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准兑现,十年期国债再破2.5%!
进入2024年,降准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一方面,2023年10月以来PMI回落至荣枯线下后持续走低,显示经济基本面偏弱,亟需政策发力呵护;另一方面,无论是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均对后续货币政策取向表述积极,市场对于总量工具靠前发力的预期较强。
货币政策早发力早见效的规律下,一季度是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窗口期,因此1月的央行操作受到市场的期待。不过1月15日,央行公布加量续作MLF,但中标利率连续第5个月按兵不动,同时1月22日的LPR报价也未下调。这背后既有银行净息差压力的原因,也有政策面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前期政策效果的考量,还有稳定汇率、兼顾内外均衡的诉求。在降息落空后,央行却意外送上了降准+结构性降息的“新年大礼包”:上周三(1月24日),央行召开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于1月25日,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消息落地后,债券市场再度走强,利好资金和短端,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探至2.45%,创2002年6月以来新低。
二、债牛演绎,2024利率仍处下行通道
本次降准操作本身符合预期,但相比2023年央行在3月、9月分别降准25BP,此次50 BP的幅度超预期。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优先选择降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当前资金成本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存单收益率略低MLF,流动性并不算紧张,因此,此次降准主要提前补充流动性,为春节临近居民与企业取现需求增大、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信贷投放等好做准备,节前资金风险或基本解除。二是前期股市波动较大,国常会提及“稳市场、稳信心”的诉求,央行适时推出宽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三是降准能够一次性平等地为所有商业银行释放零成本长期流动性,保护银行净息差,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往后,降准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2月LPR下调的预期大幅升温,继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降准落地后更多利好仍在路上,央行宽松的基调已经较为明确,债市大环境依然友好。短期内,经济基本面难以快速拐头向上,宏观数据进入真空期,短端利率的波动或大于长端,预计债市整体以震荡为主;中长期来看,宽货币将持续发力,利率中枢仍处于下行周期,随着国内存款利率调降(进而打开政策利率空间)和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进而减轻汇率压力),长端向下突破2.4%只是时间问题,债市还将处于偏强运行之下。
三、长短端都有机会,基准国债ETF价值凸显
基准国债 ETF(511100)是当下市场涵盖多个关键久期国债的特色产品,自2023年12月25日上市交易以来交投活跃,成交额逐日放大、1月30日已突破19.54亿!基准国债 ETF(511100)主要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国债指数,选取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名单范围内的全部国债作为成分券,具体从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等期限的国债中分别选取两只左右最新上市的债券,每月定期调整一次。目前成分券数量为14只,均为关键期限国债,涵盖短、中、长、超长期限国债,是偏向综合性的中期国债指数。基于前文提到长短端利率均有机会的市场展望,通过投资基准国债ETF(511100),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一揽子国债的投资,均衡捕捉长短端利率的下行机会,分散因流动性、基本面等因素造成的期限风险。
数据来源:wind,上交所,截至2023年10月末,以上个券不构成投资建议。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3日,指数取沪做市国债 (950243.CSI),自基日2022年6月30日以来收益率为3.61%。
相较权益类产品,基准国债 ETF(511100)仅参与债券市场投资,波动风险较低。相较信用债类产品,基准国债 ETF(511100)底层聚焦国债,具有明显的信用安全性。相比市场上已有的其他国债 ETF 多为固定久期,集中在中期、长期及超长期,基准国债 ETF(511100)久期综合,每月定期调整持仓、新老换券,可帮助投资者免除自行选券、换券的繁琐操作。相较于场外债券指数,基准国债 ETF(511100)还具有 T+0 申赎效率高、交易更便捷,持仓信息透明,已纳入融券资金使用范围与交易所质押券,交易成本低的特点。
此外,在《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确对银行自营所投资资产穿透进行风险权重计量的要求的背景下,基准国债 ETF(511100)底层资产清晰、可投资产明确,在授权计量法中占据明显优势,是满足银行资本新规穿透要求的不错选择。
综合来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基准国债 ETF(511100)为风险偏好较低、有国债配置或做市需求的客户提供了一类更便捷、更精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