀各自占据15%-20%。华为、Vivo、小米的折叠机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主要的产品包括Mate X3、P60 Pocket、Vivo X Fold2、Vivo X Flip。OPPO、三星、荣耀、摩托罗拉则面向全球市场。

  展望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有望实现高双位数增长。全球2023年上半年折叠机销量460万,智能手机大约5.28亿,据此测算渗透率不足1%。Counterpoint在2023年11月的调研报告显示,64%的中国高端智能手机用户表示在下一次购买时有意愿选择折叠屏手机、89%的潜在买家偏好大折叠形态。因此我们认为折叠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有望实现1670万销量,2024年则望超3000万台,同比增长83%。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AI手机方面,近期,各大手机厂商加速推进“手机+大模型”: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短期看,AI手机的应用更智能、交互更顺畅。通过端侧大模型,AI phone将会使得AI至少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模态,以及通话、出行规划、运动健身、日常办公等场景落地。例如,AI Phone将可以在图片上实现魔法消除、在音频上实现去除噪音、过滤垃圾电话、提供动态锻炼建议等等。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展望未来,终端有望通过端侧大模型训练,成为符合用户日常习惯、私人定制的个性化“AI助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智能。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从上游零部件环节来看,我们看到的高端化机会来自光学。光学仍是重要的升级方向,我们关注潜望式、玻塑混合等投资机会。

  结构创新方面,我们看好潜望式镜头。潜望式长焦镜头依赖于一个棱镜,这个棱镜将光线以90度角反射到内置镜头上。将变焦时镜头的运动方向由垂直于手机方向改为手机平面内横向运动。这使得镜头的长度比普通长焦镜头长得多,从而产生更好的光学变焦效果,同时兼顾了手机厚度。

  早在2015年,潜望式摄像头便已经出现,但其真正掀起智能手机“潜望式”风暴的是在2019年,华为P30 Pro面世之后,“拍月亮”一时成为风尚。华为遭遇打击后,其他手机厂商在光学领域没有表现出在光学尤其是潜望式镜头上的强烈升级意愿。直到2023年,华为和苹果相继推出潜望式镜头,有望带动其他安卓厂商跟随。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除了结构创新之外,材料方面,玻塑混合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方向。与潜望式镜头类似,相较传统的塑料镜头,玻塑混合镜头可以很好的平衡光学质量和厚度。当前部分安卓厂商已经在有限的机型上采用了玻塑混合镜头。在光学升级的大背景下,倘若2024年头部手机厂商开始采用玻塑混合镜头,以玻塑混合见长的舜宇和瑞声科技,有望在长期获益。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猜想四、可穿戴:从AI Pin到Vision Pro,AI可穿戴时代来临

  4.1 从Pendant到AI Pin,AI+可穿戴开启新时代

  AI硬件浪潮开启,AI+可穿戴新型便携产品迭起。近期AI硬件浪潮开启,AI+可穿戴新型便携产品迭起,AI赋能可穿戴产品更智能、交互更顺畅、提升用户体验。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IDC 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未来AI终端将在创作与创意、游戏和虚拟世界、语音合成与转换、视觉和图像处理、聊天机器人、个性化推荐、医疗辅助等领域广泛落地发展。

  4.2 Meta Quest 3及苹果Vision Pro新品迭出,引领MR创新体验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据IDC,预计2023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760万台、同比下滑10.7%,到2027年VR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2190 台,CAGR为30.1%,实现快速增长。AR设备出货量将从2023年的50万台增长至2027年的680万台,CAGR高达96.5%。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根据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

  作为MR龙头,苹果Vision Pro有望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拓展应用场景、推进生态打通。

  苹果Vision Pro是一款增强现实头显,将AR与VR融合,通过一个旋钮可在AR和VR之间切换。用户既可以沉浸式体验VR的功能如玩游戏、看电影、办公等,也可以利用头显表面的传感器,将外部世界的人和物投射入虚拟世界,从而实现AR功能。我们认为Vision Pro具备几大创新亮点:

  1)创新交互方式:手眼语音交互+Eyesight反向透视

  2)芯片配置:搭载M2+R1双芯片

  3)自研系统visionOS、专用应用生态

  4)显示:Micro OLED单眼分辨率达到4K

  5)极致隐私:虹膜识别

  5)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iPhone 15 pro推出空间视频拍摄功能、可在Vision Pro观看,推进苹果生态打通。11月10日,苹果发布iOS 17.2 Beta 2更新,新增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录制空间视频功能,并且可在苹果Vision Pro头显上观看、带来沉浸式的3D视频体验。Vision Pro搭载全球首创的空间操作系统 visionOS,具备专用App Store,可下载Vision Pro应用程序以及兼容的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作为另一家MR龙头,Meta亦在持续布局其VR和MR产品。Meta和苹果相比,生态不同带来交互差异。

  Meta今年推出新一代消费级MR产品Quest 3,售价499美元起。其创新变化在于从VR变为MR、交互模式为手柄(变小)+引入手部追踪、提升芯片性能等。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Meta和苹果由于其产品生态不同,带来其MR产品的交互模式也有不同。

