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正式更名前,这家AMC公司向市场传递业绩“扭亏为盈”的消息。1月22日,中国华融发布盈利预告称,经初步测算,该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2022年同期净亏损为275.81亿元。
这是中国华融正式更名前释放的积极信号。近期,中国华融更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获批,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更名获批后,还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国华融将于近期正式完成更名。
在分析人士看来,中国华融正式更名前取得“扭亏为盈”的业绩是很好的新老衔接过程,这将为中信金融资产未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释放“扭亏为盈”信号
继2022年度的再度亏损后,中国华融终于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发出盈利信号。1月22日,中国华融发布盈利预告称,经初步测算,该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2022年同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则为275.81亿元。
对于2023年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的原因,中国华融表示,一方面,该公司深化业务协同,积极拓展市场,加强资产管理,叠加资本市场变化趋势较上年度有所改善,权益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加,对公司全年盈利有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该公司把握特殊机遇成功实施重大投资,改善资产结构,优化资产配置;此外,受经济环境和行业整体影响,为进一步夯实资产,中国华融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400亿元,抵减了该公司本期利润,进一步奠定了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作为四大AMC之一的中国华融成立于1999年11月,起初是为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而设立,2009年后,开始朝着商业化转型,并开启了金融版图的扩张,业务版图涉及银行、证券、租赁、信托、期货、消费金融等多领域。但随着快速扩张、内部贪腐造成的风险浮出水面,中国华融千亿亏损“面纱”揭开,2020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达1029.03亿元。通过加大资产盘活和现金回收,在2021年中国华融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股东净利润达3.79亿元。可好景不长,直至2022年中国华融再度交出亏损“答卷”。
对于中国华融2023年再度释放业绩“扭亏为盈”信号,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中国华融正式更名前取得“扭亏为盈”的业绩是很好的新老衔接过程,对于中信金融资产来说是个很好的开局,为未来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将正式更名再出发
业绩“扭亏为盈”是中国华融正式更名前释放的积极信号。2023年11月,中国华融宣布,根据整体战略规划及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该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为中信金融资产。
2024年1月,中国华融更名中信金融资产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根据批复,该公司33家分支机构中文名称相应变更。
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更名获批后,还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完成更名,届时,中国华融将正式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
“华融正式更名,是对前期一系列积极化险所取得成果的最好注脚。”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更名后将改善公司整体形象,有效提升投资者信心。中信集团入驻后,为支持公司主业的转型发展,先后出售原华融旗下消金、证券、银行、信托等一系列牌照,把公司战略发展聚焦到不良资产主业上来,有望依托中信集团作为中央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加强与中信集团辖下的各子公司的业务对接和拓展。
中信集团的入驻被视为中国华融历经低谷重新起航的标志。2021年,中国华融通过引战增资引入中信集团等多家战略投资者。次年3月,中信集团正式入驻中国华融并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随后,中国华融管理层接连迎来中信系高管入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刘正均接替王占峰担任中国华融董事长,中信信托原总经理李子民接棒梁强担任中国华融总裁。而中国华融现任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总裁助理温金祥也均来自中信系。
“中国华融更名、聘任中信系高管是在中信集团入驻后的重要举措”,廖鹤凯认为,中信集团高管入驻中国华融,有利于加速体系融合进程,也有利于集团资源整合和人才交流。
从聚焦不良资产主业成效来看,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华融获悉,2023年该公司新增收购不良资产包债权规模超1450亿元。同时,以重点房企的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协同中信集团成员单位,通过风险隔离、重组纾困、资源整合、并购出清等方式,成功实施一批保交楼、稳民生项目,预计保障4.5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
廖鹤凯表示,作为曾经的AMC龙头公司,中国华融有强大的逆周期调节功能,随着经济发展回归正轨,中信集团强大的资源注入,后续预计该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