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袁凯的《白燕》。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指的是白燕的体态如汉水上空一轮高洁的明月,如梁园隆冬中随风飘舞的雪花。“月明汉水”为白燕开辟了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初无影”的感觉是自己的高洁品性难以被人发现和赏识的急切与惆怅;“雪满梁园”为白燕造就的是磨练意志的艰苦条件,“尚未归”的胸襟是自己知难而进、壮心不已的自信与豪放。
诗人把客观环境之美与人主观世界高洁之美、壮丽之美、理想之美、清峻之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由比喻贴切的自然形式美到言志至深的人生境界美的跨越,成就了一朵诗苑中耀眼的奇葩。
雪满梁园为什么不写了
作者私人原因。雪满梁园是一部言情都市小说作者是偷换韩香雪满梁园,该小说作者在微博发布雪满梁园的个人动弹是由于私人原因该小说暂时停更。
雪满梁园的作家
研究生法律专业,现居北京。与网络写手掠水惊鸿、醉吟浮生等为好友。主要作品有《玉宫衣》,《鹤唳华亭》,《晴明风雨录》(连载中)与掠水惊鸿(原名大唐千金公主)合作有《小鸡啄米》。 月明汉水初无影
雪满梁园尚未归 《鹤唳华亭》(晋江官推)
吴绫蜀锦,鲜鲤熊蹯,绮年玉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幼失所恃,兄弟阋墙,父子相忌,君不为君,臣亦非臣。
遇上你,并非我之所愿。既已遇上,就请你点一盏灯来,为孤照亮这丛锦绣地狱。
金钿明灭的光采,是你在笑还是我眼花?
颊畔起落的红云,是你有心还是我多情?
你说给我听的话,到底是虚是实?
你给我的那一线暖意,究竟是幻是真?
是否真的有一天,能够跳出地狱,转世为人。
到那时,也许我可以同你,在暮春时节,携手登上南山。
去看杂花生树,去看群莺乱飞。
去听那鹤唳的声音,看它们蹈碎琉璃般的水面,振翅飞入青天。
读者点评
无题
醉吟浮生
细细品读韩香的文字,就像被着斜晖的流水,像记忆一样从我的指尖滑过,暖意融在清凉的波浪中,我虽无缘那个时代的爱恋恩仇,却能触摸到作者笔下的喜怒哀乐。于我而言,那些文字都散发着柳絮杨花的清香,明灭着金钿花子的光彩,鸣响着白鹤杜鹃的清音---仿佛不是臆想的虚幻,而是我的记忆。
有些文字那么逼真,仿佛我一抬手触摸到的,不是无声的屏幕,而是定权阿宝走过的空气,其一是端午出游,深情俊朗的少年,就算是一身粗布的衣衫也无法掩盖文秀如玉的气质,雪满梁园他的眼神散漫,昔日的冰冷融化在了明媚的阳光里,糯米粽叶的清香,带着市井里最淳朴的喜乐,粘在他的嘴角----寻常少年儿郎的自在闲适。无怪阿宝的心会狠狠的一酸,没了玉带牙笏,吴锦蜀绫的太子,还原了人生最本原的天真,叫人怜爱,可惜,那是个瞬间的幻象,如此清隽的神韵,就这样融化在了午后的阳光里,我仿佛可以看到,那一股袅袅的青烟,烟散后,还是冰凉的现实。
我也爱看太子托起阿宝的下巴,细细描画春山的一幕。我把那段文字默在心里,也像阿宝那样闭上眼睛,温润如玉的手贴着我的皮肤,轻柔的毫毛游移在眉梢,冰片麝香的清气,随着一片片的清风,铺在脸上,那轻柔的鼻息,贴着双颊而过,一如作者所言,是“春日的飞花柳絮”,痒痒地蹭过,撩拨着少年儿女旖旎的风情,何忍睁开双眸?看满眼的明媚,都化作干涩的烟土,顺风散尽时,也抔不起一点尘埃。阿宝终是要展开双眼,看鎏金的飞鹤,振翅在尖利的钗上----原来想飞的代价,竟然是一缕缕殷红的血,带着青春年华不甘命运的热情,最终凝结成黑褐的枯槁之块。人生,何堪其悲戚?