  1)Meta:

  2)苹果: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猜想五、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AI开启“具身智能”时代

  5.1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迭代加速,引领商业化落地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动作更为顺畅灵活,且可实现端到端训练。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5.2 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大有可为

  据GGII,2026-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CAGR达78%。当前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相关产品密集发布:

  1)海外:起步相对更早、但商业化之路受挫,特斯拉Optimus有望率先突破

  海外机器人公司起步更早,但商业化之路尚未走通,我们认为主要由于成本高昂、不够智能以及场景局限等问题,而特斯拉Optimus有望率先打破这一僵局。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2)国内:新势力群雄并起,开启积极布局

  国内来看,2022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参与热度空前高涨,包含众多科技新秀,如优必选、小米、追觅、傅利叶、达闼、帕西尼、科大讯飞、小鹏、宇树科技、智元、星动纪元等。优必选WalkerX是国内首个商业化的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2022年小米发布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2023年,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已实现量产,并在2023年9月份开启预售。小鹏发布自研人形机器人PX5。科大讯飞发布了首个“大模型+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随着后续人形机器人起量,产业链成熟有望推动降本降价。过去人形机器成本高昂,据新京报,本田ASIMO的单台价值250万美元,波士顿动力Atlas单台价值为200万美元、且无商业化落地,Agility的Digit机器人售价25万美元,小米CyberOne大约成本预计在六十到七十万元、目前尚未实现量产。我们预计随着后续人形机器人起量,产业链成熟有望推动降本降价。据优必选,优必选已将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系列的成本降至10万美元以下,预计在2025年左右、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可以降到5万美元。据2022年9月的特斯拉2022 AI day,马斯克表示,Optimus的制造规模可能将达到数百万台,预计其量产成本将比汽车低得多,价格可能会少于每台2万美元。

  5.3 AI多模态大模型应运而生,“具身智能”时代将到来

  多模态大模型兴起,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今年以来,机器人领域相关多模态大模型或算法层出不穷,我们预计将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的行为链路包含三大核心,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执行层。其中,我们预计AI大模型技术有望在感知层和决策层发挥较大作用。以优必选为例,优必选具备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其中机器人技术包含伺服驱动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包含计算机视觉和语音交互等。我们预计AI将赋能人形机器人,有望开启“具身智能”时代。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5.4 2024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关注零部件与本体制造

  我们预计2024年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关注电机、减速器、传感器、丝杠等。人形机器人上游核心部件主要包括感知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及其他零部件。我们对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部分零部件成本进行拆解,其中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减速器(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传感器(力矩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触觉传感器)、丝杠(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等)价值量相对较高。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猜想六、AI应用:从World Model到“AI4S”,在更广阔的天地遇见AI产业的星辰大海

  6.1 多模态:进入黄金应用期

  大语言模型方面,海外主要以OpenAI GPT系列、Anthropic Claude系列、Character.ai LLM模型、Inflection AI模型、Meta LLaMA系列开源模型、谷歌PaLM系列大模型等为主。国内大语言模型主要包括百度文心一言、商汤日日新、科大讯飞星火、华为盘古、字节云雀、腾讯混元等。随着模型迭代,大语言模型也在向着多模态发展,比如2023年12月谷歌推出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文生图模型方面,海外代表模型是OpenAI的Dall·E系列模型、谷歌的Imagen系列模型、Stability AI的Stable Diffusion系列模型、以及Midjourney模型、Adobe的Firefly Image 2模型、Meta的Emu Edit模型等。国内代表模型包括阿里通义万相、百度文心一格、美图MiracleVision、商汤秒画、快手可图等。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文生视频信息量更大,进入加速发展期。与文字和图片相比,视频可以承载更多信息,可融合文本、图像、声音及视觉效果等多种信息形式。文生视频模型近期有较多更新: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1)   海外:文生视频模型主要包括谷歌的Imagen Video和Phenaki,Meta的Make-A-Video,Runway的Gen-1、Gen-2等。11月,Runway对其自研视频生成模型Gen-2进行了功能更新,Meta发布了Emu Video模型,Stability AI推出Stable Video Diffusion的视频生成模型、提供SVD和SVD-XT两个模型。Pika labs发布了Pika 1.0,能够生成和编辑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12月,谷歌宣布与李飞飞团队合作推出了AI视频生成模型W.A.L.T。

  2)   国内:字节跳动、阿里等科技大厂均也在加速布局。11月字节跳动推出了文生视频模型PixelDance,基于文本指导+首尾帧图片指导的视频生成方法使得动态性更强。阿里上线Animate Anyone模型,用户提供静态角色图像和预设动作(或姿势序列)、可生成该角色的动画视频。

  多模态进入应用黄金期。随着多模态的快速发展,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据COATUE,2023年6月,Runway的AI视频工具使用量超过1600万,较2022年11月的100万提升2219%。2023年6月Midjourney的Discord用户数超过1700万,较2022年11月的400万提升342%。据Pika 11月底官网宣布,Pika社区用户五十万、每周生成数百万个视频。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6.2 云到端:端侧AI渐行渐近

