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国家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发行人披露水平逐步提升,环境效益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为进一步助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聚焦发行人、投资者、监管机构、研究机构、市场服务机构等主体对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从政策端、发行投资端、市场服务端总结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深化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技术方法、挖掘数据应用价值、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四方面建议。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信息平台
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政策背景及市场现状
(一)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绿色金融债券年度报告应包括募集资金整体及典型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此后,我国债券市场相关主管部门、交易所及自律组织陆续出台制度规范,要求绿色债券发行人披露债券募集资金产生的环境效益信息(见表1)。2021年,人民银行发布金融行业标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金融机构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容、形式等提出原则性要求;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针对绿色债券募投资金涉及的200余类绿色项目设置量化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目前正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牵头制订金融行业标准《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二)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水平持续提升
2022年,我国在岸贴标绿债1发行量为8880.52亿元,较2020年增长278%2;在全市场各类债券发行量中占比1.44%,较2020年增长251%3。在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水平持续提升。2020—2022年,在我国公开发行的在岸贴标绿债中,披露募集资金环境效益信息的绿色债券只数占比从71.1%提升至84.7%,平均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完整度从40%提升至60%4。2022年发行的在岸贴标绿债的募投项目主要集中于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绿色交通等领域5,其中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最高的领域依次为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绿色交通。
环境效益信息平台陆续推出助力提升披露数字化水平
多地政府和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结合政策发展方向建设智能化环境信息平台,如浙江湖州、衢州等地上线了“长三角绿金平台”,银行机构可通过平台测算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环境效益并形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金融基础设施立足市场需要建立环境效益信息展示平台,如中央结算公司建设运营“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平台”6,提供境内外市场绿色金融一站式资讯和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服务。数据供应商积极探索推出环境效益相关数据产品,如万得推出“碳排放数据库”,提供发债主体的碳排放披露数据和估算数据。
各类主体对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的需求
(一)发行人:逐步重视环境效益信息披露,但缺乏足够披露动力且披露存在一定困难
1.逐步重视披露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的环境效益
绿色债券发行人认为,持续主动披露环境效益信息是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向投资者展示项目绿色属性、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举措。但实践中仍存在披露动力总体不足的情况。目前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产生的环境效益优劣,对发行利率、二级市场收益率无直接影响,与各地绿色奖补激励政策亦不挂钩,部分发行人出于落实自身经营战略、展示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监管要求等目的披露环境效益信息,缺乏足够经济激励持续开展。
2.开展量化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存在一定困难
部分绿色项目识别认定不便,例如生态环境保护类绿色项目认定缺少明确的技术标准;装备制造等部分绿色项目缺少公允的环境效益指标测算方法,影响披露效率和完整度;部分绿色项目持续跟踪测算环境效益不便,特别是绿色金融债投向项目总体较多、采集测算压力较大;缺少统一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发行人难以规范化披露环境效益信息。
(二)投资者:境内债券绿色投资方兴未艾,但以环境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和投资理念有待形成
1.机构积极践行绿色投资,普遍关注投资标的绿色属性而非实际绿色效益
部分金融机构已将发行人主体ESG评分结果纳入债券投资决策体系,同等风险回报下优先投资绿色发行人发行的绿色债券。但部分投资人表示,境内投资机构普遍以获取超额收益为投资目标,目前绿色债券在二级市场收益回报和流动性欠佳7,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吸引力;绿色债券发行人披露的环境效益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可比性差,难以辅助投资人基于债券绿色程度的投资决策,实践中仅能关注绿色贴标情况。相比之下,境外客户对环境效益信息关注度更高,部分境外委托方将资金产生环境效益作为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成效指标之一8。
2.监管考核有力推动金融机构持有绿色债券,与环境效益挂钩的配套机制尚未形成
人民银行将绿色债券持有量作为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评价的重要指标,引导银行积极投资绿色债券,推动绿债市场发展,部分银行也针对绿色债券投资业务给予内部资金成本优惠支持。但目前监管部门的考核评价以绿债持有量为主,尚未与债券募投资金产生的环境效益挂钩。
(三)监管机构、研究机构:对环境效益数据的需求逐步增加,应用研究逐步深化
1.环境效益数据统计监测分析需求不断增加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在“粤信融”平台开辟环境信息披露专区,集中发布和监测试点机构环境信息;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要求辖内银行机构每月报送持有贴标绿债的环境效益数据;人民银行杭州市分行通过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银行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数据及投向绿色项目环境效益,并实时监测贷款企业环境表现。
2.研究机构逐步关注环境效益数据的研究价值
2022年起,已有数家研究机构发表绿债环境效益对发行定价影响的研究。如吕怀立、徐思等(2022)9研究发现绿债碳减排效益可显著降低其发行利率,绿色溢价源自投资者对绿债属性偏好;闫贵壮、金兵兵等(2022)10研究发现绿债的绿色程度会影响其发行利率。受访研究机构总体反映,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信息完整性和可比性不足,制约了研究深度。
3.募投项目环境效益是评价绿债绿色程度的关键,已有部分机构在绿色程度评价方面开展有益探索
