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美股跳水波及亚太市场,日经225失守39000点,韩国综合指数重挫

admin 04-06 4
美股跳水波及亚太市场,日经225失守39000点,韩国综合指数重挫摘要: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肖芮冬      4月5日,亚太地区的主要股市普遍呈现出下跌趋势。其中,日经225指数跌幅达到1.96%,失守39000点重要关口;韩国综合指...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肖芮冬    

  4月5日,亚太地区的主要股市普遍呈现出下跌趋势。其中,日经225指数跌幅达到1.96%,失守39000点重要关口;韩国综合指数也下跌1.01%。而恒生指数的表现则相对较强,尽管在盘中一度跌逾1%,但随后逐渐回升,最终仅微跌0.01%,这一表现明显强于亚太地区其他股市。

  对于这一市场调整,普遍的观点认为与此前美股的大幅跳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4月4日的交易中,由于油价上涨以及美联储官员的讲话等因素,美股被迫承压。美股三大股指在盘中走势突然逆转,集体跳水,截至收盘均跌超1%,道指更是录得四连跌的颓势。这种全球股市的联动效应,使得亚太地区的股市也受到了波及。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纷纷下跌

  首先,让我们关注日本股市的动态。在4月5日,日经225指数经历了一次显著的下跌,跌幅达到1.96%,导致该指数失守了39000点的重要关口,最终报收于38992.08点。本周内,该指数的累计跌幅达到了3.41%,这已经是连续两周的下跌趋势了。

美股跳水波及亚太市场,日经225失守39000点,韩国综合指数重挫

  个股表现方面,日本一些重要的上市公司在4月5日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东京电子的跌幅超过5%,基恩士的跌幅超过4%,信越化学工业的跌幅则超过了3%。另外,软银集团、迅销的跌幅均超过了2%,索尼、任天堂、三菱日联金融、丰田汽车以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的跌幅也都超过了1%。

  接下来,我们转向韩国股市。在4月5日,韩国综合指数同样出现了下跌,跌幅为1.01%,最终报收于2714.21点。本周内,该指数的累计跌幅为1.18%,与日本股市一样,这也是连续两周的下跌。

美股跳水波及亚太市场,日经225失守39000点,韩国综合指数重挫

  个股方面,韩国的一些知名企业也未能幸免。其中,三星SDI的跌幅接近5%,SK海力士、POSCO FUTURE M以及LG集团的跌幅均超过了2%。此外,SK集团、浦项制铁、三星生命、起亚汽车以及赛尔群的跌幅也均超过了1%,而著名的三星电子的跌幅则接近1%。

  最后,我们来看看港股市场的表现。在4月5日,恒生指数虽然也有所下跌,但跌幅相对较小,仅为0.01%,最终报收于16723.92点。同时,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也分别下跌了0.29%和0.19%。总体来看,尽管恒生指数在盘中一度跌幅超过1%,但最终仅微跌0.01%,这一表现明显强于前述的日本和韩国股市。

  个股方面,恒生指数中医疗保健个股领跌。其中,阿里健康、药明康德的跌幅超过5%,药明生物、碧桂园服务、京东健康的跌幅超过4%,而蒙牛乳业、华润电力、中国生物制药、中升控股、龙湖集团、舜玉光学科技等公司的跌幅也均超过了3%。

  美联储官员讲话令美股承压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纷纷收跌,这背后的原因或与前一交易日美股的大幅下挫紧密相关。具体来说,在当地时间4月4日,美股三大股指均出现了超过1%的跌幅,其中道指下跌1.35%,纳指下跌1.40%,标普500指数也下跌了1.23%。值得注意的是,道指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呈现下跌态势。

  市场普遍分析认为,导致美股承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联储官员的讲话,二是油价的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在早盘时段,由于最新公布的初请失业金人数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市场降息的预期,使得美股在初期走高。然而,随后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表态却打压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三大股指在尾盘阶段急剧下滑。

  具体来说,在美东时间周四,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表示,如果通胀的进展停滞不前,特别是在经济保持强劲的情况下,那么今年或许就不需要降息了。他在当天的采访中也进一步指出:“我在三月份的预测中认为,如果通胀继续回落到2%的目标水平,那么今年将降息两次。但现在,如果通胀趋势持续横盘,那么这将使我质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降息。”

  受到这一鹰派信号的影响,再加上交易员们在等待非农数据发布的过程中保持谨慎态度,美股在尾盘阶段出现了跳水,直接导致了三大股指均跌超1%的结果。

  此外,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也持续引发市场的担忧。这导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隔夜市场和4月4日早盘阶段呈现弱势盘整,但在午后却快速走高,最终收盘时国际油价显著上涨。有分析认为,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油价的上涨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压力,因为这可能进一步引发通胀问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