  随着AI应用的逐渐迭代,人们在AI应用的1)隐私安全、2)响应的即时性、3)算力节省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

  1)隐私性:

  用户数据保存在个人硬件端侧,可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数据隐私和安全。

  2)算力节省:

  在当前算力稀缺和高成本情况下,通过端侧部署、利用模型压缩及终端算力分担,可以实现成本减少、效率提升。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3)响应的及时性:

  与纯云端部署相比,端侧部署可以节约网络连接传输和反馈时间,且可以在断网情况下运行,提升实时性。因此在追求即时响应的场景下,端侧部署或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高通为例,高通发布2大产品骁龙X Elite(面向PC)和骁龙8Gen 3(面向手机),满足端侧生成式AI需求,能够以极致速度处理生成式AI任务。如骁龙8Gen 3支持手机运行高达100亿参数的模型,基于Llama2的AI助手每秒生成高达20个token,或仅需不到一秒就能使用Stable Diffusion在智能手机上生成图像。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因此,越来越多的AI模型企业和硬件企业开始进行端侧AI落地的探索。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基于以上端侧芯片的突破及端侧模型的适配,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AI硬件开始面世。从PC、手机、可穿戴设备、到智能音箱、智能车、机器人,我们预计2024年将成为AI硬件量产元年。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6.3 破圈层:从World Model,到AI For Science

  我们认为,接下来生成式AI的价值体现,除了可以在内容生成领域以外,会在更多的领域和圈层落地。我们期待2024年,生成式AI在科技、制造等研究及生产领域创造突破以及带来商业价值。

  首先,以自动驾驶领域为例,各类AI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在数据合成、4D标注、感知模型、决策规划模型、以及当前的端到端模型探索中。其中,视频生成技术可以为仿真数据环境的构建带来巨大的贡献。

  由于1)数据采集成本日益提高、2)真实场景的数据采集涉及隐私安全信息,3)有效corner case的收集密度太低等原因,自动驾驶的训练往往面临数据不足的问题。基于此,自动驾驶领域一些创业公司和龙头已经开始通过生成式AI模型来创建驾驶场景视频,用以更好地辅助自动驾驶端侧模型的开发。

  英国创业公司Wayve在2023年6月首次推出了GAIA-1(Generative Artifitial Intelligengce for Autonomy)、并在2023年9月更新了最新进展。GAIA-1模型核心是一个基于自回归Transformer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在输入视频、文本、动作指引后,能预测序列中下一组图像token;这些预测的图像token不仅在视觉上连贯、而且和此前的文字和动作指引保持一致。随后,视频解码器(video diffusion model)将这些图像token转换回像素空间。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GAIA-1的突破在于: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当前,除了Wayve以外,Tesla、百度等都在尝试通过建立仿真场景来辅助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

  我们认为,生成式AI模型有望大大降低自动驾驶模型训练的门槛、以及提升决策规划的能力天花板。

  同样,在生物及材料科学领域,我们也看到了生成式AI在蛋白质预测、新型材料生成等“AI For Science(AI4S)”方面的巨大潜力。

国盛海外:2024年六大猜想—科技群星闪耀时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过生成式AI进行生产力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巨头英伟达在基于其NVIDIA DGX Cloud推出的AI Foundations中,提供了语言模型NeMo、视频模型Picasso、以及生物模型BioNeMo,通过“算力基础设施+模型代工厂”的服务来帮助各行业加速生产过程。我们期待,生成式AI作为一种“创造力引擎”,有望成为科技、制造等各个产业的重要生产力。

  风险提示

  eVTOL商业化应用速度不及预期。我们预计2024年eVTOL有望开启规模化的交付和商业运营,倘若领先企业pc证获取进展不及预期,则商业化进程可能延后。新车推出进展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我们推测了各家车企2024年可能推出的新车型,倘若新车型推出节奏不及预期、实际销量不及预期,则可能影响各家车企的实际销量。AI硬件需求不及预期。AI硬件相关行业涉及手机、PC、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车、机器人等,若本身硬件行业如手机、PC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或AI功能对需求的提振不及预期,或将影响销售。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过去人形机器成本高昂、大规模量产难度较大,如果后续产业链降本降价不及预期,将会影响相关厂商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推广等。算力需求、供给不及预期。目前算力资源较为稀缺,如果未来算力需求不及预期,那或将对相关算力基础设施供应方产生影响。若算力供给不及预期,将会影响模型方对于大模型的训练迭代。大模型迭代不及预期。目前业内各类大模型层出不穷,但后续若AI大模型训练发展迭代速度慢于预期,或将影响应用落地效果。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如果大模型最终B端、C端应用落地慢于预期,可能会带来相关公司基于AI的业务优化不及预期。AI行业政策监管超预期。人工智能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国内外均在审议出台AI相关监管法规制度,若政策监管超预期,或将一定程度影响AI应用落地效果。假设和测算误差风险。本文对eVTOL市场空间规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成本、微软AI增量空间等测算均基于一系列假设,可能会与现实情况有所偏差,从而使得测算存在误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