还时常想起那关于张家公子小姐的哀悼之词。割舍了性命不难,割舍了令名才是真正的苦楚。张陆正割舍了这些,他也许无愧他承受的圣人教化。可他还是个父亲,也许,就在萧定棠拜访后的晚上,他对着一池清冷的月光,徘徊在凉风四起的庭院,他的步履也许从为如此蹒跚过,竟然显出几分老太来。他会驻足在他儿子的书房前么?他会默默的看着在宝灯下卸妆的女儿么?对着倩纱窗下映着的身影---那些年轻的,意气风发,等闲春秋的身影----就要割舍了他们的韶光了,他要亲手去埋葬这人间美好的流年,他的心,一定好痛。“他只是突然想起了张陆正的长子,去年四月的那场宫宴上,二十六岁的新科进士张昭,襆头上簪着一朵大红芍药,带着少年意气的笑容,饮尽了皇帝赐下的御酒。在他仰首举杯的那一瞬间,自己心内竟隐隐生出了些许妒忌。穿红袍,骑白马,琼林赴宴,御苑簪花。夹道的百姓欢呼,不是因为权势,而是真心叹服雪满梁园;楼头的美人相招,不是为了缠头,而是为了年少风流。”这段文字我将永不忘怀,那些埋葬了的华年,用作者的心血和读者的痴泪,去祭奠雪满梁园!
我还触摸到太多,我可以感到定权握着少女之手的温润,可以感到那流泻在征衣上炫炫的桂华正是清凉,我可以感到那囹圄里他们曾坐过的石头的棱角……一切一切,都是记忆,不是臆想。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尚可解,替古人落泪,替虚构的古人落泪,我何太痴?不是替那个定权落泪,不是替那个阿宝落泪,我是替千古难全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落些些无济于事的泪。如果一个故事,抛开绚丽的文字和跌宕的情节,却没有写出人间芸芸的情,又如何是篇好文呢?不过是枯槁了的老木,没有值得我如此永夜回味的生机!
“有福之人,伤春悲秋,今后一概都免了。”
不知定权这一叹是真心的感概还是无奈的自嘲。我却时常从类似的文字里,触摸到一些韩香的感怀。韩香是读了大书的人,渊而博,我虽然时常纠缠着她和我多说几句话,其实也很难触碰到她高贵的品性和深沉的内心,就算是我站在她的面前,我们也隔地太远。我无从指出着浸满纸页里难以排遣的忧愁从何而来,我也不明白像韩香那样洞悉了人世的透彻当喜当悲。我只是依然执着于纷繁的红尘的一切---你越是告诉我镜花水月,终归烟尘,我越要抓住岁月,却品尝人生的悲欢喜乐。我念或不念,你的心依然如海如岳,确乎在那里,不会多变一丝一毫雪满梁园;我又何敢说今日我夜夜辗转,时时守候的痴情不会因为岁月的打磨而在将来把这些记忆看作幼稚的笑谈?但有一日,我有这样的痴情,我便珍爱这份傻气,依旧守候在这样的文字边,等待你说他们的故事。
我常怨你曾在网站上填写你是个男子,对着屏幕,我无数次想象你的模样,模样也许会和我心里想得太远,那种忧郁的气质却应该不会变吧?你果是个男子,我愿作你案牍上的一支红烛,夜夜照你行文,时时替你垂泪,哪怕成灰,也是甘心。虽然后来知道你和我一样是个女儿身,却更敬佩你的心怀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何逊须眉?好在就要见面了,我期待着那一天。
《晴明风雨录》
文案:
他手扶着玉石栏杆,独立在忘恩桥头,
天地间皆是宁静甘远的白檀香气,
此心即地狱,眼前即苦海,
苦海在彤庭玉砌前扬起恶浪,腥风万里,无边无涯。
然而今生今世他已经无法回头,
不能回头,
不敢回头。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用汉代的什么故事
袁诗首联借刘禹锡《乌衣巷》王谢之典暗点出吟咏
的对象,托出了“燕”字。其字面上的意思是说:随着
东晋王朝的覆灭,王谢二姓的陵夷,过去曾翔飞于世家大
族的燕子已不易见到了。但其内在的含义远不止此。元朝
建立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知识分子既无进身之
阶,少数人仕者也备受冷落,很多人都生活在压抑、郁闷
之中。加上元末兵火四起,知识分子更是出处两难。这两
句,即借燕子的今昔,映射出元代社会人才的凋零,士林
的沉寂。
