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春节出行“火热”,如何影响消费?

admin 02-17 42
春节出行“火热”,如何影响消费?摘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春运期间的客流量可能创出2019年以来的新高,并带来服务消费的反弹,但是否意味着消费的全面修复,仍...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春运期间的客流量可能创出2019年以来的新高,并带来服务消费的反弹,但是否意味着消费的全面修复,仍需继续观测。

  据新华社报道,正月初一当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9450.5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24.2%,铁路、水路、民航、公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流动量最大的公路达到186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3%。

  来自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4日(春运第20天,农历正月初五),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0699万人次,环比增长1.9%,比2023年同期增长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4%。

  东吴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今年春运客流的“火热”毋庸置疑,呈现结构性特点,停工偏早或带动北方人口净流入的城市贡献明显,雨雪低温天气影响较小,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从客流到消费的传导出现了一些变化,预计国内跨区出行超2019年同期、跨境出行仍有差距,低温天气、跨境出行“挤出”效应等对消费冲击或较为可控。

  春运客流量增长明显

  据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4日(春运第20天,农历正月初五),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0699万人次,环比增长1.9%,比2023年同期增长10.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4%。其中:

  铁路客运量1424.5万人次,环比增长10.2%,比2023年同期增长38.5%,比2019年同期增长27.1%。

  公路人员流动量28891万人次,环比增长1.4%,比2023年同期增长8.7%,比2019年同期增长25%。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26412万人次,环比增长0.9%,比2023年同期增长7.9%,比2019年同期增长47.3%;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79万人次,环比增长8.1%,比2023年同期增长18%,比2019年同期下降52.1%。

  水路客运量149.3万人次,环比增长8.4%,比2023年同期增长52.7%,比2019年同期下降41.5%。

  民航客运量234.4万人次,环比增长2.2%,比2023年同期增长48.5%,比2019年同期增长17.4%。

  从大年初一到初六,选择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人次已经从550万增长到1520万左右,每天都保持明显增长,已经连续两天刷新了今年春运以来铁路单日的出行纪录。

  而从2月16日的春运热力图来看,出行人次将继续保持增长。12306的预售数据显示,2月16日客流量增长较多的到达城市依然集中在北上广深、武汉、杭州等中心城市。

  从目前的数据看来,国内客流量的“火热”,大概率将超过2019年同期。且今年春运客流呈现了一些结构性的特点:

  1、近年春运出行方式发生改变,非营业性公路小客车出行成为旅客发送的主要方式、占全部旅客发送量的近八成,今年春运前8日,自驾等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已达2019年同期水平的125.6%。

  2、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停工偏早等或带动北方人口净流入城市春运客流迁出规模明显提升,成为总体春运客流提升的一大贡献。通过对各地人口迁徙规模对比发现,今年北京、郑州等北方代表性人口净流入城市春运客流迁出规模明显高于过往,相较之下,广深、上海、成都等城市春运客流迁出规模较过往同期水平差距不大;原因或在于今年北方地区停工偏早等。

  3、跨境出行快速恢复,但距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春运前7日,我国国际航班执行架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3%、2023年同期的8.7倍。

  “火热”出行如何影响消费?

  东吴证券陶川(金麒麟分析师)团队认为,今年春节档消费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两个:雨雪天气和出境游修复或对国内消费的“分流”。从春运前7日以及历史上相似经验来看,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春节消费影响较为可控:低温天气影响较过往更小,跨境出行对国内消费出行“挤出”影响较弱、疫情后的两者同向性更明显等。

  具体而言,今年极端天气持续时间短、保通保畅机制改善、总体需求相对偏弱、价格低位运行等背景下,低温天气对价格端的冲击或相对可控。一方面,今年春运期间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冰冻范围不及2008年;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交运、电力、通讯等保通保畅机制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明显加强;此外,当前总体需求相对偏弱,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3%、仍处于负增长区间,或共同使得今年低温极端天气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三大因素”或使得跨境游提升对国内消费的“挤出效应”较小。居民跨境游产生的部分消费不计入社零和假期全国旅游收入,或对国内春节期间消费产生分流。但一方面,跨境旅游占我国居民消费比重低、仅为2%—5%,另一方面,从疫后消费复苏来看,跨境旅游和国内消费对GDP贡献率呈明显正向关系,指向两者“互补性”相对更强;与此同时,今年春运国内跨区出行客流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但跨境客流距2019年同期仍有差距,指向国内旅游消费修复或相较好于跨境旅游消费,上述因素或使得跨境游提升对国内消费的“挤出”影响相对较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