环境影响测算方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李凯等11按照每类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进行“毒性”定量刻画,按“毒性”对各污染物加权,实现不同污染物环境影响的横向可比。评价方法方面,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的《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送审稿)》将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水平作为项目绿色程度评价重要指标之一,由专家按绿色项目环境效益在行业内的水平给专家打分评价12。
(四)市场服务机构:境内外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产品不断丰富,数据覆盖广度、加工深度与丰富性逐步优化
目前已有境内外数据库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例如,卢森堡绿色交易所建设运营的数据库DataHub摘录债券发行人披露的环境效益相关信息原文;大智慧财汇公司建设运营的“企业预警通”重点关注债券发行人披露的募投项目节能减排效益数据;中央结算公司建设运营的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库按照绿色属性分行业展示各绿色项目的环境效益数据,并测算债券募集资金产生的环境效益影响。
绿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深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深化绿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亟须解决的问题
从政策端看,我国主管部门、交易所及相关自律组织均要求绿色债券发行人披露债券募集资金产生的环境效益,但尚无统一的披露标准予以规范,已披露的环境效益信息质量不高;对绿色债券的监管考核及奖补政策主要聚焦绿色贴标认证,尚未将环境效益纳入考核范畴,发行人和投资人缺乏足够的激励关注环境效益信息。
从发行投资端看,目前绿色债券发行人在开展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识别难、测算难、采集难、跟踪难等问题,导致发行人难以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境内投资人的绿色投资尚未深入到绿色程度的考量,长期、成熟的绿色投资理念有待普及;目前已披露的环境效益数据存在完整度欠佳、非标准化等问题,制约了环境效益数据在投资端的应用和统计研究的开展。债券的绿色程度尚未对一、二级市场价格形成正向影响,发行人和投资人缺乏持续关注环境效益信息的动力。
从市场服务端看,目前已推出的各环境效益数据库数据源相对单一,与碳排放、环保信息等第三方绿色信息数据源的互联互通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环境效益数据的应用价值;数据库功能以客观展示和基础统计为主,环境效益数据挖掘程度和相关附加产品的供给有待强化,债券绿色程度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债券承销商、评估认证机构在服务市场主体持续披露环境效益信息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深化发展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营造以环境效益为导向的绿色金融生态。强化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政策要求,推进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行业标准落地,引导发行人规范披露环境效益信息。建立健全与环境效益挂钩的政策激励体系,对于环境效益披露及实现情况较好的绿色债券,给予发行、承销、投资、评估机构相应奖励补贴及税收优惠。推进与国际绿色标准互认合作,探索建设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标准。
二是完善配套技术方法,提升发行人披露便利性。支持专业机构研究出台绿色项目识别认定细则、环境效益指标测算方法、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及数据统计报送模板等,降低发行人项目认定、数据测算和披露成本。鼓励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探索智能识别认定绿色项目、跟踪绿色项目环境效益实现情况,为发行人采集、跟踪环境效益数据提供便利。
三是挖掘数据应用价值,发挥投资决策支持作用。引导投资机构培育长期的绿色投资理念,将绿债环境效益信息纳入投资决策体系。提升环境效益相关数据产品附加值,为投资者提供基于环境效益数据的绿色程度评价等更全面的绿色投资决策支持。提升环境效益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支持管理机构、科研机构等更充分地利用环境效益数据开展统计监测和研究分析。
四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培育环境效益数据生态。对标国际市场需求,持续推进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等绿色信息平台建设,拓展债券品种覆盖度,引导发行人依托平台主动披露环境效益信息。推动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平台与第三方绿色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为市场提供覆盖全面、交叉验证的环境效益数据服务。利用信息平台开展环境效益宣介和辅导,培育以环境效益为导向的绿色金融理念。
注:
1.贴标绿债是指经官方认可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绿色产业项目。
2.贴标绿债发行量数据来源为商瑾等在《债券》刊文,详见参考文献。
3.全市场各类债券发行量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4.数据来源: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完整度=本期债券实际披露环境效益指标数量/∑本期债券募投项目按照中债绿色指标体系应披露指标数量×100%。
5.按照募投资金规模计量。
6.包括门户网站(https://www.chinabond.com.cn/greenbond/#/home)、数据库(https://lzpl.chinabond.com.cn/#/main)。
7.绿色债券在境内一级市场有发行溢价,二级市场溢价不明显,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导致投资绿色债券产生账面浮亏,二级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弱。
8.境外投资机构更为关注环境效益的原因:一是境外监管部门针对绿色资管产品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如《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SFDR)针对不同绿色等级的欧盟金融产品制定不同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要求披露产品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表现。二是境外市场绿色投资理念更为成熟。如Amundi(东方汇理资产管理)的“影响力基金产品”,除信用基本面分析外,会利用绿色债券资金投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来辅助投资决策。
9.引自吕怀立、徐思、黄珍、倪中新在2022年第8期《会计研究》的刊文《碳效益与绿色溢价——来自绿色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10.引自闫贵壮、金兵兵、马小林在2022年《征信》的刊文《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基于“实质绿”的实证研究》。
11.Hsu, Po Hsuan, K. Li, and C.Y. Tsou. The Pollution Premium. Journal of Finance, Volume 78, Issue 3, June 2023
12.根据《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送审稿)》,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水平在项目绿色程度评价指标中占20分(总分100分)。
参考文献
[1]商瑾,陈莹莹,梁臻颢.2022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J].债券,2023(5).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3.04.006.
[2]商瑾,马赛.2021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J].债券,2022(2).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2.02.012.
◇ 本文原载《债券》2023年12月刊
◇ 作者: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 程振华 段怡然 刘茜 梁臻颢
◇ 编辑:鹿宁宁 廖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