二、三两联,连用“月”“雪”“柳絮”“梨花”等
白色意象,渲染“白”字,暗示诗人所咏已由“见应稀”
的一般燕鸟而过渡到更为珍稀的白燕。其中三、四句用了
两个典故,清代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说:“袁海叟
《白燕》诗云:‘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人
服其工妙,然亦有蓝本。唐寇豹与谢观以文藻齐名,观谓
寇日:‘君《白赋》有何佳句?’豹日:‘晓入梁园之苑,
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袁句本之。”(据《文
山集·五色赋记》:《衡山县志·遗逸r1)曾记寇
豹、袁观事,作《白赋》者为袁观而非寇豹。)所谓。庾
亮之楼”,出于《晋书·庾亮传》:东晋重臣庾亮镇守武
昌时,“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
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日:‘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
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2]‘量书)赘七三225
自 此,庾楼便成为名臣雅士赏月娱情场所的代称,袁诗在这
里是以庾楼附近最具“白”的特点的月光下的汉水,代 指登楼
所见“月明千里”的景象。“梁园之苑”,指西汉
梁王刘武所筑梁园,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一批著名文
人都曾在此为客。南朝宋代谢惠连曾写过《雪赋》,假想
大雪之日,梁王宴请宾客,召来上述三人以雪为题吟咏唱
和,中有“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这样的
名句。庾楼、梁园都是才俊之士聚合之所,但在这类地方
也都看不到白燕的踪影。这两句不仅以月、雪意象烘托白
燕之白,呼应、强化首联“见应稀”三字,更重要的是
表现出了这只白燕是何等的孤高、孤独!她不愿依附于他
人,即使所依之人是礼贤下士的名臣、王侯;而孤高、孤
独之下掩盖着的则是无法言说的苦闷。
五、六句。香入梦”与“冷侵衣”互文,化用晏殊
表现幽情别绪的《无题》诗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
池塘淡淡风”的诗句,是说“柳絮池塘”、。梨花庭院”,
虽温馨可恋(“香入梦”),但也不可栖依(“冷侵衣”)。
这两句,同样是在以白色意象烘托白燕之白的同时,重在
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她还有着更远大的抱负,不肯让生命
羁縻于嫩柳娇花。
以上四句,从时间说是自秋徂冬再到春,从地域说是
从江汉到中原,从场境说是从王侯楼苑到文士之家,表明
了一年四季,北方南方,官府民间,白燕都找不到惬意的
栖息之地。在诗中白燕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以上四句既是
写白燕,也是表现作者四顾茫然、孤独苦闷、无所适从的
人生困境。尾联化用《述异记》典,是说走投无路的白
燕,也曾考虑飞回后妃们居住的昭阳殿去,但很快就否定
了这一想法,因为而今的主人赵飞燕、赵合德姊妹妒忌成
性,那里绝不是白燕展现自我、安身立命的乐园,抒写了
诗人对最高统治阶层的绝望以及决不屈膝投靠的情怀。全
诗句句写白燕,又句句是写诗人自己;四联的意蕴凝聚一
起,使全诗笼罩着苍凉悲怆的氛围,成为诗人内心郁懑的
象征。时大本的诗借白燕寄寓自己的感情,而“珠帘十
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等句,明显带有以人观物
的痕迹;袁诗则每一句都具有复意特点,完全是物我浑一
了。
袁诗所用之典,时间涉及东晋、西汉、北宋,历史时
空的大跨度跳跃措置,赋予这只白燕历尽古今的特点,使
人想到诗歌所表现的不仅是诗人横看现实所产生的情怀,
也是纵观历史引发出来的感士不遇的喟叹;不仅是一己的
心迹,也是元代以致历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自恋自赏而
又自伤自悼的情结。和时大本诗仅仅表现诗人孤高不群的
感情相比,袁诗显然概括了更为广阔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内
容,具有了更为丰厚的情感内涵。很多古代诗话总结了咏
物诗的写作经验,其中清代朱庭珍说得比较具体:“咏物
诗最难见长,处处描写物色,便是晚唐小家门径,纵刻画
极工,形容极肖,终非上乘,以其不能超脱也。处处用
意,又入论宗,仍是南宋人习气,非微妙境界。则宛转相
关,寄托无迹,不粘滞于景物,不著力于论断,遗形取
神,超相人理,故别有道在矣。”【7】撕‘筏嗣诗话’卷四袁
诗对白 燕的吟咏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寄托遥深而又无迹
无痕, 其中“雪满梁园尚未归”一句,无视燕鸟“秋去春来” 的
生活表象,更是“遗形取神,超相入理”,全诗可以说 达到了
咏物的较高的境界。
从以上简析不难看出,袁凯白燕》诗廊庑廓大,
气象恢弘,物我浑一,忧愤深广,在杨维桢座上获得
。白燕”雅号的不是时大本而是袁凯,绝不是偶然的。
袁凯是一位外在形迹与内在真实差距比较大的诗人。
《明史》本传说他辞官归里后,“背戴乌巾,倒骑黑牛,
游行九峰间,好事者至绘为图。”是玩世不恭,孤高傲
世,还是疯疯癫癫,精神失常?无论何种情况,都只是表
层的一面,实际上他的内心世界十分深沉、复杂。他被征
召为御史后,看到“武臣恃功骄恣得罪者众”,便上言:
“诸将习兵事,恐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通经学古之
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皇帝接
受了这一建议,“敕台省延名士直午门为诸将说书。”可
见袁凯很有见识,且与人为善,他的这一建议不知使多少
武臣免于罹罪之灾。有一天,。帝虑囚毕,命凯送皇太子
复讯,多所矜减。凯还报,帝问:‘朕与太子孰是?’凯
顿首言:‘陛下法之正,东官心之慈。”’面对一个极易获
罪的两难问题,袁凯的回答十分巧妙,这一方面显示出袁
凯为人的机智,又何尝不表明了他不执一端的通脱。但
“帝以凯老滑持两端,恶之。”于是,“凯惧,佯狂免告
归。”[2]‘明史'睿二^五7%在民间传说中,帝“以其持两端,下 狱,凯不饮食三日。上以太子放,遣人谕之食,寻释之。 凯惧祸,偶遇金水桥,诡作风疾仆不起。或云上疑其伪, 以木钻触其肤,忍痛不为动,放归。凯毁形,尝自絷行 市。上使人伺之,向使者唱《月儿高》,还报凯果风。得 免。” (见《四部丛刊三编》之查继佐《罪惟录》之
“传”第二十二卷之“隐逸列传”第7页,上海书店1985
年7月版。)杨仪《明良记》还记载:袁凯“既放归故
里,(帝)遣使潜察之。凯益为狂废,以糖和熟米,抟为
犬豕粪状,夜密弃墙根草际,昼取为食。使者见之,以为
食犬豕粪也。归陈状,得免祸。后闻太祖崩,始归理发,
有‘从此一梳梳得去’之旬。”【8】三厨蝴一个有见识有才能
的知识分子,为保身不得不辞官、装疯,更遑论实现治国
乎天下的理想了,其内心的悲苦可想而知。在推翻了异族
统治、建立了汉人新朝之后尚且如此,在异族统治的元
代,其悲愤痛苦当会尤甚。袁凯“素能诗者”,其满腹郁
结便通过诗歌倾吐出来,造成了他外在的狂废行为和诗中
情感世界的分裂。正德元年,他的后世同乡陆深说:。先
生多权奇,有才辨,雅善谈谑,卒亦以此自免于难,顾其
诗乃雅重悲壮,浑雄沉郁,殊不类。岂先生别出其馀以应
世,而中之所有固自不可测耶?”【1]1233朋64《白燕》诗
就是 这么一首表现了他“中之所有固自不可测”的“浑雄沉 郁”的作品。